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神拿破崙,幾乎統一歐洲,卻又為何敗走滑鐵盧?
- 5547794015
- 閱讀量:0
- 2019-07-20 17:16
2019-07-20 22:36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的鐵騎進入巴黎,法國國王路易十八聞望風而逃,不敢迎戰,倉惶逃遁。跑到比利時尋求保護。拿破崙重新登上皇位,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軟禁在地中海厄爾巴島的事件報了仇,雪了恨。拿破崙是歐洲凱凱撒大帝般的人物。兵峰所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天後,英、俄、普、比利時等國,抱團組成了「第七次反法聯盟」,拒絕了拿破崙和談,集結起了70萬人馬。準備與拿破崙一決雌雄。6月12日,拿破崙率近18萬法軍,火炮300門主動出擊,如餓虎般殺向英、普聯軍。戰役最後以拿破崙的失敗落下帷幕。戰神拿破崙最後被囚禁在聖赫拿。最後被毒死。今天看來拿破崙在滑特盧戰役的失敗。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天氣原因。6月17日天公不作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使道路泥濘不堪,使法軍行動遲緩。也讓法軍疲憊不堪。暴雨造成的泥漿和濕地,給法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步兵難以前行。
2:、軍隊素質差,指揮員缺乏 儘管拿破崙任命名將達武元帥為陸軍部長,在2個月內組織了28.4萬軍隊,且部隊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個部隊畢竟是倉促組建,缺乏訓練,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
3:兵力分散,調動不及 拿破崙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讓人不可思議。
4:戴爾隆軍團居然在戰爭緊要之際東竄竄西晃晃,竟然一整天沒放一槍。缺乏戰略眼光的內伊錯過了在英軍防守戰略重地四臂村極薄弱時占領它!格魯希則率領著3萬大軍被一支普魯士偏軍引離了主戰場。讓拿破崙兵力減弱。
拿破崙在滑鐵盧慘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歸咎於拿破崙一人。有人說是拿破崙輕敵了。還有人說拿破崙不該與反法同盟決戰,而是讓敵人進入法國境內。各個擊破拖垮敵人。還有人說拿破崙得了性病。影響的他的判斷。總之眾說紛紜。
2019-07-20 23:32
先說說拿破崙,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島,他在巴黎軍事學校畢業後,任炮兵少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他在收復土倫戰役中顯示了軍事才能,得到重用,獲得軍銜。
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趕回巴黎,依靠大資產階級與上層軍官的支持,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成里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建立了資產階級軍事專政。
1804年拿破崙稱皇帝,把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一度成為了歐洲的絕對霸主。拿破崙一路東征西討,占領了柏林,攻占了埃及,又侵犯了葡萄牙、西班牙,最終在1812年,拿破崙進軍俄國,遭到失敗,俄國乘勢組建了「反法同盟」,第二年聯軍攻占巴黎,4月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1815年逃出回到巴黎,恢復帝位,6月英普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再次打敗法軍,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失敗原因1.戰術問題:拿破崙分析了強大的對手,決定以攻為守,將兵力分散開來,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就是這個錯誤最終導致他的垮台
2.兵力問題: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拿破崙組織了28.4萬軍隊,但是軍中又不少老兵,加上組建倉促,缺乏訓練與默契,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
3.殲滅普軍:拿破崙計劃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普英聯軍,但因為1軍團迷路,沒有及時趕到戰場,6軍團又距離過遠,調動太遲,至使沒有完全殲滅普軍。
拿破崙在指揮上頻頻出現失誤,導致結束了自己的帝國,拿破崙戰敗後被放逐,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2019-07-20 22:09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拿破崙個人因素,拿破崙前期在歐洲推行民主革命,解放了很多落後地區,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可以說是進步勢力的代表,可是後來拿破崙稱帝,讓很多先進勢力對他失去了信心,有支持轉向反對。
其次是拿破崙決策失誤,尤其是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極大的消耗了他的實力;在滑鐵盧戰爭時候,拿破崙選擇戰場指揮官的失誤,讓他錯失了戰場決勝機會。
第三,就是反法聯盟的聯合絞殺。
2019-07-20 22:20
這個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會失敗、這個結果是必然的,主要分析,有以下幾點:
01我們先來分析拿破崙處於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環境: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我這裡也解釋以下,法國自路易十四末年開始,由於長期戰爭,財政已經十分困難。路易十五繼位後,又先後參與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及七年戰爭。七年戰爭的結果,美洲及印度等處的海外殖民地喪失殆盡,而他又揮霍無度,法國財政的困境遂愈陷愈深。
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02我們來說說拿破崙的個人成長:(主要是講他成人之後)
他觸及到很多國家當權者的利益,被歐洲各國視為敵人。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
下面的幾個時間線是他從創業開始到結束的過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
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
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
1799年,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所以,拿破崙被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
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后。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
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
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
1808年英國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占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
1811年末,法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
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後,進入莫斯科。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
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1815年6月18日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
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
拿破崙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
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最終是命中注定的。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的。」我以為,這完全是敷衍塞責的搪塞。事實上,作為這場戰役的法軍主帥拿破崙,既沒知己,也沒能知彼,沒有及時殲滅普軍,拿破崙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違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如果喜歡這段歷史的朋友有另外一番高見,不防在下面留言討論,大家一起學習。
2019-07-20 21:34
拿破崙最大的失敗就是進攻俄國,60萬大軍進攻俄國,俄國的庫圖佐夫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方法,放棄了莫斯科,沒有給法軍留下糧食,還用游擊戰切斷法軍的補給線,加上俄國嚴寒的冬天,法軍餓死凍死的很多,最後只有幾萬人逃回了法國。拿破崙自此元氣大傷,回天無力。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2019-07-20 22:56
拿破崙的失敗是必然的,一國之力挑戰整個歐洲也就罷了,還想把俄羅斯吃掉,自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