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自畫像或自拍照?
- yancheng90
- 閱讀量:0
- 2018-05-19 08:28
不分國界和藝術門類,可自由發揮回答。
不分國界和藝術門類,可自由發揮回答。
2018-05-22 01:36
我一般都是寫有關日本古代史的內容,這次還是繼續此話題。
這次我說到的畫像,是下面的這張:
這一張,畫的是最終統一日本,創立江戶幕府的日本三英傑之一,德川家康的畫像。
雖然它不是德川家康自己畫的,更不可能是自拍了(別問我為什麼),但是這幅畫像有著很曲折離奇的故事。
顰像!這是剛剛逃命回城的德川家康?
據說,這幅畫像繪製的是:
在三方原之戰中,被武田信玄打出屎(別懷疑,就是字面意思)來的德川家康,在逃得性命后,命令畫師把自己落魄的樣子繪製下來,時刻掛在宅邸里激勵自己。
這幅畫像收藏於德川美術館,名字為「顰像」。
通說中的三方原之戰!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在信濃國控制權上發生多次戰爭;
*武田信玄受足利義昭的邀約,參加「信長包圍網」;
*武田信玄於1572年,兵分三路出兵上洛(進京);
*第一目標就是擊潰織田家盟友:德川家康;
第一軍:
山縣昌景帶隊5000兵力,佔領長筱城后,轉道進攻遠江國;
第二軍:
秋山信友帶隊兵力2500,本要進攻三河國,但是卻突然轉道進攻織田家美濃國,佔領了岩村城,如同尖刀一般威脅到織田信長的居城--岐阜城。
第三軍:
武田信玄親自帶隊,兵力22000,從青崩峽進攻遠江國。
圖中命令馬場信春帶兵5000向西進攻只來城,剩餘兵力17000繼續向德川家的戰略要地--二俁城前進。
此次武田信玄出兵大約有3萬人,是當時武田家剩餘可用的全部兵力,幾線作戰推進下,平均每3天,德川家就有一處要塞陷落。
====另一方面====
德川家目前可動員兵力最大可達到大約15000人,不過三河國、遠江國同時受到進攻,不得不分兵禦敵。
在遠江國正面抵禦武田信玄本隊的兵力堪堪只有8000人,於是被迫向盟友織田信長求援,但是深陷信長包圍網中的織田信長也是多線作戰,兵力吃緊。
雖然答應派遣援軍給德川家康,但是卻並不充裕:
說法1:《佐久間軍記》記載有7頭部隊(1頭=2100人)總計15000人;
說法2:《明智軍記》記載有5000人;
說法3:《總見記》記載有3000人;
說法4:《甲陽軍鑒》記載有9頭部隊,信長親征,總計19000人;
說法5:《前橋酒井家舊藏文書》記載,德川6000人,織田20000人,武田28000人;
*註:小編個人比較相信說法3,織田信長當時面對朝倉、淺井、本願寺等等等等一大票敵人,不可能分出那麼多士兵來抵禦武田信玄,而且畢竟岐阜城不遠處的岩村城都被佔領了,自家高地都危險了好吧?
面對海量的武田軍士兵,德川·織田聯軍選擇守城戰策略,固守在浜松城。
但是武田信玄在攻下二俁城后,竟然選擇無視浜松城不去進攻,轉身向德川家康的領地三河國進軍!!
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德川家康決定趁武田信玄經過浜松城之後,率兵出城,攻擊武田軍的背後。
====但是====
早有準備的武田信玄在寬闊的三方原台地上,后隊變前隊,一個轉身就以魚鱗之陣面對浜松城出陣的德川·織田聯軍。一番摧枯拉朽的進攻之後:
1、德川家康狼狽回城,身邊僅有數十隨從;
2、織田家援軍將領平手泛秀與手下1000人陣亡;
3、織田家另外兩位將領林秀貞、佐久間信盛不戰退卻;
4、武田軍陣亡200,德川·織田聯軍留下至少2000多首級;
5、德川家康的家臣奮力死戰才保護德川家康脫出;
6、逃回城后的德川家康嚇的拉了一褲子,辯稱是味噌翻了;
7、德川家康大開城門,演了一出空城計,嚇退追兵;
之後讓畫師畫下自己的倒霉樣,三方原之戰結束,織田德川聯軍已經準備打出GG退出遊戲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么?
