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文在寅總統是在利用日韓貿易戰而趁機修理韓國大財閥。你認為此說法有理嗎?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5)

  • 55387130287

    2019-08-10 19:03

    不管這是誰說的,都在理兒。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韓國大財閥們的名,是總統文在寅心頭的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從黨派屬性和個人情感上講,文在寅對這些大財閥並不感冒,是一種骨子裡的反感。只是他所處的總統位置,決定了他必須顧全大局。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事實上,文在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他的靈魂深處,做夢都想收拾這些大財閥們——韓國幾十年來政商勾結腐敗黑暗兩極分化,罪魁禍首就是這些大財閥。可以說,韓國政治罪惡的源泉就是大財閥。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但文在寅有什麼力量能撼動這些大財閥呢?財閥們盤根錯節已滲透到韓國社會的每個細胞,不要說連根拔起,即便是割掉表皮的濃瘡談何容易!再者說,如果真的把這些大財閥們連根拔起了,韓國不就也完蛋了嗎?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道理很簡單:所謂韓國政治經濟,就是由這財閥們織建的一個大染缸。缸破了,大家都玩完。

    文在寅總統真的不甘心。

    從他在大選時的口號,到上台後的一系列舉動,都在干一件大事——對財閥們下死手。所謂的清理積弊運動,其實就是衝著大財閥門去的——反腐敗要反誰?還不是幕後的那些大財閥們。

    可是,轟轟烈烈的清理積弊運動,雖把兩個前總統朴槿惠和李明博送進了監獄,但大財閥們仍舊巋然不動。三星太子李在鎔,雖然涉及朴槿惠案,但只能判個緩刑早早出獄,而另一個主角崔順實卻被判了20年監禁,前總統朴槿惠已被關押了800多天,正在經受著史無前例的磨難。

    瞧瞧,文在寅兩年來的反腐敗運動,就是政治清洗了朴槿惠和她的班底——那些政府的前官僚們,只是大財閥的前台代言人而已。而那些幕後的大財閥們,還不是照舊醉生夢死花天酒地。

    文在寅總統真的不甘心。

    於是他抓住「勝利門」案件,以及10年前的明星自殺案,發誓賭咒的下令徹查,想以此打開缺口,以此撬動大財閥的屁股。正當幾千萬韓國人翹首以盼時,勝利門案件不了了之,明星自殺案也無從查起。

    韓國檢方本是文在寅的親信——破格朝常規重用連勝三級的尹錫悅,這不是打了文在寅的臉嗎? 其實是韓國的大財閥們太強大太難撼動了。任憑司法部門也沒著。相反的,這些大財閥們與文在寅在鬥智鬥勇虛與委蛇。

    兩年來,韓國的經濟一直在低空中徘徊,就業率失業率創十幾年來之最。這固然與文在寅經濟治理水平的低下有關,更與這些大財閥們的軟對抗有關。

    文在寅總統真的不甘心。

    機會終於來啦。文在寅精心策劃的一張王牌終於打出去了!

    這是張什麼王牌呢?二戰勞工賠償案——激怒日本!文在寅為了打好這張王牌,真是煞費苦心。

    首先,破格超常規重用連升三級自己的心腹死黨——金命洙為韓國大法院的院長,緊接著對韓國法院系統進行了大清洗,以反腐敗之名抓獲了前大法院院長以及六七百名法官。

    緊接著,韓國大法院按照文在寅的旨意,重審二戰勞工賠償案,扣押日本在韓企業的資產。 這下戳中了日本敏感的神經。日本安倍晉三政府終於忍不住了。於是7月份這股怒火終於發泄了出來——以此為藉口打起了對韓國的貿易戰。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產品。這下捏住了韓國電子企業的七寸。而三星集團又是韓國最大的財閥。

    最後,文在寅不費吹灰之力,就借日本人之手達到了打壓或削弱韓國財閥的目的。這種借力打力的手段,真是文在寅使出的嗎?起碼不能堅決排除。

    如果我們反向思考或推理,日本此番發動貿易戰——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可能會是文在寅總統本人。

    為啥呢?因為日本人做了文在寅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日本人幫了文在寅的大忙,文在寅心裡偷著樂呢! 主於國家層面上的,文在寅的表面文章做的天衣無縫——

