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景陽岡的虎肉最後被誰吃了?
- 107961790599
- 閱讀量:0
- 2019-07-19 17:57
2019-07-20 10:58
很有意思的問題,從作者施先生來看,好像沒有想說明這一方面,只體現武松的神勇、神力……敢為民除害,贏得民眾及官府歡迎。但在今人問及大蟲的處理,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價值很大,所以問。或許在當時就像普通的豬牛羊一樣被人吃掉,又或人們不敢吃拿去泡酒等等
2019-07-20 11:41
第一,老虎肉滿身都是寶,不能扔掉,虎皮做虎皮椅,或虎皮褂子,肉大家煮熟吃了,虎骨,虎膽,虎鞭泡酒。第二,在施耐庵的寫的那個時代,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概念,由於虎的食人本性,人反而成了被保護的對象,對比現在,天差地別啊!華南虎在野外已滅絕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誰敢打虎呢?只有在夢中去打了。第三,在古代,殺死猛獸並食之被視為勇士,真漢子,就象現在非洲的黑種原始人,馬賽人,以殺死雄獅並食之為成年禮,在遠古的炎黃二帝時代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在武松生活的宋朝,人們早沒有這種"成年禮"了,也不食其肉了,只用作泡酒用的藥了。
2019-07-20 11:05
原文是這樣寫的。眾人把武松抬到一頂轎子上吹吹打打把老虎抬走了。而抬走老虎的這幫人是什麼人?是一群獵戶。平常百姓人家也不可能知道老虎肉怎麼吃,所以這幫獵戶把老虎抬走後抬到了縣衙。但是縣老太爺肯定來不及烹飪老虎,所以後事可能就是獵戶殺了老虎跟武松縣太爺衙役一起分了煮了吃了。
2019-07-20 11:06
想當日,武松在那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那吊睛白額大蟲,回到當地的小城,受到了百姓的夾道歡迎,紛紛稱他為打虎英雄!
那隻老虎也被五花大綁,擔著回來,按照宋朝的習俗,虎在當地傷人,致使當地人擔驚受怕,虎皮作為非常稀少的皮質襖,肯定被官府收走了,而肉類應該分給了百姓,百姓以啖食,以解心頭之恨,平息民憤,拉攏民心!
2019-07-19 21:29
《水滸傳》原文:那陽穀縣人民聽得說一個壯士打死了景陽岡上大蟲,迎喝了來,皆出來看,鬨動了那個縣治。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攘攘,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到縣前衙門口,知縣已在廳上專等,武松下了轎。扛著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大蟲既然送到縣衙,縣太爺應該不會放棄如此美餐。
2019-07-20 09:16
此話的重點,我想不應是放在肉被誰吃了的問題上。更應該發散下思維,聯想下當時的社會,武松本人,官府,黎民百姓等。
不由得我們水滸的影視形象就浮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不用告訴他人你的想法。此刻,允許你默默的點讚,欣賞!
2019-07-20 08:49
武松打死的那隻虎,巡街展覽之後虎肉早就被縣衙差役們分了吃了,虎皮做成了床墊送給了縣太爺,虎骨被中藥鋪大掌柜西門大官人收購做了藥材!最後連點渣子都沒剩下。
2019-07-20 12:42
吃不吃我也不知道,畢竟我沒親眼看到。
2019-07-20 08:01
是作者疏忽還是故意,這問題不得爾知,虎肉、骨、皮通身是寶,不可能晏埋了或丟掉。
2019-07-20 11:26
具體不知道,感覺應該當地獵戶和縣衙的人分吃了吧
2019-07-20 11:18
被誰吃了不知道,肯定是給當地官給接待用了
2019-07-20 12:46
眾人答,都是猜測,並沒有 哪裡具體寫出老虎肉處理方式
2019-07-20 12:45
先不說是個小說,要說就是被螞蟻
2019-07-20 10:41
虎肉被抬虎遊街的獵戶和縣內差人分了,虎鞭給了縣老爺。
2019-07-20 08:43
自從打死老虎後傳的沸沸揚揚,到最後到了官府的口中 當了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