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的最愛,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 4474646033
- 閱讀量:0
- 2019-08-09 16:43
2019-08-10 10:28
衛子夫確實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賢后。但是說她是漢武帝的最愛則有失偏頗。衛子夫入宮49載,當了漢武帝38年的皇后,專寵後宮15年,隨著容顏的老去,漢武帝對她的寵愛也隨著淡去,先後寵愛李夫人,鉤弋夫人等年輕貌美的嬪妃。
後宮嬪妃於漢武帝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哪怕是身為皇后的衛子夫,帝王最愛的終究是江山,是權勢,哪怕衛子夫當了他38年的皇后,還不是晚年悽慘,子女皆因漢武帝而死,哪怕他晚年那麼寵幸的鉤弋夫人,為了防止出現呂后時期的情況,還不是說賜死就賜死。
衛子夫本事平陽公主府上一個歌姬,再一次宴席中被漢武帝看上帶入皇宮,入宮後,漢武帝便把她給忘了,一年後,衛子夫自請離宮,衛子夫才重新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從此開始了平步青雲的一生。
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皇子,即太子劉據,隨著陳皇后被廢,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一當就是38年,衛子夫在位期間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讓漢武帝無宮闈之憂,更是將衛青和霍去病帶上了歷史舞台,給西漢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助益。
隨著衛子夫的容顏逝去,在專寵15年後,衛子夫失去了漢武帝的寵愛,但是衛子夫還是心平氣和,做好屬於皇后的職責。想來漢武帝對這個賢明的皇后還是有敬重的,畢竟幾十年的夫妻。
衛子夫後半生本該是圓滿的,如果漢武帝沒有老來糊塗,如果沒有動盪西漢王朝的「巫蠱之禍」的出現。
征和二年,「巫蠱之禍」爆發,先是衛子夫的姐姐姐夫,即丞相公孫賀一家入獄,滿門被滅,又牽連衛青之子衛伉,衛子夫的兩個公主,全都死於非命。而後與太子有私仇的奸臣江充藉機陷害太子做巫蠱詛咒漢武帝。太子劉據見不到漢武帝為自己辯白,驚怒之下起兵自衛怒殺江充,隨後劉據因此被誣告要謀反,漢武帝命人起兵鎮壓,雙方在長安交戰,劉據不敵,敗走京城,一路奔逃而後被追捕到,自殺而亡。太子一家除了尚在襁褓的皇孫劉病己全都被誅殺。
至此,衛子夫在晚年成為了孤家寡人,又因為支持太子起兵自衛,受太子牽連,漢武帝下令收回代表皇后實權的皇后璽綬,並令衛皇后搬離椒房殿。
衛氏一族幾近滅族,衛氏一族的勢力更是蕩然無存,衛子夫許是為了以死明志,或是生無可戀,自盡於深宮,一代賢后以這種悽慘的結局收尾,令人心生不忍,死後埋骨之地更是匆匆,絲毫沒有作為一國之後的榮耀。漢武帝終是薄情的,他下令殺了衛子夫的兩個女兒,逼死了太子劉據,最後又逼死了衛子夫,連一個像樣的葬禮都沒給這個陪伴了他49年的皇后。
而造成這一切的只是源於漢武帝一人的疑心,這就是帝王,一怒伏屍百萬。「巫蠱之禍」牽連數萬人,動搖國本,太子皇后皆命喪其中。
2019-08-10 01:12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的最愛,最後選擇自殺,很簡單,就是其卷進了權利的爭奪。
先說一下對衛子夫的寵愛。剛開始喜歡,是因為衛子夫有外貌,善解人意,而漢武帝當時剛好處於對皇后的反感狀態。
之後,因為衛青和霍去病的崛起,剛好漢武帝這是要對戰匈奴,衛青是主力。所以,必須對衛子夫好。
在這當中,衛子夫又生了幾個女兒和孩子,這個也幫漢武帝摘掉了漢武帝不行的帽子。其孩子剛好也順應了漢武帝的心意,出生後被封為太子。
到晚年後,對衛子夫的喜歡,真的不多了。因為上面兩個原因不在了:
當時,衛氏外戚權利過大,所以,需要限制了;
其次,情到濃時便轉薄。當時衛子夫年老色衰,經過這麼多年下來,要說還有多少喜愛,估計沒有多少,而且,後期漢武帝的美人是一個接著一個,衛子夫就剩一個傍身的皇后的名頭了。
在此情況下,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被迫起兵,最後自殺;這種情況下,衛子夫應該沒有什麼好的待遇,而且,因為兒子死了,這個事情有沒辦法解釋。即使能解釋的清楚,其後期的依靠也沒有了,那個時候對他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她最後選擇了自殺。
2019-08-09 23:34
謝邀!