    一邊發起了反日舉國運動,聲討日本的罪行,利用瘋狂的民粹主義情緒成功的收割了民意;

    一邊又借日本貿易大棒趁機收復大財閥——這個特殊時期大財閥不依靠政府,或者不向政府靠攏,那不就是賣國嗎?也就是說,文在寅政府趁機加強了對大財閥的控制,或者是快捏住了財閥們的七寸。

    文在寅雙豐收,政治目的基本達到。他借日本人之手成功的修理了韓國的不可一世的大財閥們。

    然後文在寅轉過身向美國人多50億美元交保護費。慷國家之慨!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美國收了天價的保護費,當然也要干點事兒。於是暗中向日本施壓,日本自然就解除了對韓半導體產品的部分禁用。 要不然,怎麼解釋時間點趕的這麼「寸」呢?

  • 手機用戶自如

    2019-08-12 20:21

    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其實是財閥開始利用日韓貿易戰,開始反擊文在寅,而不是文在寅用貿易戰去修理大財閥。

    https://i1.ask543.net/uploads/9a/fa/f/2b29600006769f4eda30f.jpg

    原因也很簡單,國家經濟下行,文在寅政府將背負首要責任,而民意就算一時因為日韓歷史問題,而應激式的支持的文在寅政府,但恐怕也難以持久,畢竟失業率高企下,吃不飽穿不暖,交不起房租還不起貸款的民眾,恐怕很難繼續支撐文在寅。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b/cb/d/2b29900006812d386f237.jpg

    此次日本制裁韓國,雖然首先受創的是韓國企業,比如根據預計,三星在第一輪制裁落地後,可能就要蒙受相當於2018年銷售額20%的損失。

    https://i1.ask543.net/uploads/6c/a8/7/174f30007efdafbf9bc0f.jpg

    而整體對日本產業依賴度達60+%的韓國企業,在日漸惡化的日韓關係中,恐怕承受的壓力不比三星更小。

    看起來韓國財閥企業因為日韓交惡而承壓,正是趁勢削弱的不二良機。

    但國內政經問題,尤其牽涉到了外國制裁之後,絕不是沙場爭鋒,三國爭霸。

    韓國財閥之所以逐漸尾大不掉,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少錢,而在於他們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可以說越大的企業,越關乎一個地區的社會穩定,如三星這樣占到韓國GDP24%的巨頭企業,但凡有所動搖,就將使全韓失業率進一步提高。

    而韓國是一個民主社會,就業穩定直接關係到政治穩定,當初朴槿惠之所以掀起如此巨大的波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她的外交策略,嚴重威脅到了韓國的經濟結構。

    這就是為什麼在日韓交惡後,文在寅政府第一步就召集企業家呼籲團結——趨利避害是資本家的本性,在日本制裁之後,財閥的首先應激反應是尋找替代品,在替代品無法尋求之後,就只能採取收縮的方式保證生存。

    而收縮,就是關停工廠,辭退工人,這勢必不被為以中下階層為執政基礎的共民黨所接受。

    所以,文在寅政府不會在一面施壓要求韓國財閥企業穩固就業崗位的前提下,再施加政治壓力給他們——因為這無疑是在聯合日本,打垮韓國企業,智者不為。

    事實上,由於此前文在寅的反財閥行動以及日本制裁後文在寅要求韓國企業冒著高風險,以維持經濟穩定,導致了在日韓交惡後不久,《朝鮮日報》就頂著韓國社會主流的反日情緒,公開批評是文在寅政府的「一己訴求」造成了日韓交惡的後果。

    由此可見韓國財閥企業不滿文在寅政府之心已經昭然,反擊的號角雖然談不上吹響,但雙方的裂痕進一步加大卻是可見。但如今面對日本束手無策的文在寅政府只能求以團結,以應對日本的壓力。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本文為 真實星球 原創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順手點讚支持我球,歡迎轉發朋友圈