故事說的跌宕起伏,裡面不但有
1、忠義的平手泛秀戰死沙場
2、本多忠勝奮力救主
3、三河武士死戰不退、武田信玄清理戰場時候驚嘆所有德川軍陣亡士兵都是背向大本營,無人退卻
4、德川家康拉一褲子,外加cos諸葛亮玩兒了一出「空城計」
但是三方原之戰並不是如此這般不堪,德川家康在這次戰役中,雖然敗退,但是完全沒有束手就擒,還是打的進退有度。
1、夜襲了武田家軍營
2、派兵重新佔領了武田家曾經佔領的己方要塞,切斷武田家後路
所以德川家康並沒有被徹底打垮,還是在積極扳回劣勢。
最終,武田信玄在攻擊野田城成功后因病去世,信長包圍網最有力的一環崩壞,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死裡逃生。
重點來了——
這幅畫,究竟是不是德川家康拉了一褲子以後的畫像呢?
目前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1、這根本不是德川家康的畫像!
理由如下:
有學者認為,圖中的武士穿著根本不是16世紀的特徵,所以不可能是德川家康!
圖中的武士:
1、只有一隻手戴著籠手(護手),另一隻手是輕裝;
2、戴烏帽子;
3、鎧甲是直垂式
這充分體現了一種平安·鎌倉時代,上級武士的裝束,這個時期的戰爭主要以弓箭為主,這種裝束正是為拉弓服務的。
『蒙古襲來絵詞』(宮內庁所蔵)畫中的安達盛宗穿著的小具足姿態
這種裝束在鎌倉時代末期,頻繁使用太刀、矛、長刀等肉搏戰時代就完全廢棄了,更不可能出現在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雙臂都是籠手,不可能還有這種戰鬥裝束了,而且圖中武士光腳穿著草鞋,德川家康作為統治兩個國的16世紀大名,不可能連個「革足袋」(類似襪子)都沒有!
2、這根本就是江戶時期,別有用心之人偽造的!
理由如下:
這是江戶時代,侍奉幕府的狩野派畫師,為了完成幕府的要求,把德川家康神明化的偽作!
圖中的人翹著二郎腿,是一種佛像坐姿,室町時代有人就把過去的名人繪製成這樣的樣子進行造神運動,如:
『大織冠像』室町時代(16世紀)作。
藤原鎌足翹著二郎腿、兒子定恵、不比等兩人坐在下面
德川將軍家為了把自身家族塑造成一個神權象徵的符號,雇傭了狩野派畫師製作了《東照宮緣起繪卷》(東照宮是德川家康的神社),完全仿照了《聖德太子繪傳》等繪畫的方式進行。
希望能創造集合王法、佛法於一體的超越者----東照大權現。
這幅畫根本就是為了讓別人頂禮膜拜,畫成類似佛像的坐姿,然後配了一個神一般的故事而已!
德川美術館太邪門了吧?還有什麼奇怪的藏品么?
出了這幅《顰像》,其實德川美術館還收藏了一些非常有爭議的玩意:
1、德川家康長久手戰陣畫像
該作品與《楠公圖》的構圖上很多一模一樣的地方。
大有把德川家康神化的同時,也同樣操作一把楠木正成的節奏。
2、青瓷香爐 銘 千鳥
傳說中的千鳥香爐,豐臣秀吉所有,大盜伍佑衛門盜竊時,香爐發出鳴叫導致失手被抓,然後被處以油烹之刑處死。
但是發聲的方式根本不知道;
為什麼秀吉的所有物會在尾張德川家緣由不明;
不論如何,這個千鳥為銘文的香爐,從沒有在其他史料中出現過;
3、熊毛植黑絲威具足
傳說中德川家康的鎧甲之一,據說又一次曾穿著它出陣,豐臣秀吉看到后說道:
「真是關東的猛牛啊」
並表現出無比的恐懼!
但是這個事情、這個鎧甲、這個言論都沒有在其他史料中出現過。
====所以====
德川美術館你到底在搞什麼?
