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具體是指什麼?
- 104387566859
- 閱讀量:0
- 2019-08-09 15:03
2019-08-09 15:24
立秋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氣,老話有說,立了秋,把扇丟。說明立秋以後,天氣轉涼,已經不需要扇子了。而且立秋之後,對吃也有講究,比如我們老家很多人都吃過知了,但是立了秋以後,知了就不能吃了。
總之立秋以後,人就應該注意養生了,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在新的環境下,具體指什麼呢。
一、不濕著頭睡覺
有些人特別是女孩子,頭髮很長,洗頭之後來不把頭髮吹乾就睡覺,這樣對身體很不好。有些人可能第二天就會頭疼,有的人會累積一定量有所反應。總之,濕頭髮睡覺不僅在立秋以後,即使是夏天都是大忌。洗完頭以後,一定要吹乾,不僅僅是頭髮,更重要的是頭皮,不然很容易邪濕入體,對人很不好。
二、不開空調睡覺
空調是個好東西,但是要慎用。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秋天往往也不涼快,空調少不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睡覺時候關掉空調,空調病一詞出現很久了。人在清醒狀態下,知冷熱,會主動調節空調,可是睡著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敏銳了,所以一定不要開著空調睡覺。
三、不熬夜
最好控制在十一點之前進入睡眠。有句話說春困秋乏,秋天人本來就容易疲倦,足夠的睡眠十分重要,早睡早起歷來都是良好習慣,足夠的睡眠可以保持精力充沛,為過冬做好準備。
三不做是要什麼呢?
一、不要洗冷水澡
這點針對絕大多數人,那種冬天都是冷水澡的人就自動忽略吧。很多人夏天貪涼,呼啦呼啦的涼水直接往身上澆,可是到了立秋,這點千萬要不得,百病邪寒由起,沒有那個抵抗力,就不要逞強了,涼水澡千萬要不得。
二、不吃生冷食物
很多人夏天時候喜歡冰箱裡的西瓜,直接拿出來吃,立秋以後,就不要這樣做了。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夏天喝個冰鎮水很舒服,冬天即使在暖氣房裡喝涼白開都難受。人的身體確實會根據季節不同作出反應的,立秋以後,人的身體就對生冷食物發生排斥了,這時候如果再貪涼吃些冰鎮水果、冰激凌之類的,勢必對身體造成損傷。
三、不要劇烈運動
這個也很好理解,劇烈運動就會大量出汗,如果來不及回到室內洗澡擦乾,而立秋以後涼風習習,大量出汗,冷風一吹,不生病才怪呢。
三要吃是什麼呢,俗話說貼秋膘,秋天是最適合吃的季節,要吃的東西很多,可能不止三樣,大體來說有這些。
一、時令水果
秋天有的地方天乾物燥,需要滋陰補肺,秋天的大棗、梨、葡萄都是很好的水果,養肺健脾,當然,吃食要適量,不可暴飲暴食。
二、補腎壯陽的食物
這也是養秋膘的主要來源,有條件的家裡可以經常做點老鴨湯,燉羊排什麼的吃吃。多吃點肉蛋奶補充蛋白質,也是極好的,營養一定要跟上。
三、多吃祛濕食品
比如紅豆薏米水可以喝起來了,為啥現在人都濕氣重呢,原因還是空調,整天呆在空調屋裡一天可能都不會出汗,濕氣當然排不了,還有可能會加重,所以秋天要注意祛濕。
另外還可以喝火麻荷葉水,材料:荷葉3克、茯苓6克,火麻仁5克、郁李仁3克、決明
子2克、菊花2克、玫瑰花3克、大麥2克。
荷葉是具有很多藥用功效,其中最特殊的不是在減肥上,而是祛濕。有清暑利濕,升發滑陽的功效,能生髮元氣,調養脾胃,消水腫。對於調養脾臟,祛除濕氣有很好的幫助,還對濕氣型肥胖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茯苓性味甘淡平,能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運脾胃,祛濕消痰的作用,能從根本上利於脾胃運化水濕,達到祛濕、減重的目的,是非常不錯的能養脾臟和排出濕氣的食材。
火麻仁的主要作用是潤腸通便,在滋潤腸道促進毒素排出的同時,能讓腸道的蠕動促進脾胃的運化,從而起到排濕氣的輔助作用。
2019-08-13 13:03
我們送走了三伏天,迎來了秋天,雖然已經是立秋了,但天氣依舊是那麼炎熱,今年的秋老虎比起往年來要厲害得多,即便坐在屋中,依舊能夠感覺到那股悶熱感,即便是坐著,只需要一會就能讓你汗流浹背。
俗話有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立秋過後依舊炎熱就是因為秋包伏的緣故,估計還需要熬過一段高溫的日子才能真正過上涼爽的秋天。秋老虎的餘威還是對人體有所影響的,所以各位還是要注意一下生活上的細節。
如今還是處在夏秋交接之際,氣溫變化不定,晝夜溫差大,這些都可能會引發體內的健康問題。
【立秋後切記「三不睡」】
所謂的「三不睡」指的是:
1 .最好不要在洗過了頭以後不等頭髮干透就去睡覺。這對於一些女孩子尤為重要,現在的有些女孩子有兩個愛好,一個是手機不離手,第二個是愛在床上躺著玩手機。有了這樣的習慣,她們即使是剛剛洗過頭認為天氣還不冷,就不等頭髮幹了馬上就躺倒床上看起手機來了。這樣的做法也不可取,濕頭髮對自己的影響是不好的,很有可能會導致感冒。
2 .不要開著空調睡覺。是的,立秋後,氣溫不會馬上就降下來的,還是有些餘熱,但是最好不要在睡覺是開著空調。本來即使是在夏天開著空調睡覺就有一些負面影響,立秋後更要注意身體健康,最好避免開著空調睡覺。
3 .立秋後,天氣的溫度畢竟要慢慢放涼,那麼有些人就比較容易貪睡,特別是清早起床也就感到困難了,開始睡起了懶覺,這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說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保持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起床,進行適當的活動,鍛煉。按時起床也可以保證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餐,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之道。
【立秋之後切記「三不做」】
1 .不要和夏天一樣繼續洗冷水澡了,秋天來了,就要適應季節的變化,要多洗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
2 .不要做劇烈運動,尤其是一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持適當的活動就可以了,也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勤做健康檢查。
3 .就是自己要保持心情愉快,遇見煩心事不可過度鑽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開。古時有「秋時傷情」之說,這雖說是古人的一些主觀感受,不過也是許多人的經驗之談。「春夏繁榮秋凋零,落葉殘花總傷心。」因為季節的變化也容易引起一部分心裡敏感者的情緒波動,因此我們不要讓自己承擔過分的憂思,讓自己開心快樂最好。
【立秋之後切記「三不吃」】
1 .是要多吃一些溫性食物,不可再吃冰鎮西瓜,不可再喝冰鎮飲料,啤酒,以免造成對自己腸胃的傷害。
2 .是要按時吃飯,不可經常熬夜,最好不要在外邊經常吃燒烤之類的食物。
3 .要多吃水果蔬菜,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需要吃一些營養性的食物。比如山藥,冬瓜,南瓜之類的有助於進補的食物。
立秋養生,吃三物,做三事,秋冬少生病!
第一物:蒲公英根紅茶——降胃火,不寒不燥!
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蒲公英是一種常見野菜,也被用於臨床治療疾病,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蒲公英屬寒性,「為瀉胃火之藥,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長服久服而無礙。」研究發現,蒲公英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臨床上抗生素。同時已證實,蒲公英能殺滅抑制胃病致病菌幽門螺桿菌,又能修補胃黏膜的損傷,非常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飲用。
日常養胃為了方便,可將蒲公英炒製成茶代茶飲,每日泡水喝;但因蒲公英寒性大,可發酵處理一下製成:蒲公英根紅茶,大大降低其寒性,更適合長期飲用。
第二物:白鼓丁桔梗茶——秋燥潤肺正當時!
秋高氣爽,秋燥,故有春養肝,秋潤肺的說法,秋季一定要注意養肺,這樣冬季咳嗽才會減少!
用玉竹,桔梗,白鼓丁根,菊苣根,一起泡水飲用即可。
玉竹,被過去的醫學書籍稱為「上品」,可以提升陰虛滋潤肺部,適用於肺部乾燥和缺乏陰液,乾咳,心煩的口渴。和其他症狀。其中,抗氧化成分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力。
桔梗,回到肺部,具有宣肺,痰,咽,排水等功能。它對咳嗽和喉嚨痛有一定的作用。
白鼓丁根,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可以消除口腔炎症,具有廣譜殺菌作用,不僅有助於肺部排毒,還可以緩解喉嚨不適。
菊苣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
這四種配對,浸泡在水中,肺部被解毒,效果特別好。
第三物:α-亞麻酸——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重點!
