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趙高身影,趙高為什麼要和忠於始皇帝的李斯密謀?
- 能能娛樂
- 閱讀量:0
- 2019-08-07 11:12
自接近胡亥、始皇帝以來,同一年便連續出現三大異象,似乎趙高都逃脫不了干係。秦始皇日益病重,便寫好璽書並加封后,才交予趙高發放,趙高為什麼想到要打開看?看過後為什麼不直接改,而要與李斯商量?趙高為什麼選擇與忠於始皇帝李斯合作,憑什麼認為自己將來有把握害死當時權傾朝野的李斯?
自接近胡亥、始皇帝以來,同一年便連續出現三大異象,似乎趙高都逃脫不了干係。秦始皇日益病重,便寫好璽書並加封后,才交予趙高發放,趙高為什麼想到要打開看?看過後為什麼不直接改,而要與李斯商量?趙高為什麼選擇與忠於始皇帝李斯合作,憑什麼認為自己將來有把握害死當時權傾朝野的李斯?
2019-08-07 19:37
我是歷史笑春風,謝謝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秦始皇的死與趙高有關,這個只是猜測。不過這些異相確實是十分的詭異,如果用人謀來解釋,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陰謀。這些異相,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秦始皇離開咸陽,去外面巡遊避難。於是在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再次出遊。而跟從他的是他的少子胡亥。當時趙高任中車府令,管理宦官內務,同時又是胡亥的師傅,這就組成了一個證據鏈,最終指向胡亥和趙高。
如果這個陰謀是趙高和胡亥策劃的,那麼目的就是在途中謀害秦始皇,讓胡亥繼位。但是,這個陰謀以我來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因為,胡亥、趙高的威望太低,加上他們的師徒關係,讓胡亥繼位,大家不會相信。這就需要外界的力量參與,李斯就是其中的關鍵。
在《史記》里,說李斯是被趙高勸說說服的。我個人感覺,這個可能性不大。胡亥、趙高有什麼急迫的理由要鋌而走險,去冒殺害秦始皇而自己卻難以繼承皇位的危險。如果是陰謀的前面部分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話,最後的結果卻無法預料,這個陰謀就太蹩腳了。依照趙高的辦事風格,這是難以理解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李斯也是陰謀的參與者。否則,不會僅僅趙高短短几句話就可以說服李斯。李斯早就想離開政界,他在家置酒時,看到前來祝賀的千輛車馬的盛況就發出過感嘆,萌生退意。而且李斯位列三公,兒子娶公主,女兒嫁王子,根本就沒必要害怕丟掉相位。何況相位有二,不一定非要拿下李斯。所以說趙高的所謂扶蘇繼位,任用蒙恬為相,李斯退位的說法,根本說服不了李斯。
所以說,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一段,關於趙高說服李斯的解釋,根本於情於理都站不住腳。如果整個事件不是偶然發生的,是人為的陰謀,那李斯肯定是陰謀分子中的一員。
至於說,李斯是如何捲入陰謀的漩渦的,我們不可得知。但是,李斯的心裡一直在猶豫,在權衡利弊,在想得到最佳的結果。他一邊默認趙高胡亥的行動,一邊在等待最佳的時機,並不明確表態。而秦始皇的態度也很曖昧,他對扶蘇不滿,把扶蘇趕去守邊,這也給胡亥以希望,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繼承人。
所以,秦始皇一死。如果立胡亥為繼承人,大家皆大歡喜,李斯也放下了心理的包袱。而當胡亥打開秦始皇的璽書的時候,大家的心都涼了,這個時候就必須大家表態了。
在這個時候,李斯的態度就至關重要。如果李斯不同意立胡亥為帝,這個陰謀就徹底失敗了。當然璽書不能現在就毀掉,如果陰謀失敗,還有個退步,立扶蘇為帝。
