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麗,為何放掉了高句麗俘虜,單單坑殺了靺鞨戰俘?
- 84837669768
- 閱讀量:0
- 2019-08-07 21:19
2019-08-08 10:59
因為靺鞨是唐朝與高句麗戰爭的始作俑者。不殺他們殺誰。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靺鞨(這個時候叫勿吉)就一直侵襲高句麗,北魏王求救,沒有任何結果。最後,聯合一部分勿吉人,給他們朝貢,讓他們去防禦另一部分勿吉人,就這樣,拖到了南北朝時代。這個時候勿吉叫做靺鞨。
到了隋唐時期,靺鞨有七個部族,部族之中末栗部和高句麗相鄰。最喜歡侵擾高句麗邊界了,靠著和其餘靺鞨聯合,趕跑了末栗部,還帶著他們參加與新羅的戰爭,表面上看是擴大了版圖,看上去一片欣欣向榮。實際上,高句麗對靺鞨沒有控制能力。只能靠貢品金銀籠絡,卻不能有效的控制。由於靺鞨人的好戰,慢慢的將高句麗推向了與唐作戰的核心。
隋書記載高句麗王元率領靺鞨萬餘騎兵侵襲遼西,實際上高句麗是沒有能力控制這麼多靺鞨人,無非兩個原因,邊境軍官謊報軍情以達到立軍功。要不就就是靺鞨人搞出來嫁禍給高句麗。
到了唐太宗時期,他明白真正侵擾其邊界的不是高句麗,而是靺鞨人。因此在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破安市的時候,放了高句麗人,坑殺了三千多靺鞨人。
2019-08-08 11:27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中原王朝強盛時期,南征北戰,打下了大片的疆域,才有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宏偉版圖,但是有3個作戰方向一直是我們的遺憾:
第一個方向:朝鮮半島方向
朝鮮半島與中原地區並無大山大河阻隔,也沒有高原沙漠做屏障,但是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以及後來的元、明、清都沒有真正占領朝鮮半島,實現有效統治。
強大的唐朝版圖,就剩下朝鮮半島那一小部分。
強大的元帝國依然沒有納入朝鮮半島全境。
第二個方向:中南半島方向,就是越南方向
越南王朝由秦始皇大將趙佗建立,但是長久脫離於中央王朝,同樣參照上面兩張地圖,唐朝、元朝都沒有進入中南半島,後來明朝永樂年間曾短暫統治過越南,後因越南當地叛亂,被迫退出中南半島。
明朝其實也僅僅是占領了中南半島很小的一部分。
第三個方向:日本方向
日本與大陸之間有汪洋大海做天然屏障,但是中原王朝並不是沒有辦法征服。元朝曾經排出水師征伐,但是多次遇到颱風,無疾而終。
其實日本能安全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原王朝沒有占領朝鮮半島,如果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征服日本只是時間問題。
說回正題:李世民為什麼要討伐高句麗,還要坑殺靺鞨戰俘?
李世民一生三次討伐高句麗,其中第一次為親征,坑殺靺鞨戰俘就發生在第一次。
為什麼要討伐高句麗?
原因一:在漢朝,高句麗的土地是漢朝的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李世民怎麼能容忍?
原因二: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都未能成功,甚至因為戰事消耗過大,間接導致隋朝滅亡,李世民有義務為中原兒女洗刷恥辱!
這兩點在李世民的宣戰詔書中都有體現:
遼東本中國之地,隋氏四出師而不能得;朕今東征,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
原因三:當時的朝鮮半島分為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其中新羅是唐朝小弟,高句麗聯合百濟想要占領新羅。
原因四:高句麗內部發生叛亂,政治不穩,是削弱高句麗的最好機會。
原因五:有為李治拔掉高句麗這個隱患的考慮。
但是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三次討伐高句麗,雖然說在戰役、戰術層面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戰略方面是徹頭徹尾的失敗,高句麗依然雄踞朝鮮半島。但是到唐高宗時期,在李勣、薛仁貴的努力下,徹底消滅高句麗。
為什麼要坑殺靺鞨俘虜?
靺鞨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盤踞在現在的東三省北部區域,與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接壤。
李世民第一次親征時,靺鞨派出15萬軍隊協助高句麗抵抗唐軍,最後被唐軍擊敗,靺鞨酋長投降,3300多人被俘,一向優待俘虜的李世民,這一次竟然下令坑殺這3300多名靺鞨俘虜,而高句麗俘虜卻安然無恙。這一事情被史書記載,但是原因並沒有說明,我們可以猜想一下。
這一次親征因為久攻不下,糧草耗盡,北方天氣轉涼,唐朝退軍。在退軍途中,李世民生了重病,史書記載是癰疽,一種惡性毒瘡,修養了數月才控制住病情。
但是根據高句麗的記載,唐太宗是在陣前中了靺鞨的毒箭,甚至是射瞎了眼睛,我們不排除棒子有誇張的嫌疑,但是結合李世民的作戰風格以及戰後坑殺靺鞨俘虜的反常行為,中箭是大機率事件,但是射瞎眼睛就是棒子意淫了,畢竟李世民還活了3年,還接見萬國使臣,從來沒有相應記載。
所以因為靺鞨幫助高句麗對抗大唐,還射中了李世民,因此李世民下令坑殺靺鞨俘虜。
2019-08-08 13:30
類似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