α-亞麻酸:是ω-3脂肪酸的母體,是一種人體的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在人體中可轉化成一種叫做EPA的物質。
EPA是體內三烯前列腺素的前體,被稱為"血管清道夫"。
α-亞麻酸在體內參與活動很多,它既是人體細胞的組成部分,又參與身體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等等。
經常食用還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能降低血脂。
日常想要補充,可以用10毫升的:黃蘇籽油拌酸奶食用,黃蘇籽油是目前發現的含有α-亞麻酸最高的食物,可達66%以上,是最佳的營養補充劑。也可以用來拌涼菜等。
【立秋養生「做三事」】
1、經常笑一笑
眾所周知,笑能宣肺!
研究指出,大笑20分鐘,其作用,等於每天慢跑半小時。
經常笑一笑的人,能促進身體血液的循環,增加體內新陳代謝的能力,起到強健心肺,促進肺臟排毒的作用。
2、注意保暖
肺,位於胸腔,經絡與喉、鼻相連。
而寒邪,最易經口鼻犯肺,尤其是立秋之後,早晚氣溫較低,稍不注意,便易感染風寒。
寒氣入侵肺部,就會引起咳嗽,傷害到肺部。
所以,立秋之後,要多關注天氣,隨時增減衣物。
3、遠離二手菸
都說吸菸有害健康,殊不知,二手菸,更危害身體健康!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二手菸中,含有大量PM2.5,不僅影響室內空氣環境,還會危害肺部健康。
在吸菸的過程中,二手菸所產生的煙霧,含有幾百種有害物質,會殘留在空氣,或是衣物中,很容易被家人間接接觸。
長此以往,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危害肺部,以及身體的健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2019-08-13 10:02
立秋之後,做到: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三守時,冬季疾病遠離我!
秋季養生記住三不睡
1,不帶濕發睡覺,避免濕氣趁機而入。
2,不帶心事睡覺,避免影響睡眠。
3,不過晚12點睡覺,避免熬夜。
立秋之後,三不做!
一忌:洗澡過頻
初秋時節濕熱並重,人們常常容易出汗,保持皮膚衛生對於保護皮膚尤其重要。
但老人不宜在這個季節洗澡太頻繁,否則容易因為皮膚乾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
洗澡不要用鹼性肥皂。人體表麵皮膚與肺部內外相應,秋燥如果損傷了人體皮毛,也會影響到肺的功能。
二忌:過度貪涼
八月初,還在伏天,即便立秋後,天氣依然燥熱,這時不要圖一時之快,過度貪涼。
進入秋天后,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這個時節應格外注意調整脾胃;
建議應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對脾胃虛寒者來說,尤其是禁忌。
三忌:胡亂進補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並非「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更不要虛實不分就胡亂補。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則不宜用補藥,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立秋之後三要吃!
一、秋燥上火,吃下火之物!
「秋老虎」不輸三伏天,進入八月後,雨水也不似夏季那麼豐沛,此時最易上火。
想要防好秋燥,清除火氣,最簡單的辦法自然是補水,尤其是清熱去火的茶水最為適宜。
將穀穀丁、菊花、金銀花、桂花,混合成:穀穀丁菊花茶飲用,可清火潤燥,緩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適等症。
穀穀丁是有名的「下火草」,適合降秋燥、去秋火的,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去火消炎作用。
菊花能夠疏風,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潤燥作用,對皮膚乾裂、聲音沙啞、口腔炎等有一定療效。
二、肺病纏綿,秋季要潤肺
進入八月,要把養肺提上日程,因為秋季氣候日漸乾燥,對於肺易造成傷害,出現肺病纏綿不好的現象。
肺,喜潤惡燥,多飲茶,可滋潤肺部,同時,還可促進肺部排毒。
白鼓丁桔梗茶,泡水喝,可潤肺、止咳、排毒,護肺健康。
將玉竹根、桔梗根、白鼓丁根、菊苣根,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即可。
玉竹,養陰生津佳品,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乾咳少痰等,並可提高免疫力。
桔梗,入肺經,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白鼓丁,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可廣譜殺菌,是「八大金剛」之一,可幫助肺部對抗炎症,改善咽炎、扁桃體炎等。
菊苣根,泡水喝,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排毒。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肺、利咽、生津、止渴,排毒,是養肺潤肺不錯的代茶飲。
山藥是潤肺的最佳食品之一,大家在平時的時候可以吃。最好的吃法是做山藥粥,或者是直接清炒山藥就可以了,不適合與其他的食物相配。
梨水是用來清肺的,潤肺的。所以,梨對於肺來講是好東西,因為水多,又好消化。最好的吃法是,做成梨湯,或者是梨水,加入冰糖,吃梨肉喝湯,就好。
三、換季心腦血管頻發,注意保護心腦血管
一到換季的時候,就是心腦血管病高發的時段,進入八月後,要特別注意心腦血管病的防護。
尤其中老年人,要保持情緒穩定,更要保持血壓穩定,與此同時,可以適當補充些α-亞麻酸,可以起到預防心梗、腦梗等疾病的作用。
