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古至今大部分詩人選擇辭官不做浪跡江湖?
- 531815657375835
- 閱讀量:0
- 2019-08-10 12:15
2019-08-10 23:30
詩人多有浪漫的情懷,他們一開始也並非不喜好官場。後來看到官場的腐敗,個人仕途的不得意,所以慢慢就看淡了。與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強權傾軋相比,寄情山水,吟風弄月就顯得身心愉悅,悠閒愜意。
十年寒窗苦行僧,一朝高中沐春風。
官場腐敗心生厭,世外桃源度平生。
集朝露,把茶烹,廣邀四海眾賓朋。
吟詩作賦清風和,高山流水兩相傾。
2019-08-10 21:49
是不是大部分詩人都辭官去浪跡江湖了,這個不一定,如果按照史料來說,大部分詩人都有很大的仕途夢想,當然也要看年代,魏晉時期有部分詩人不屑於做官,和當時的政治情況有關。唐宋時代大部分詩人其實都是追求仕途夢想的人,當然有很多晚年都辭官或被排擠出來,或淪入政治鬥爭中不得善終。陶淵明,嵇康,阮籍這一類,都是不愛仕途的人,他們悠然南山下,過著悠閒自得的自在生活,而唐宋八大家多半都在做官,蘇軾一輩子都在任上只不過是被貶而已。包括李白也曾一門心思要實現仕途夢想。
但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對做官有反思有牴觸有批判的詩人,常常詩歌水準非常給力。 這是因為詩歌的藝術水準,取決於心的純淨度,取決於靈魂的高潔度,取決於詩人對生命理解的態度,如果一心欲望做官的人,註定無法達到這麼高的藝術高度。 比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雖然很簡單,但你要是一肚子名利富貴,還真的死活寫不出來。打個比方南唐後主李煜,如果不是遭遇亡國,也不會有那麼悽美的詞的高度。詩人的創作和他的境遇關係非常非常大,常常是不得志,坎坷和苦難,才能激發藝術的成功。
所以,名利必須真的放下來,才有這樣的心態創作。又或者真要堪破名利場的虛偽頹敗,才能有真性情的詩詞出現。 這就是為何我們知道的詩人,都好像不怎麼喜歡做官。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是淡泊名利害怕做官的。
2019-08-10 22:41
自古文人都比較清高,都認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指導思想,古代書本上都是基本上都是教人學善,如何做有學問的人,甚至認為經商都是下品。因此很多文人進入官場才學習勾心鬥角,時間久了,有些認為與自己價值觀相去甚遠,有些覺得官場不安全,有的覺得應留些時間享受生活或者潛心維修術,因此選擇歸隱。
2019-08-10 21:49
官場多爾虞我詐
只能說假話符合權貴
處處壓制不得意施展才華
還不如回歸田園逍遙自在的生活
怎麼高興怎麼來
2019-08-10 23:37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都在浪跡天涯,才能寫岀上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流芳的詩篇。
2019-08-10 21:45
題出得不夠謹嚴。
應是詩人中有不少人曾當過官,其中有人辭官後浪跡江湖。
而不是大部詩人都是官,然後又辭官不做浪跡江湖。
供出題者參考
2019-08-10 13:34
無官一身輕,自由自在,靈感來自「江湖」,李白一生游遍名山大川,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果是継續做翰林學士,今天我們也可能不知他為何許人也!
2019-08-10 14:42
詩人大部分都有個姓,當官時或因政見不合,或因性格不合等,選擇辭官不做而遊歷名山大川,欣賞美景,尋找靈感,從而優秀詩篇源源不斷。
2019-08-10 21:39
正常情況下,在面臨流浪還是死亡的選擇時,都會選前者的。伴君如伴虎不是說著玩的
2019-08-10 22:10
天地大舞台,雲行帷幕開。日月照本心,人生願自在。
2019-08-10 22:48
大部分詩人都做不了官哪,他們太浪漫和理想化了,內心又敏感脆弱,當官也是遭罪。
2019-08-10 22:32
謝邀!自由自然舒服是生物的原生態。籠里的鳥盡菅居所富麗堂煌,也總找不到生理心裡的舒暢自得感。如再在境遇的爭鬥困憂,也只有逃離為快了。
2019-08-10 15:17
一部分詩人走上仕途,懷才不遇,不受重用,或因政見不和被貶官。有的詩人看破紅塵,淡泊一切,寄情山水,或垂釣為樂。有的詩人辭官歸隱,隱居山林,終其一生。
2019-08-10 21:18
是因為要以寫詩來抒發滿腔的怨憤,寫詩既能得當的抒發感情,還能讓後人了解自己的感受,雖說寫詩是清高的表現,但同樣也是在以另一種方式抱怨不滿,渴求眾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