這個時候,趙高和胡亥是最急迫的。胡亥是急於當繼承人,而趙高與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糾葛,如果扶蘇繼位,趙高的下場已經是註定的了,肯定保不住自己的職位。所以,無論如何,趙高也要逼迫李斯同意扶立胡亥。
這個時候的李斯依然在猶豫之中。一方面不想背棄秦始皇的信任,一方面又覺得不管是立扶蘇還是立胡亥對自己的影響都不大。但是,趙高可不給他猶豫的機會。趙高是如何與李斯商量的我們不知道,應該趙高抓住了李斯的隱私或者採取了威脅手段,最終,李斯被迫同意了趙高的建議,參與了立胡亥為繼承人的行動。
李斯自以為自己在秦國的勢力廣大,一個趙高對自己造不成什麼威脅。可是,他不知道,在秦始皇的大一統制度下,皇權高於一切。趙高抓住胡亥,利用胡亥手中的皇權,一步步把李斯逼進了絕路。
趙高通過獲得胡亥的信任,逐漸的讓胡亥遠離李斯,逐步削弱李斯的權力。胡亥聽趙高的話,先是殺扶蘇和蒙恬,然後是殺秦國的宗室,李斯的女婿,兒媳全部被殺。然後是殺大臣,最後是殺李斯。李斯最終被他所看不起的趙高置於死地,滅了三族。
在這整個事件里,李斯的所作所為只能說是他咎由自取。他自認為自己作為丞相,可以與皇帝分庭抗禮,一個小小的宦官趙高不在話下。他沒有想到,皇權至上的集權國家裡,他也只是一個可憐的工具,只要皇帝一句話,自己就會遭到滅頂之災。本想依靠背叛獲得永久的榮華富貴,但得到卻是身死族滅。
我是歷史笑春風,喜交往,愛朋友,希望能夠和大家共享歷史的樂趣。歡迎關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
2019-08-07 23:58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趙高如果不與李斯合作,就很難得到朝臣的支持。
01 趙高早有狼子野心
秦始皇並不像他的父輩或者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需要親自掛帥出征。而且其即位之時,山東六國已經被秦昭王打殘,除了趙國有李牧在頑抗,其他都是王翦等人的手下敗將。秦始皇38歲便登上皇帝寶座,在李斯的輔佐下,國家也趨於安定,天下都屈服於他的威嚴。
趙高就出現了,不但讓秦始皇為之破了大秦之法,赦免其死罪,而且他還順利當上了胡亥的老師。
後來秦始皇迷戀長生不老,聽信方士之言,深居淺出。而趙高身為中車府令,職務相當於皇帝的侍從車馬班長,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甚至親自為皇帝駕御,成為始皇帝的絕對腹心。由於趙高的斡旋,胡亥深得始皇帝的寵愛,於是便有了與始皇帝一起出巡的機會。
趙高在取得秦始皇父子的信任後,正好出現熒惑守心,然後就出現了人為的隕石預言和玉璧詛咒,秦始皇為此心力憔悴,鬱鬱寡歡,身體每況愈下。無論趙高是否參與了這兩件事情的策劃,顯然,趙高希望胡亥能夠早日即位,因為胡亥更容易被他控制,只有胡亥繼位,他才能幹掉其心腹之患蒙氏一族。
02 拆開密詔
趙高與蒙氏結怨已久,他十分害怕扶蘇即位。一旦扶蘇登基,必然會重用蒙氏,那麼他就可能老命不保。而且,始皇帝這個時候發密詔,極大可能是讓扶蘇即位。
如果讓胡亥繼位,可以直接告知身邊的李斯,當面託孤。然而始皇帝並沒有如此做,所以不截住這份詔書,他必然死路一條。
於是,他必須打開密詔確認,如果確實如此,他必須想盡一切方法毀掉之。所以,始皇帝才駕崩,他便開啟了已經密封好的詔書。
03 沒有李斯的幫助,滿朝文武不會相信
趙高選擇與李斯合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趙高很受始皇帝父子的器重,那只是在宮中,而滿朝文武卻壓根都看不起他。
所以,他必須得到李斯的首肯,借其威望,堵住滿朝文武的悠悠眾口。李斯為了自身利益,最後終於與趙高狼狽為奸,共同篡改遺詔,將胡亥扶持上位,也打開了自己的死亡之門。
結語:
趙高利用李斯只是權宜之計,並非真的是戰略聯盟。從他接下來三年的表現,不難看出,他要的是天下,任何阻礙他的人都會被斬盡殺絕,李斯是,胡亥也是,秦始皇是不是,您認為呢?