α-亞麻酸可以將體內多餘的脂類以及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斑塊等溶解,並代謝到體外,防止過多的脂類垃圾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達到清血,預防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紫蘇仁油、有機亞麻籽油等植物油是α-亞麻酸的主要食物來源,可每天食用5-10ml,對於老年人來說,長期食用,還可增加腦部營養,對預防老年痴呆也有益。
秋季養生守三時
一:作息守時
八月屬於初秋,應該延續夏季夜臥早起的習慣,以預防勞氣傷陰的後果,按照晚睡順應陰氣,早起順應陽氣的原則進行睡眠養生。
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濕,避寒涼,順應自然變化,早睡資陽陰氣,早起順應陽氣。
民間常說「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體睡眠需求,加之天氣涼爽,適宜安睡,秋季睡眠養生能夠幫助人們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發生。
二:三餐守時
堅持一日三餐,進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適量。
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5小時,因此,一日三餐中的兩餐間隔以4小時~6小時為宜。
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早餐所用時間以15-20分鐘,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
三:運動守時
夏季很容易遺留一個問題,就是濕熱的問題。一種排濕解熱活動膀胱經的高效動作是「搖籃式」瑜伽。
每天下午3點是最適宜活動膀胱經的時間。
動作要領如下: 端坐於瑜伽墊中間,彎曲雙腿呈倒V字型,雙手再膝蓋前抱住雙腿,收小腹,低頭收下巴,讓背部在地面像搖籃一樣來回滾動,從而按摩到膀胱經。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2019-08-13 09:31
「秋」指 暑去涼來,意味著夏天離去、秋天開始。
立秋後,天氣轉涼。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
炎熱夏天已過去,是好事,但,夏秋交替之際,氣候變化不定,讓身體健康,才能在秋冬少生病。
立秋,謹記「不睡三覺」:
1,不帶濕發睡覺,避免濕氣趁機而入。
2,不帶心事睡覺,避免影響睡眠。
3,不過晚12點睡覺,避免熬夜。
立秋,謹記「不做三事」:
1、不光腳踩地。
地面涼、濕,「腳為人之根」,若光腳走路,很容易使足部受涼,讓寒邪入侵,易使舊病復發。
2、不吃冷飲。
天氣轉涼,身體也會隨季節有相應的變化。所以,不吃冷飲,避免使腸胃受寒,誘發胃腸疾病。
3、不洗冷水澡。
立秋後,洗冷水澡容易誘發感冒等,或使舊病復發。
今兒立秋,做好三事,助你秋冬少生病!
一、降暑祛濕
立秋後,北方天氣漸涼,而南方還會熱一段時間,降暑祛濕依然很重要。
1,適量吃些祛濕的食物。
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砂仁、陳皮、馬齒莧、山藥、甘草、蒲公英等,有助於體內祛濕。
2,多喝祛濕茶。
將有祛濕作用的食物按一定比例搭配,製成茶飲,每天泡水喝,既能補充身體水分,還有祛濕作用。
如何製作祛濕茶?
穀穀丁番麥須茶:利尿、祛濕
配料:穀穀丁根、番麥須、玉竹根、玫瑰花
做法:
1、將穀穀丁根洗淨,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2、取新鮮乾淨的番麥須,洗淨,烘乾,備用;
3、玉竹根洗乾淨,蒸煮後曬乾,炒製成茶,備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
5、取番麥須1g,穀穀丁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碾碎後做成茶包即可。
番麥須,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有利水、消腫、泄熱的作用,還有助於幫助身體排濕毒,減少頭髮、皮膚出油。
玉竹根,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增強免疫力,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穀穀丁根,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
玫瑰花,性溫,可疏肝解郁,改善心情,還可中和配方的寒性。
四個搭配在一起,祛濕熱,排毒素,有助身體健康!
二、防「空調病」
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經常在空調房間裡呆著,但長時間吹空調,毛孔疏鬆,很容易導致寒氣侵入體內。
立秋後,就容易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表現,甚至連走路都會疼。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預防骨關節病,最好適量添加衣物。
最好穿薄衣,「春捂秋凍」 不要穿得太多,那樣也容易腎病。
三、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
這時,適量的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
但,要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
若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風險就會增加。
建議,做些有氧運動,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也不適合中老年人。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