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5)

  • 7015291890

    2019-08-10 16:57

    我不這樣認為,因為當今社會儒家思想依舊是眾多思想意識的主流,只不過孔子的思想已經潛移默化到了人們的行動中。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首先我們看看教科書上是如何給孔子定義的: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如今,這六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成為國學的代表,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生命中,「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何其能忘焉?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代表者,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涵蓋"中")、正義(涵蓋"正"),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這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既然我們國家把它定義為核心價值觀的基石,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足以說明孔子的思想已經無處不在。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不斷提高,孔子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學堂不但遍布了中國的大小城市,並且已經走出國門在許多西方國家安家落戶,孔子的影響越來越大。

    如果說,近幾年人們對孔子提起的少了,那是因為他已經深入人心,而不是像前幾年大家都爭先恐後去研究他的思想,領會他的觀點,說明對國學知識的惡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收穫,十年動亂耽誤的對知識的求索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補償,社會形成了良好局面,人們的思想也有了質的飛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國情更好,社會更穩定,發展勢頭更加喜人。

     

  • 102152487369

    2019-08-10 14:01

    孔子做錯了什麼?為何越來越多的人討厭他,難道真的是糟粕?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21世紀的今天,我國的經歷建設,軍事領域都有了顯著的發展,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我國經歷了幾百年的抗爭之後,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如今更是要向著更遠大的理想去邁進,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精神生活,思想層次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和開放,這也是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和傳統歷史文化出現衝突,甚至是矛盾,比如孔聖人,這位中國千年歷史上不可逾越的標杆,如今也已經有不少人去質疑,孔子理論的真實性,思想性,是否是真的正確,更有人認為孔子的理論實際上是歷史的枷鎖,限制了中國的發展,那麼究竟對不對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孔聖人所主張的難道真的是糟粕?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事實上,當今的社會,相信能夠去研究解讀孔子的,實在是不多,誰都知道的《論語》,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是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讀完的,這也不奇怪,經濟發展後的快節奏社會,讓我們更享受快節奏所帶來的快餐文化,這是在潛移默化中所影響的,比如叫外賣,懶得做飯,再比如我們會去閱讀某某教授,或是某位人士所解讀的《論語》,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去買一本來詳細參考,為什麼《西遊記》這本小說大家更相信是一本充滿陰謀論的作品,而不是一部充滿歡聲笑語,段子的小說,這也是由於某位老師的解讀所導致的,人們更願意去接收現成的信息,而不是去挖掘自己的信息,這就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自己的見解,有時候我們在評論某部電影,或是文學作品的時候,甚至有的人看都沒有看過,所謂的看過,或許也只不過是在網上找到他人的見解而已。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就拿孔子來說,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就讓很多人覺得刺耳,沒有錯,如果單獨拿出來看的話,的確是這樣,怎麼能把女人和小人去做比較呢?這不是在侮辱女性嗎?可事實上,背後的故事是因為衛國的君王邀請孔子前去做客,但是孔子到了那裡後發現衛靈公和他的夫人南子,邀請他的原因就是打算藉助於孔子來提高自己的聲望,甚至是公開炫耀,大家可以理解為今天的炫富,這把孔子氣得夠嗆,所以才說出了這句話,我們要明白,《論語》不是孔子自己所著的書,而是他的弟子們將孔子所說過的話給記錄下來的,這句話不是針對天下人說的,而僅僅是孔子對衛靈公和南子說的,再比如,孔子說過「君君臣臣,國君該像樣子,臣子也該像樣子。」這句話的原本意思是說,皇帝該有皇帝的樣子,而做臣子的也該有臣子的樣子。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要理解這句話,其實並不難,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然而卻被後人解讀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意思就是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當臣子的就該任憑皇帝處置,因此來批判孔子所主張的是犬儒的社會,這明顯是歪曲了原話的意思,實際上,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夠被歷朝歷代所推廣,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適合改造推廣的,這樣更有助於統治者安天下,在當時也是必要的,所以也必然是會歪曲一些意思,就好比是傳到中原地區的佛教,清規戒律,不允許吃肉,但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可沒有這種說法,這就是本土化改造,也要順應時代方向的改造,孔子當年說過什麼,究竟自己是怎麼想的,我們如今也不可能知道,總不可能把他叫出來問問吧!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有的人認為孔子的理論是不講邏輯,甚至是道德綁架,但請記住一點,孔子不是我們今天的人,我們無法去用現在的想法去批評先人,有很多習俗,不是孔子所創的,而是本來就有的,比如說弔喪,守孝三年,而且孔子也沒有主張說是,一定要讓你這麼做,只要你心安理得,那也是可以的,至於孔子批評自己的學生,那就跟現今老師批評學生差不多的道理,說到底,孔子也是人,不是神,他或許會有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他的話在積極的人眼裡,就會有積極的事物,在消極的人眼裡就會有批判,在唯利是圖的人眼裡,他的話就是價值,總而言之,孔子已經不在,但是他的主張話語還在,要怎樣去理解使用,跟孔子是沒有關係的,事實上從古到今,解讀孔子的,比孔子自己所說的,要多得多。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 55883486232