    未經授權勿轉載,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

  • 66333847737

    2019-08-11 10:48

    不會。文在寅不會主動或刻意的利用日韓貿易戰來打擊修理韓國財閥,但貿易戰本身卻是會打擊韓國財閥。

    第一、韓國人民族感情強烈,不會允許韓國政府對付自己家的產業。韓國人在他們自己心裡都是「大韓民國」,在幾千年的朝貢體系中夾縫求生中,形成了韓國人敏感脆弱,又渴望強大的民族心裡。對於任何韓國人來說,民族問題都是引起強烈反響的問題,都是能夠引發韓國人強烈情緒的問題,所以任何韓國政府在對待民族情感上都不敢直接拿來做文章,而文在寅也一樣。

    在日韓貿易戰中,韓國人已經完全把貿易戰當成了民族問題,進行了各種的抗議,抵制行為,可以說非常激烈。而在這樣一種形勢下,任何針對韓國國內尤其是此次貿易戰的受損害的產業公司的行為都會被解讀為幫助日本打擊韓國產業,都會被當成是民族罪人、韓奸。所以文在寅不會刻意的利用日韓貿易戰去對付韓國財閥。

    第二、日韓貿易戰嚴重影響,損害韓國半導體產業,因此韓國政府在這種時刻不僅不會打擊韓國財閥,可能還是進行適當的幫助。在日韓貿易戰中,如何解決日韓貿易戰產生的後果,怎麼消除貿易戰對韓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怎麼繼續保持韓國企業的競爭力成為文在寅當前急需考慮的問題,因此這個貿易戰產生嚴重不利影響,需要韓國上下一致攻克難關的時期,不會對韓國財閥進行打擊,適當的時候還會對這些財閥的企業進行經濟幫助以度過難關,保存企業。

    第三、日韓貿易戰本身對韓國財閥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韓國經濟五大支柱中,直接受日韓貿易戰影響的就有半導體、家電產業,而且是被日本掐在了七寸上,短期內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而半導體、家電產業也是韓國財閥的主要集中地,產業的不景氣必然導致韓國財閥的利益受到極大影響。同時在企業與政府共同度過難關的過程必然形成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降低財閥對於企業的控制了,加強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控制力度。

    所以文在寅不會在日韓貿易戰中,刻意去打擊韓國財閥。

  • 風雨同舟

    2019-08-11 10:53

    韓國總統文在寅利用日韓貿易戰而趁機修理韓國大財閥,從文總統的一貫政治態度和執政手段極有可能。

    一,韓國政壇自上世紀未開始真正的民選總統以來,都是保守派和激進派輪流坐莊。

    韓國大企業和大財閥是上世紀70年代,韓國工業化進程中的最大受益者,當時是保守派領導人朴正熙執政,政府在政策執訂、資金扶持、出口配額等方面著重培養有發展潛力的私營企業主。通過幾十年的拼博,當年的小企業發展成如今大企業甚至超級跨國大公司。這些大企業的文化和政治傾向都與保守政治團體一脈相通也心心相印。對文在寅所在激進黨派保持著相當距離,對待激進的共同民主黨執政冷眼旁觀,有時可謂橫眉冷對,特別是韓國大財閥是國家的經濟支柱,文在寅對他們的「尾大不掉」,早已懷恨在心。上台後就開始雷厲風行的「清除利弊」政治運動,就是要斬斷財閥經濟對政府暗箱操作的黑手。可又談何容易。

    二,韓國大財閥都有依賴日美技術和市場的頑疾。文在寅一時半會整跨他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再者國家經濟也離不開他們。

    韓國的中小企業大多靠大財閥存活,從內心深處是敵對的,出於生存危機又不得不歸順他們。反判性決定了中小企業在政治上站台激進黨就自然而然。如果有發展壯大的機會肯定要拼命逮住,如今文總統就是他們的大恩人。

    文在寅拿歷史遺留問題叫板日本政府,日本拿「出口管制」報復韓國經濟,最受傷的是韓國大企,大財閥們收入受損停止擴張,政治影響力不就小多了。借日本的手整治大財閥是張好牌,韓國政府藉機發展和完善國內品牌以替代日本產品。即扶持了中小企業又阻止了大財閥的發展。

    文在寅政府為了與日本打擂台,政府投資640多億美元,支持高、精、尖技術創新。這項投資計劃選中了100多個項目,我想他不會投資給大財閥,傾向於中小企業,即能脫困又能穩定票倉,這想法有些很靠譜吧!

  • 108025394146

    2019-08-10 22:33

    總統是一個國家之畝

    邪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