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3)

  • yqsy

    2018-09-09 08:15

    為什麼很多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在自己的國家?難道是他們不愛國嗎?

    https://i1.ask543.net/uploads/75/bd/3/a673000aa03f34764b77.jpg

    當然不是,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在美國上市,是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因:

    https://i1.ask543.net/uploads/a6/7d/3/b7670002b6680460f056.jpg

    第一個原因,上市門檻

    https://i1.ask543.net/uploads/b8/4b/e/b7650002b3a3b922b5d0.jpg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市場,對於企業上市的門檻要求相對比較低,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就可以上市交易。

    https://i1.ask543.net/uploads/b0/17/d/a67500091d67df869794.jpg

    而相反,有些國家的上市門檻就比較高,比如目前我國A股上市門檻都比較高,對上市條件要求比較高,比如要求企業持續盈利,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光是這一個條件就有很多企業不符合,像京東這種連續多年持續虧損,在A股是不可能上市的。

    第二個原因是上市效率問題

    在美國上市,實行的是註冊制,從企業提交上市申請到最終審核通過,這個過程快的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

    和美國上市相比,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審核時間就比較慢,目前A股實行的是審核制,很多企業從提交上市申請,到最終審批通過,長的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

    而很多企業上市,目的就是為了融資跑項目,目前我國很多跑到美國上市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一些互聯網和科技公司,這些行業市場瞬息萬變,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如果審核時間過長,黃花菜都涼了。

    第三個原因是出於拓展國際市場的考慮。

    有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要走向國際,而要進軍國際市場,在美國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美國目前仍然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中心,全球各地的資本彙集於此,所以在美國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的曝光量和知名度。

    第四個原因是股權控制問題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都比較複雜,很多上市公司及創始人占股比例很少,如果選擇在A股上市,就有可能喪失公司的控制權,甚至最終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拼出的天下,拱手讓人。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萬科的創始人王石被踢出局,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被踢出局。

    而在美國上市,實行的是A, B股,也就是股權跟投票前不對等,比如京東在美國上市,重點考慮的就是A,B股這種優勢,劉強東在京東的股權只佔15.8%,但是投票權卻達到80.2%,這種股權結構讓劉強東可以牢牢的掌控京東在自己的手上。

    第五個原因就是上市資質問題。

    像我國A股目前是不能接受境外公司上市申請,而我們所熟悉的很多企業,其實都是在外資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境外註冊的公司,所以他們是不能在A股上市的,而美國對於境外公司在美國境內上市的要求就比較寬鬆,比如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是可以直接申請在美國上市,所以目前有很多中國的公司都把企業註冊地放在開曼群島。

    當然,在美國上市也並非是什麼善事。

    在美國上市雖然有些優勢,但同時也要面臨不少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於做空機構的做空,比如最近京東股價暴跌,這裡面就跟美國做空勢力分不開,很多中國企業都被香櫞,渾水等做空機構搞的雞犬不寧。

    所以目前有很多企業都在借殼回歸A股,比如360。

  • 葫蘆絲

    2018-09-09 21:23

    其實2005年8月,百度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如果有認真關注的話,會發現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很多都在美股上市,不僅是百度、阿里巴巴以及京東這些巨頭,其他的如新浪、網易以及搜狐也都是,那為什麼這些企業偏愛在美股上市呢?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

    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準,只好去美國上市。

    A股的上市財務指標堪稱各股市最嚴標準。我們舉個例子:百度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百度的凈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百度還算好的,新浪、搜狐、網易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準,但美股卻沒有這麼嚴格的標準。

    上市時間短

    中國IPO實行的是審核制,從提交到上市可能要經過較長的時間,而海外實行的是註冊制,上市時間大大縮短。在中國,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證監局「輔導期」,從申請到正式掛牌平均需要1-2年時間。相反,在美國,只要嚴格遵守正確步驟,上市準備過程非常短,比如在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個月就可以搞定。

    財務指標要求相對寬鬆加上上市時間較短,這是吸引高科技企業到美股上市最重要的原因,畢竟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極其激烈,而早期往往是高投入時期,這時候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同股不同權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也極其重要,就是同股不同權,在中國股市要求同股同權(你持有多少股份,就享有多少投票權,這也是很多達到上市條件的企業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創始人出局。現實中是有這類案例的,比如萬科的王石就被寶能弄出局了),而美股則允許同股不同權,這就得到了那些創始人占股份很少,但是想控制企業的公司的青睞,比如劉強東在京東的股權只佔15.8%,但是投票權卻達到80.2%。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三大重要因素外,還有其他次要的因素,比如美股上市費用較低,美股市盈率較高,還有可以提升企業本身在海外的形像等等。總之,存在即合理,所以的現象都有其合理的因素。

  • 真愛永恆

    2018-09-08 20:39

    1 國內上不了

    這一類的佔據大多數,比方說阿里巴巴,騰訊等。

    國內上市不僅對盈利有所要求,還對企業所在地,股權結構等等都有諸多限制。比方說阿里巴巴去香港上市,也沒上成,就是因為股權結構的問題,結果錯過了阿里巴巴。

    畢竟大多數企業都是在國內經營業務的,在國內上市當然能夠在企業形象等方面會有重要影響。

    2 不願意上

    畢竟國內的上市成本比較高一點,也有企業不願意在國內上市,不過這得和企業自身的情況相符合。還有的企業主要業務在國外,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在國外上市。還有一小部分是為了規避風險,也會選擇在國外上市。

    3 兩邊上

    這種企業也有不少,比方說中國移動,這類企業在不同市場上同時上市,主要還是為了多元化融資途徑,以及擴大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