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上初三的孩子,已經14歲,差不多15歲了吧?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

建議先了解孩子

如果親子關係一般的話,父母與之溝通也是比較困難的。親子關係很好的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活動。

也許他們總是想的很多,但都沒有辦法付諸行動。衝動與理想結伴、希望與悲觀共存、封閉與開放交織、渴望接觸外面世界又缺乏實踐的勇氣。
有個性的孩子,既不想老師與家長的約束與說教,又想得到來自外界的幫助與指點。但家長說多了,又容易引來孩子的反感。
家長要先想辦法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問問他對未來的打算。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往往活得比較糾結,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客觀面對事實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孩子初三以前的成績,其實家長心裡是有數的。家長既然說了,上普通高中都很渺茫,那麼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應該有了一些打算。
很多人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其實自己心裡是有答案的,只是不確定而已。
正常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我們需要接受一個客觀的事實就是:有的孩子善於學習,有的孩子不善於學習,那麼怎樣發掘出孩子的長處?
孩子才14-15歲,不念了肯定是不行的,我想了想,辦法還是有的。
建議有二:
一、如果家庭條件好,可以送到國外去留學。增長見識,開拓了視野,孩子獨立生活後,突然間開竅了也說不定,對吧?
當然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能很快就適應獨立生活,而小部分比較敏感的孩子,卻不能獨自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為著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關於下一步的打算,家長必須跟孩子溝通好,讓孩子樂於接受家長的安排才行。
二、如果經濟條件不太好,那麼就得看孩子有哪方面的特點了。
就是現在說的特長,如畫畫?音樂?彈琴或唱歌等,這些興趣愛好如果堅持學好,那麼將來中考高考時,對文化課的要求就會低很多,當然每個城市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
親戚琪琪,從小就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子,但是,就是學習成績不好,也說不上為什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國家機關幹部,這個女兒真是讓他們操碎了心。
後來琪媽發現女兒喜歡畫畫,當然也僅是喜歡而已,沒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於是就給她報班上課,就是跟當地的美術老師學,中考時憑這個繪畫成績,進了當最好的高中,但她的文化課還是很差,孩子也不想念下去。
琪媽一直堅持陪女兒學畫畫,高二時,乾脆陪著去天津美院學了一年專業課,直到專業課考完試,才回學校突擊文化課,主要是請老師一對一講,每節課300塊錢。
琪媽這幾年為了孩子,資金的投入也是挺大的!
高考時,琪琪的文化課過了錄取分數錢,加上專業課考的不錯,後來考上哈爾濱師範大學,四年後畢業出來,自己又學了電腦設計,現在,在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做設計,畢業不到3年,如今月薪近萬元。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說,這是一種途徑,僅供參考。
具體情況,還得家長與孩子認真坐下來,好好談談未來的規劃才行。
現在的孩子都不大懂事兒,可以帶去貧困山區住一個月,去火車站汽車看看那些往來的民工,去醫院看看眾多求生不能的病人......讓孩子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看看別人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生活是否對孩子能有所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