    2019-08-10 16:22

    孔子這個名字並不一定要每天提起,重要的是孔子創立,後世發揚光大的儒家學說,一直融入在中國知識階層的血液中,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學說,對後世有一定影響的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

    老子有《道德經》流傳,雖然字數不多,但解讀卻五花八門,站的角度,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不同,都會為我解讀,為我所用,成為個性化的人生觀。在這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道德經》也許會煥發新的生命。

    孔子只述不做,《春秋》只是編纂,《論語》是其弟子和後世整理的孔子和學生的語錄。

    法家實際脫胎於儒家,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而其學生李斯和韓非子卻是法家實踐和理論的大家。

    正是因為孔子只述不做,所以,孔子才是最聰明的學派創始人。其學說才更有想像力,其實踐才更能貨賣帝王家,被後世中國各王朝所利用。

    《論語》雖是記錄孔子語錄,但在其學生和再傳學生的編纂中,難免夾雜他們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因此,在論語中很多前後矛盾的說法中,後世的孟子、荀子等大儒能在吸收所謂孔子論述的基礎上,發展出相對完整的儒家理論。

    秦統一天下,法家依然是一家獨大。漢武帝之前,國家千瘡百孔,所以,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更加符合修養生息的客觀需要。

    直到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他提出來「天人感應」、「大一統」和「三綱五常」這些有利於強化帝王權利,國家統一和規範帝王和臣民地位的學說,並發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聲音後,儒家的思想和地位才真正鞏固。

    現代中國,儒家思想的傳承,帝王思想當然已經被摒棄,但在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有很多思想,是能夠被現代人所用,甚至能夠指導現代人發展的。

    儒學的寶藏需要去挖掘和與時俱進,特別是在人文、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些個人精神修養方面,會是對科技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補充。

  • 3302537000913688

    2019-08-10 16:07

    我認為是孔子儒家某些思想和如今的社會需求不符。觀點如下。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1.「女子無才便是德」傳自儒家的某一派,這句話可能在古代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到了如今這個自由的社會,男女平等,男女得到同樣的教育,甚至有些女性的素質和文化比男性更高。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2.孔子的很多思想著重於政治方面,是遊說君主該如何執政,但如今我們是自由的社會,沒有奴隸主的壓迫,沒有君主政權的限制,我們只需要遵紀守法,努力學習。

    3.孔子太過遙遠,不可否認,孔子是中國文化發揚的先驅,但畢竟我們距離太過遙遠,我們只需要知道哪些是對我們有用的道理,很少會去關心這是誰說的。

    孔子是我們中國文化發揚的先驅,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他留下來的精華。

  • 60744954486

    2019-08-10 15:29

    儒家文化就是麻醉老百姓的麻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