存心耍人玩兒么?
2018-05-23 03:24
在此點名批評,此問題中此人 @戰國泥趣史御伽眾
的答案有違事實。他說的就是這幅畫像。
他說這幅畫像是來源於三方原時的德川家康,但實際上根本不是。
這幅圖雖然在前段時間廣泛認為是三方原時的德川家康,但根據德川美術館的相關資料證明實際上是長筱之戰時期的德川家康,證據如下:
首先從文字資料可知這個被以訛傳訛的「三方原畫像」是取自這個盒子中,而盒子上面的標籤明明寫的是「家康公長筱戰役小具足著用之像」,不知為何以訛傳訛被當成「三方原時德川家康的畫像」,但從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這幅畫像並不是三方原時期的,而是長筱戰役時的畫像。
另外他提到三方原時德川家康「醬湯」的事情,可惜三方原「醬湯」事件只有後世所做史料《改正三河土記》有載,可信度很低,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記載。反倒是一次史料的《信長公記》敘述三方原戰役時德川雖然敗退,但德川家康在此時發揮了騎射技能,擊退武田追擊部隊,證據如下:
所以說我想說這位仁兄能不能別拿半吊子水平就出來誤導群眾?
2018-05-21 09:31
文化史學家彼得·蓋伊有個觀點說,在現代主義畫家展現內心世界的所有方式中,清楚明晰的自畫像最能夠拉近它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這些投向鏡子的目光是主觀想法的印記,雖然一般說來不至於病態到自戀症的程度,但是也足夠自信到作為畫家自我陶醉的證據它們總體來說都表現了一種對自我的強烈迷戀,讓畫家得以在畫紙上永生,同時也是畫家聲望的證明。
這些現代主義畫家,比如梵高,一生中總共畫了大約41幅自畫像,越是到晚期畫得越是出色。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那副他割掉自己的耳朵之後, 梵高在1889年1月創作了那副著名的《割耳朵后的自畫像》,畫中他纏著繃帶,面孔消瘦,但是卻讓人看不出絲毫精神崩潰的樣子,他的裝扮也顯示出他正在恢復當中。他想用這幅自畫像證明,他已經是個正常人,而不是精神病人。但是這幅畫似乎展現了更多東西,比如畫家已經難以控制精神上的痛苦,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些自畫像都是他內心的自我寫照。
而高更的自畫像與梵高的似乎截然不同。1888年秋天,梵高邀請高更去阿爾的黃房子一起生活,並且他們提議各作一幅自畫像送給對方。梵高把自己畫成了一個日本和尚,而高更的自畫像則正好相反,他把自己描繪成身陷囹圄的自由靈魂,通過大膽扭曲頭顱輪廓和誇大突兀的鷹鉤鼻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和衝突,並且用反寫實主義的著色方法將獨特的自我展現得淋漓盡致。
高更後來還畫了很多自畫像,比如他他把自己畫成一個格調優雅的惡魔,手指間像夾著香煙一樣夾著一條蠕動的小蛇,頭頂光環,似乎在告訴觀眾,如果他是魔鬼的話,他也一定是那個墮落的天使。在他的筆下,他既是備受煎熬的耶穌,也是去受難迎接死亡的耶穌,他還將自己的臉部扭曲碎片偷偷融入靜物畫、小雕像和陶罐中。
如果說梵高和高更在自畫像中堅定地表達了他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自我,那另外一位畫家保羅·塞尚則在不露聲色中達到同樣的效果。在1861年左右,塞尚根據自己的照片為範本創作了他的第一幅自畫像,他把自己的圓臉畫成了一張嚴肅陰沉的瘦臉;兩條黑色的眉毛聚攏在一起,小鬍子往下耷拉著,給人一種嚴肅綳著臉的感覺。
塞尚一生給自己花了20多幅素描,它們基本沒有經過特別的設計,因此,更加自然地記錄了畫家的真實樣貌。在其中的幾幅自畫像中,他不是鼻樑部位呈現出一道愁紋,就是雙唇緊閉,整個人消極悲觀,給人飽經憂患之感。這大概是現代主義畫家的普遍精神狀態,一個孤獨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