2019-08-07 16:30
秦始皇死時已快50歲了,雖稱不上壽終正寢,但也算不上英年早逝。
趙高當時的職位是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其實就是秦始皇身邊的秘書助理,本身並無實權,只是按皇帝旨意行事,只能算是內侍近臣,地位也不高。
之所以能被秦始皇用作貼身內侍,想必是因為趙高擅於察言觀色,而且史記記載趙高是「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說明還有一定的文采,所以秦始皇才會令他兼行符璽令事。
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趙高這個人演技太好,人前人後完全兩個人。史記中記載胡亥口中的趙高是這個樣子的:「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
簡而言之就是說趙高這個人,富貴時不貪圖享樂,危難時不離不棄,品行端正,愛做好事,勤奮自勉,因為忠心而得到提拔,在自己的職位上恪盡職守。簡直不能再好!
趙高能在胡亥面前表現成這樣,不難想像在秦始皇面前自然也一樣是表現得恭恭敬敬,規規矩矩。不然,又怎麼能被秦始皇帶在身邊做秘書?只能說趙高城府之深,心機之重已遠勝常人。
對於秦始皇沙丘之死,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猜測。其中一種說法,就是被趙高毒害。我覺得並非不無道理。
而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馬上密謀造反,也只是露出了深藏在內的本性。
之所以要選擇與李斯合謀,這點也不難理解。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秦始皇一死,繼位者照理來說除了扶蘇,別無他選。為什麼?
一來扶蘇是長子,自古以來父死子繼都是由嫡長子繼承君位。二來扶蘇向來在朝中就有賢名,在大臣中有聲望。秦始皇雖說把扶蘇貶到邊塞,實際上是想讓他熟悉軍事,樹立軍功,為將來統治秦國做基礎。
胡亥不過是幼子,既沒有聲望賢名,也沒有朝中大臣支持,就算不是扶蘇即位,也該由其他公子即位,輪也輪不到他。
趙高不過是一個中車府令,無權無勢,地位也不高,就算他自行篡改了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帝,也根本鎮服不了朝中大臣。
而李斯就完全不同了,李斯當時為秦朝國相,除了秦始皇,就數他最大了,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秦始皇的「假」遺詔要是由李斯發出,擁立胡亥,朝中大臣即便心中存有疑慮,也不得不從。
而趙高之所以料定李斯能夠站在他那邊,估計也是看透了李斯心中隱藏的野心。
在此讓人不由想起李斯當年對「倉中鼠」與「廁中鼠」的那句感嘆的話:「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正體現了李斯心中所懷有的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觀,當這種欲望變得益發強烈時便成了野心了。
2019-08-07 15:37
李斯,秦國丞相,法家巨子。趙高,野史上是個阿諛奉承的宦官。秦始皇一死,趙高先拉攏後誣陷,輕而易舉將李斯腰斬於咸陽,滅三族.李斯從家鄉辭官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卿的思想接近法家,他對儒學進行了發揮和改造,主要教授的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這對於雄心勃勃,期望通過真才實學改變平民身份和環境地位的李斯來說,是正中下懷的。所以他學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研究是治理國家的具體措施,實際上做的也是利國利民的實事。趙高為人也很勤奮,歷史上稱他為法律學家和書法家。想來秦國人才濟濟,從不缺學識淵博之士。而趙高也沒有任何著名的舉措建議為秦王賞識,但他還是引起了嬴政的注意。總之,趙高被嬴政看中,一是懂法,二是書法一流。並不是野史所說的只會阿諛奉承的宦官末流。他不僅被秦始皇提拔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而且還成為公子胡亥的老師,專門教習法律刑名。但趙高的才學和影響力遠不如李斯。然而秦始皇和胡亥對的信任和賞識遠甚於李斯。所以世人揣測他察言觀色和逢迎獻媚的本事了得.兩者相比,李斯才高,專心做事。趙高恃才,一味做人。同樣是學識淵博,人生追求完全不同。李斯不管誰做皇帝,只求保住廟堂高位。趙高收服身邊所有人,低頭抬頭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這麼看,李斯還有懼怕的,趙高已經無恐了。做事的功在千秋,做人的攻心為上,沒有比人心更難控制的,
2019-08-07 15:23
因為趙高是趙國人投機取巧 想要復仇 但公子扶蘇素有賢名 肯定容不下他 因此先下手為強 因此與李斯合謀 除掉了扶蘇和蒙恬 況且公子胡亥 不學無術 貪財好色 極易控制 還要隔離二世和百官的聯繫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淺見
2019-08-07 17:02
因為那個時代的大秦帝國,最有權勢的人還是李斯,只有把李斯拉到同一陣營,趙高才能完成他的矯詔
2019-08-07 21:05
他才是最終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