何道天長與地久,古來帝王多薄情。漢武帝本身就是個刻薄寡恩,見異思遷的君王,他一生寵愛的女人不在少數,不僅僅是衛子夫,所以衛子夫談不上是「漢武帝的最愛」。
漢武帝是個權謀大家。封建專制王權社會中,像漢武帝這樣的野心勃勃的君王,他是以牢牢把控至高無上的權力為最高目標。比如早年他藉助姑母之女陳阿嬌坐牢儲君位置,登上皇位,也曾留下「金屋藏嬌」這個成語。所以漢武帝和衛子夫的關係絕不是普通夫婦關係,而是一種帝後博弈關係。當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姨侄霍去病相繼脫穎而出,為漢武帝驅馳,為他大敗匈奴,開疆拓土,增強他作為帝王的功勳和權威,漢武帝對衛子夫自然恩寵不絕,其實也是在籠絡她代表的外戚勢力。
而當漢武帝坐穩皇位,到了執政中晚期,衛青、霍去病去世後,衛家勢力消解得差不多。衛子夫年長色衰,色衰愛馳,漢武帝後來又寵愛李夫人,培植李家勢力,可惜李氏兄弟不成氣候。等到了漢武帝晚年,他和衛子夫都有了孫輩乃至重孫,在後宮中早就沒了共同語言,甚至還聽信奸臣蠱惑,認為太子謀反,殺害了他與衛子夫的親生骨肉戾太子劉據,乃至太子的兒子及家人等。
看到這些父子骨肉相殘,家破人亡的慘劇,衛子夫對漢武帝這樣無情的丈夫和君王,已是失望透頂,生無可戀,她在宮廷內外也沒有了支柱和立足之地,她在專制皇權面前也徹底喪失了話語權,所以她只能選擇「自殺」。
2019-08-10 08:37
漢武帝一般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被視為千古一帝。衛子夫是他的第二任皇后,漢武帝和衛子夫曾經相愛,這是不存疑的。但最終衛子夫卻選擇自殺,當然原因很多,試加分析:
首先,漢武帝對衛子夫早已沒有了愛,只有敬重。這裡用兩個成語來對應,一個是色衰愛馳,另一個紅顏未老恩先斷。衛子夫年齡比漢武帝略小,她自殺時年過六十。衛子夫甚至難得見到漢武帝。
其次,漢武帝不缺女人,他的生活很豐富。天姿國色的李夫人,神奇的鉤弋夫人,漢武帝早已忘記曾經深愛過衛子夫。漢武帝寵愛鉤弋夫人所生幼子劉弗陵,把鉤弋夫人宮門命名為「堯母門",已經流露出傳位之意。漢武帝對衛子夫及劉據動手是早晚之事。
再則,衛青、霍去病的離世使得衛子夫失去了大靠山,雖然太子劉據是衛子夫兒子,但是其與漢武帝執政理念不和,引發漢武帝不滿,很多人順應漢武帝之意,不斷污陷中傷太子,衛子夫及太子劉據的危機感越來越重。巫蠱之禍爆發後,劉據被迫自殺,漢武帝雖然沒有明確廢了衛子夫皇后之位,但對於衛子夫已經生無可戀,只有以死了結。
帝王之家無情可言,權力和政治的需要決定了衛子夫的結局。
2019-08-10 01:07
霍去病,衛青乃抗匈奴的重臣,地位很高,前者為衛子夫的外甥,後者為衛子夫的弟弟。即使兩人死後,仍有很高的威望。漢武帝擔心衛家外戚控制儲君劉據,即衛子夫之子,便開始打壓衛家,更因此活活逼死了太子。自己的兒子枉死,丈夫還不信任自己,步步緊逼,衛子夫的內心受到極大的打擊。而且在此時,劉徹十分寵愛李夫人,處處冷落她。在這重重打擊之下,她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對她來說不僅是一種解脫,還保全了自己的族人。就此,一顆流星從歷史的長河隕落。
(純屬個人看法,有誤之處請幫忙修改,不喜勿噴)
2019-08-10 09:55
其實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瑕疵。衛子夫確實可以稱為一代賢后,但是如果說她是千古一後,未免有點太拔高了。此外小編覺得漢武帝最愛的人不是衛子夫,而是李夫人。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深受漢武帝寵愛的衛子夫,最後為什麼會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
衛子夫一生中戰戰兢兢,盡心盡力為大漢服務。衛子夫當皇后期間把後宮治理地井井有條,當好了漢武帝的賢內助。衛子夫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任何政事,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政治。衛子夫在皇后的位子一干就是38年,雖然沒有突出政績,稱不上是千古一後,但是絕對配得上大漢賢后稱號。
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府的一名歌女。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府遇到了衛子夫,並對衛子夫一見傾心。臨幸衛子夫之後,把衛子夫帶回皇宮。懷孕之後的衛子夫備受漢武帝寵愛。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哥哥衛長君等人也受到漢武帝重用。在此之後的十年期間,衛子夫一家深受漢武帝寵愛。衛子夫生下皇長子劉據後不久被立為皇后。至此衛子夫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有一名歌女一躍成為大漢皇后。此時衛家的衛青和霍去病等人也因為戰功深受漢武帝的信任。除了衛青和霍去病之外,與衛家有裙帶關係的公孫賀等人也在對外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衛氏一門成為當時最顯赫的家族,衛氏集團成為朝堂之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勢力。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衛子夫年老色衰之後,漢武帝對他的恩寵也日漸減少。此時的衛子夫當沒有因為失寵而患得患失。她依然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給衛家最大打擊的是霍去病和衛青先後去世。霍去病和衛青去世之後,衛家失去了最大的支撐。此時的漢武帝也開始扶植李夫人一支。
