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夏天很喜歡到河裡面洗澡,長大了,興趣反而沒那麼濃厚了。你怎麼看?
- 725323243598221
- 閱讀量:0
- 2019-08-01 22:53
2019-08-03 02:36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勾起我小時候的一些回憶。我的老家南面就是伊通河,河叉子在夏季就會積蓄很多水,於是,被我的一個老大伯與人合夥堵成了一個魚塘。在伊通河裡洗澡游泳是常事,那個時候,伊通河還沒像今天污染的這樣嚴重。在河汊子裡洗澡更是家常便飯。河邊經常會有哈喇瓢子,會紮腳,被扎過幾次,那也沒記性。後來,當兵了,休假回來去看看,突然對下水有了一種恐懼感,弟弟叫我下水都不敢,害怕紮腳,想想都怕,爛泥中都能看見玻璃碴子。原來,養魚人為了防止偷魚人,特意在水邊撒了玻璃碴子!從那時起,面對這些,我就沒下過水,直到今天。當然了,還有很多趣事。限於篇幅,限於手機打字太費勁,就不寫了。
2019-08-02 19:37
看到這個題目,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對小時候的回憶。
小的時候,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整整一個夏天經受一夏的煎熬,蟲咬蚊叮,吃不香睡不好,能吃上根冰棒就算有福氣的了。
記得天氣最熱的時候,一連數天不下雨,地上都開裂了。一盆涼水倒在地上,「滋啦"冒股白煙,水就不見了;天乾燥熱,酷暑難奈。
這時候,到河裡洗澡,就是能降溫納涼的好去處了。也是我們這幫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
每到下午放了學,吃完晚飯,成群結隊的小夥伴們,有的騎車,有的走路,帶著汽車內胎當游泳圈,直奔水庫而去。
我們那個水庫叫「龍眼水庫",在山腳下面由一股清澈的泉水流淌匯集而成。據說這泉眼是龍的一隻眼睛,所以叫「龍眼水庫"。距離我家二三里路。夏天日長夜短,等我們遊了泳回到家,天還未黑。
我那時只十幾歲,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青澀年華。游泳,就成了我們傍晚主要的事情。什麼「狗刨式「、蛙泳、仰泳,招招都來,樣樣都會。每每都是流連忘返,盡興而歸。
說來也巧,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外地,宿舍對面的山腳下也有一個水庫,也同龍眼水庫一樣,碧綠清澈,微波蕩漾。每天下晚班以後,趁著天還未黑去水庫游上一個來回,成了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
真正不游泳,應該是我結婚以後。因為不再是單身,也不再那麼「自由「。成家了就有了一份責任,有愛妻子的責任,有愛家愛孩子的責任,有養家餬口的責任,還有孝盡父母的責任。現在退休了,增添了帶孫子的責任,人這一輩子都被責任拴著。
不是不想去游泳,也不是不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實在沒那麼多時間和原來那麼濃厚的興趣。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是上天給你安排好了,自己不能隨意的更弦易轍。
這也許就是小時候夏天很喜歡到河裡洗澡,長大了,興趣反而沒有原來那麼濃厚了的原因吧。
2019-08-02 23:43
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的、心理的、環境的。
(1)生理原困。
一般人在小的時候對水都特別親善,水給人的感覺也特別舒服,沒有任何其它物類可比。遇到水隨不下去泡泡,就是摸摸也特別興奮。老子用「上善若水"作比喻真是恰如其分。小孩子精歷旺盛,愛玩。長大了就不一樣了,設了那一種衝動。
(2)心理原因。
小孩子有好奇心,水的干變萬化是最吸引小孩子去體驗的。在水裡游泳。你自己努力它便浮你;你自己懶惰,它便沉你。你輕輕的摸它,它比你還柔和;你用棍子打它,它比棍子還硬。體驗不夠。長大了,對水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水的那點事基本也都明白了,所以失去了情趣。
(3)環境原因。
有的地方水質差了,有的地方成了遊園觀光的暴點。沒有了原來那種野外大自然的感覺了。
2019-08-03 06:58
有時候想法和選擇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慢慢也在變化 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再說現在的娛樂消遣形式多元化 範圍很廣 去河裡游泳畢竟是少數 還有大部分孩子現在都生活的城市裡家長也不允許去野遊 有室內泳池那樣也比較安全 所以你說的去河裡游泳 我想主要是一些生長環境的原因吧❤️
2019-08-02 22:31
工作後逢年過節回一趟家,大多時間都是茶餘飯後大家打打牌,興趣愛好不一樣了。兒時幾個小夥伴還可以在水裡戲水,自製的竹筏在水裡劃。長大後沒有那樣的童真童趣了。童年是幸福的
2019-08-02 21:30
謝謝邀請。可能長大後太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