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人品如何?
- 好寶寶
- 閱讀量:0
- 2019-07-31 10:04
2019-08-01 00:16
1909年出生的浙江義烏人吳晗,其人就後世評價而言,可說是著名的「兩截人」:
前半生,矜矜業業於書堆,講道著書,是學術圈勵志的典範;而後,學而優則仕,入朝為官,不僅身敗名裂,闔家慘死,還留下了一個欺師、滅祖、媚勢、篡史的惡名,至今讓人不齒。
1949年前後,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也是吳晗個人命運徹底「反轉」的時間焦距所在。
在那一年前後,他「覺今是而昨非」,差不多就是告別了學術,也揮手訣別了往日的師友們。
他的前恩師胡適,當日毅然登機南下前,還大興感嘆,「吳晗可惜,走錯了路」,吳聽聞頗不以為然,公然說這位過去的老師腦子進水了。可僅僅20年後,吳晗就跟著妻子死於非命,死前頭髮都被拔光。
再10年後,他的愛女吳小彥也跟著自殺,才22歲。吳晗的人格問題,吳晗的命運悲劇,實是中國知識分子集體缺鈣導致後遺症的集中反饋。
平實地說,吳晗這人,並非不學無術。他其實很早就在學術圈成名,在學術上頗有成就,尤其精深於明史。
你查閱下他20歲時寫下的《西漢的經濟狀況》一文,看看他中年之際談皇權與紳權的那些議論等等,即可明白,他資質之好,為人之聰慧、識見之敏銳,確實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他自學寫下《胡應麟年譜》這般文獻紮實的著作時,也才20歲呀!胡適看到這本書稿,會欣喜若狂,著意栽培,收歸門下,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學界,整體都很看好他,顧頡剛就直接認為,假若吳晗可以心無旁騖地在學術之路上穩步前行,必將會成為明史研究領域的一代宗師。
最可惜,這樣的人,出身太貧苦,「改變命運」的渴求也太急切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切就都顯得太無特操了。為了榮華富貴,欺師、滅祖、媚勢、篡史,樣樣都來,君子劍陡然翻身成為小人之尤。時事既翻雲覆雨, 與時俱進的他,也就自然跟著面目前非起來:
批判一手提攜他恩師胡適,說「胡適之做過我的老師,沒給過我什麼,我之有些知識,主要是靠自學」;老友沈從文落難,在博物館掃地,見到吳晗,想著照舊握手,直接視而不見;章羅問題上,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前途,拿出1948年秋秘藏的老友私信,污衊構陷,給予這些前好友們以最沉重的打擊。落井下石的種種舉動,真的太多了。
更別說,像挖皇陵、拆北京城牆、為了映射史學不惜篡史等等行為,那是更讓後人一想起,就感憤憤不已的了。
更可哀復可憐的是,吳晗都這麼慘絕人寰了,因為其人之不堪,歷史風捲殘雲過後,還是沒人會去同情他。
有一則文苑掌故說,1990年代,學術圈大佬們開會,有人說起吳晗全家的慘狀,一向不問世事的錢鍾書,忽然對著鄰座的費孝通說:「你記得嗎?吳晗在1957年時期整起別人來,不也一般地無情得很嗎?」
平實地說,要說吳晗多壞,肯定不至於。他人格上的主要問題,類似郭鼎堂,在於急功近利、投機及勢利。而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自知之明走仕途吧。做官,他趨之若鶩,可真的不擅長。
你說,歷史上的讀書人,跟風搞政治的,有幾個能有好下場的呢?讀吳晗的一些文章,想起他這個人,我想敬佩他的聰明,也常感慨,都說讀史使人明智,可從他後半生荒唐行事來看,他家書柜上的那些史書,真的都白讀了呀!
從這一點看來,吳晗雖有文丑之嫌,卻又是需要被我們永遠銘記的。儘管那個不好的年代早已遠走,可一個經典的反面人物,比起任何典範人傑,都更有警示意義吧!
2019-08-01 09:36
作為近代史上兩個最具爭議的文化人物,郭沫若和吳晗的學術才華為人所認,但他們的人品,特別是在大的歷史時期所做之事,是讓人不齒的。
雖然他們最後也沒落得個好結果,特別是吳晗最後結果之慘,但很多被他所傷之人依舊會覺得他只是受到了自己所做之事的「報應」。
我們是應該對歷史抱有「同情」與「理解」,但這同情與理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看待吳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寫的《胡惟庸黨政考》,他寫的《朱元璋傳》都是不錯的歷史作品,有歷史洞見。
但就是這樣一個有歷史洞見的人,卻「鬼迷心竅」於權勢之中,殊不知自己只是棋子罷了,對同儕友朋可謂是「喪盡天良」。
我們對於吳晗最後的遭遇也感到痛心,但對他的所作所為也要進行反思,為何一個有才學之人會做如此之事?讓這樣的悲劇不要再上演。
2019-08-01 13:59
小便,狗屎,胡適是個什麼東西?他想和老蔣競爭民國總統。民國至今在苟延殘喘地不死不活地存在。為國家為民族吳晗是有識之士。小便,你怎麼不搬到台灣和日本去?你先人在那邊。
2019-08-01 07:42
體現中國知識分子悲催,吳晗只是之一。老舍,傅雷,剪伯贊,甚至胡風,巴金,錢學森,一步接一步。中國知識分子沒骨頭,外國也同樣,好端端一個高爾基為了當旗手送掉靈魂。
2019-07-31 23:57
不要只知道他被整,在先前他整別人的時候也毫不留情。比如他整梁思成
2019-08-01 09:29
學有所成,人品有疑。鑽營有術,溜須有方。揣摩上意,頻頻得手。反右打手,投名有效。天網恢恢,文革失寵。家破人亡,身敗名裂。
2019-08-01 02:22
「吳晗的死故然是悲劇,但也符合因果」。
2019-07-31 22:34
不是人。只不過是學霸!
2019-08-01 08:57
明史專家是貨真價實的;拆北京城牆,挖定陵,是支持者。
2019-08-01 09:56
今人論古人,評學術可以,評功過免強,評人品很難。
2019-08-01 10:34
並非只有文人,都一樣的,整起別人來心狠手辣,後來被整也順理成章,為什麼總能翻雲覆雨?就是太了解人的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