衛氏集團經過長時間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甚至已經讓漢武帝感受到了壓力。當時漢武帝已經開始有意識打壓衛氏集團,扶植新力量對抗衛氏集團。漢武帝的態度立即引起了其他有心人的關注,他們看到搬倒衛家的希望。這些人開始想盡一切辦法把衛家拉下馬。
漢朝皇宮特別忌諱巫蠱之事,當年陳皇后就因為巫蠱之事被廢。而到了漢武帝晚年又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巫蠱案。巫蠱案爆發之後,先是波及到公孫賀父子,再是波及到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這股政治禍水已經波及到衛氏集團。而其他政治力量希望利用漢武帝迷信巫蠱把這股禍水引到衛子夫和衛太子身上以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於是江充等人慫恿漢武帝說皇宮之中有巫蠱之氣。對巫蠱之事深信不疑的漢武帝命令江充等人在皇宮中徹查巫蠱之事。江充先是在衛子夫所在椒房殿徹查,結果一無所獲。後來他們又把巫蠱案引到太子宮中,並在太子宮中找到了用於巫蠱的木偶人。巫蠱案直指衛太子劉據。衛太子想親自前往甘泉宮向漢武帝說明一切,卻被江充等人攔下。衛太子為了自保只得將江充捉拿,並且斬殺韓說。衛太子先是殺死江充等人,再是組織軍隊自保。可是蘇文等人卻誣告太子起兵謀反。漢武帝信以為真,派兵「平叛」。於是漢武帝的軍隊和太子的軍隊在長安城內火併,最終衛太子敗下陣來。衛太子兵敗之後被迫自殺。這場兵變最終也波及到了衛子夫,自知在劫難逃的衛子夫在皇宮中自殺,衛太子一支基本上被斬盡殺絕。
衛子夫從進入漢宮開始一直都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即使年老色衰以後,她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專心培養衛太子。他培養的衛太子也是一個合格的太子。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最終被逼自殺,其中的原因不得不讓人深究。衛子夫不得善終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導致衛子夫悲劇的偶然因素是巫蠱之禍,導致她悲劇的必然因素則是衛氏家族勢力太大。
衛子夫年老色衰恩寵不再。當時的衛子夫已經是一名十足的老太太,漢武帝對她已經沒有多少興趣,加上衛氏家族賴以生存支持的霍去病和衛青也先後病死。此時的衛子夫內無恩寵,外無強援。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也是刻薄寡恩的帝王。漢武帝寵你的時候,能把你捧上天。他恩寵你的時候,也能把你摔在地上。漢武帝愛李夫人的時候,甚至願意為李夫人招魂。他處置李家的時候,一樣是滿門抄斬。
衛氏集團被滅的主要原因是衛氏集團已經威脅到了漢武帝的皇帝集權。雄才大略漢武帝不會允許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力。整個漢朝都面臨一個及其嚴重的問題,就是外戚對政權的掣肘,最終西漢也亡於外戚。漢武帝絕對不允許外戚勢力過大。很明顯衛氏外戚的勢力已經過大,已經威脅到漢武帝的皇權,所以漢武帝一定要找個機會除掉他。後來李氏外戚勢力過大時,漢武帝一樣滅了李氏一族。為了防止外戚專權,漢武帝在臨死之前處死鉤弋夫人。
漢武帝晚年非常迷信。按道理說到了晚年體弱多病是正常現象,可是漢武帝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總認為有人在背地裡施巫蠱之術,所以他才會偏聽江充的這樣的江湖術士的話,在長安城內徹查巫蠱之案。隨著徹查的深入,巫蠱之禍越演越烈。許多人都以查巫蠱的名義,把髒水潑到自己不喜歡的人身上。
殘酷的政治鬥爭也是衛子夫不得善終的重要原因。江充等人本來就會太子有仇,他們利用巫蠱之案把這股禍水引到太子身上,直接逼反太子,最終衛太子兵敗身亡。蘇文這個小人也經常在漢武帝面前詆毀太子。負責鎮壓太子叛亂的丞相劉屈氂則是李廣利一派,他們也希望把太子搬倒,這樣昌邑王劉髆才有機會。
這些必然因素放在一起,加上巫蠱案這個偶然因素直接導致衛子夫和衛氏集團頃刻間崩塌,一代賢后衛子夫最終也不得不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