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要是換了指揮官中國方面有沒有戰勝日本的可能?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5)

  • 足彩小王子

    2019-08-08 18:35

    都21世紀了還有這麼多人生活在幻想中,甲午海戰中國就是換一萬個指揮官也沒有用。中日兩國在清朝末期的差距根本不是幾個指揮官的差距,而是兩個制度的差距。說一個假設,假如換個指揮官撞大運打贏了甲午海戰,乙未年還會打輸。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家逐步改為立憲體制,立憲的根本就是每個日本人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主僕關係,而變成了人與人的法權合作關係,每個日本人做任何事情,不再是單純地為天皇愚忠,而是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三千萬日本人都是有思想的個體。而清朝還是一個主子帶著一群奴才在玩,四萬萬個相互仇視,互相提防的奴才。這四萬萬個奴才最後內耗的結果是,不用外敵入侵,就自亂陣腳。這就是封建王朝的宿命,大清只不過是繼承了大宋、大明的宿命。

  • 79806680713

    2019-08-08 20:40

    作為老家在威海地區(曾為北洋水師軍港),又在煙臺長期居住的經歷

    (並曾住在北洋海軍採辦處附近),

    鄙人雖不才,很想搜集研究甲午戰爭的這段歷史!

    見笑了!

  • 89794070633

    2019-08-09 09:45

    當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能換誰?有些人推崇的洋貨琅威理根本就不願意來。至於國產貨,整個大清最好的國產貨都在北洋了。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朗威里其實並不是什麼海軍名將,而且認識到日本海軍更強後,他也不願意來指揮北洋海軍作戰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討論指揮官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正視一個事實,就是北洋海軍比日本海軍弱,而且不是弱一星半點。除了經常被外行經常拿出來秀的兩艘「定遠」級大型鐵甲艦外,其他軍艦都沒什麼可說的了。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其次,我們要看歷史上北洋海軍的指揮有沒有問題?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毫無疑問,以事後諸葛亮的眼光看,有很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兵法上講究強者用正,弱者用奇,既然你弱,那就得絞盡腦汁想些出其不意、出奇制勝的辦法。而北洋海軍呢,什麼都沒做,把希望寄托在陸軍身上。結果陸軍和日軍的差距比海軍還要大得多,最後北洋海軍被陸軍坑得只有等死了。

    歷史上北洋海軍的指揮官也想積極進取,但都被上級給捆住了

    總之,評價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行動,只有「消極防禦」四個字。

    再次,我們要看北洋海軍的消極防禦是不是換了指揮官就可以改變的?

    不可能。北洋海軍的戰略前期是李鴻章制定的,他排斥一切冒險的行動,主張作「猛虎在山之勢」,保持威懾就好,不要和日本海軍決戰。左翼總兵林泰曾主張襲擊長崎,他反對;提督丁汝昌主張在大同江口設置臨時基地,控制朝鮮西海岸北部制海權,他也反對。

    真正控制北洋海軍行動的,其實是這兩位,但你能換麼?都是無可代替的

    到了後期更慘,是光緒皇帝制定的,他完全把海軍當成了海口守備隊來用,命令北洋海軍要守好渤海灣,不能放一艘日本軍艦進入。這個要求無疑比李鴻章的要求更加的消極。

    結論,換北洋海軍的指揮官是沒有用的,歷史上他們就是一群被綁住手腳的執行者而已。要想北洋海軍的「消極防禦」變為「積極防禦」,得把李鴻章和光緒帝都換了才行。即使這樣,也不能說就會避免失敗,但會比歷史上被動挨打好得多。

  • 5722087950

    2019-08-08 18:11

    抗戰地時候換了,那就不會遭到侵略了

  • 111409248459

    2019-08-08 22:12

    依然沒有,國家腐朽,彈藥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