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一節,烈日炎炎似火燒,押解生辰綱的土兵為何還爭著喝酒?
- 球研社
- 閱讀量:0
- 2019-08-01 22:15
2019-08-02 22:12
在《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這一篇章中,白勝的的確確說他擔子裡裝的是白酒,並且和楊志同行的廂禁軍們表示要買些白酒來解暑氣,一些讀者就會犯愁了,白酒能解暑嗎?
李白斗酒詩百遍,那時的白酒現在叫發酵酒,
酒精度數不過七八度。
過濾也不過麻布,酒的成色帶渣色偏黃。
所以時人稱酒為黃湯,事實上度數等於啤酒,8度上下。
古代沒有蒸餾技術,民間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四五十度的酒的,
十幾二十度基本上就敢掛三碗不過崗的幌子了,
酒量稍微有點的人,喝兩瓶啤酒確能解暑,也能解乏,又是糧食,帶甜味酒味喝著挺爽的。
各位都愛喝甜酒吧!喝多了後勁也挺大,能醉人沒問題,
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小說中的酒按照品質也是有多種稱呼的,而白勝這裡的白酒應當就是指優質色澤清白的米酒,沉澱得久,過濾得多,並且窖存了一些時間,
如果放我在炎熱的小樹林,有井水冰過的小酒酒,咱也會湊幾個銅板豪飲兩瓢,
我們現代的白酒,哪怕上了30度,可沒人敢拿瓢灌自己的。
2019-08-02 19:02
謝謝邀請,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的標配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甭說兄弟有沒有,先到桌上整兩口。
武松魯智深楊志也都是吃過「貪嘴吃酒」的啞巴虧的人,
水滸中很多劇情畢竟都是靠酒來推動的。
比如武松三碗不過崗連喝十八碗,最後還成就了自己打虎武都頭的美名。
可孔家莊外酒店之中喝醉的武松卻被擋道惡犬欺負,這都是拜酒所賜。
楊志就更慘了,
一路上熬著烈日炎炎,拼命趕路本就得罪了押運生辰綱的軍士和老謝總管。
當時情景如何呢?
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腳疼走不得,眾軍漢道:「這般天氣熱,兀的不曬殺人!」楊志喝著軍漢道:「快走!趕過前面岡子去卻再理會。」正行之間,前面迎著那土岡子。
熱氣蒸人,囂塵撲面。
萬里乾坤如甑,一輪火傘當天。
空中鳥雀命將休,倒攧入樹林深處。
直教石虎喘無休,便是鐵人須汗落。
此時軍士們早就熱的汗流浹背了,別說是酒了,就是小溪河流在前自然也會撲上去了。
奈何黃泥崗沒有啊?
在烈日炎炎的完美助攻之下,簡直將黃泥崗變作了「大沙漠」!
吳用他們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選擇在黃泥崗下手。
果不其然,各軍士在又熱又渴的情況下,再也抵不住周圍販棗商人們的「一番好意」。
石碣村這幾人個個的天王演技派,打消了眾人所有的顧忌。
最終楊志在進行強烈的思想鬥爭之後還是中了白勝的藥酒。
第二,
《水滸傳》中所寫的"酒",並不是現在我們所喝的白酒。
這種酒度數比較低,最高才十幾度,
自然可以在水滸中的烈日炎炎下作為「冷飲」解渴解暑之用了。
在《水滸傳》所處的北宋年間,中原地區還沒有燒酒的釀造工藝。
在宋代釀酒主要是用酒麴(粬)在糧食中經過發酵而釀造出的米酒,
也是中國傳統的釀酒工藝,相當於現在的黃酒。
《水滸傳》中對酒的描述眾多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宋朝廷十分重視酒麴的製造、生產,
北宋東京汴梁有個曲院街,就是官府掌控的酒麴生產地。
在宋代釀酒業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產量大、銷量也大,
這種酒度數比較低,最高才十幾度,像白勝挑著叫賣的酒度數也就幾度。
在水滸中的烈日炎炎下作為「冷飲」解渴解暑之用是絕對沒問題的。
更多水滸內容,請關注「槑烎夶」
堅持原創,持續更新!
2019-08-02 19:42
謝邀。
烈曰炎炎,楊志帶化裝成挑夫的十名士兵到達黃泥崗時,暑熱難當,再也走不動了,和化裝成販棗客人的晁蓋七人一同在樹林內歇息。
這時,白曰鼠白勝挑一擔酒上了黃泥崗,晁蓋等七人便喝了一桶酒,就算是現代的低度白酒或者是啤酒,七人喝一桶怕也會醉倒在黃泥崗上動彈不得,更別說是搶劫生辰綱了。
所以白勝挑上黃泥崗的只是度數極低的自釀米酒,所以晁蓋等人才會像喝水一樣,一瓢一瓢的狂飲而不會醉倒。
這樣消暑解渴的低度米酒,楊志手下的士兵當然要爭相飲用了。
2019-08-02 10:03
謝邀!當時如果白勝挑的是兩桶二鍋頭,估計這些軍士再渴也不敢喝。
由於宋朝的民間釀酒技術還沒有造出高純度的烈性酒,也沒有掌握勾兌酒精的技術,所以一般民間喝的白酒都是度數很低的,很可能接近今天啤酒的度數。我覺得當時喝的酒是純糧食酒,對人體的傷害是最低的。
這些軍士推著載滿貨物的小車,冒著炎炎酷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想喝口水都沒有,想必楊志也忽略了『沒讓這些軍士隨身帶水或者白酒,如果他們帶了足夠的水或者白酒,吳用的計策就成功不了。
2019-08-02 13:25
古代的白酒與現在的高度白酒不是一個概念,古代的酒度數低,如同現在的啤酒飲料。喝酒的意義也與現在不同,現在的人有喝酒的也有不喝酒的,對喝酒的人而言是為了解酒癮,而古代人大都喝酒,喝酒則即解酒癮又解渴,度數低就喝得多,還能當飯解餓。也就是說古代人口渴得厲害的時候,如能喝碗水固然是好,如能來碗酒則更會爽歪歪。
楊志押送生辰綱正遇天氣炎熱,軍漢們又熱又渴,此時在吳用的策劃下白日鼠白勝挑著一擔白酒,唱著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歌曲上場了,在這荒郊野外,酷熱難當,這酒對押送生辰綱的軍漢誘惑力實在太大。一切都在吳用的計劃中,楊志他們喝了有蒙汗藥的酒,晁蓋吳用等人劫取了生辰綱。
試想如果是現在的高度白酒,高溫下喝下去如同火上澆油,楊志和軍漢們就決不可能喝酒誤事了。當然若真如此,吳用採用的方法就會不同,那就讓白勝挑擔礦泉水王老吉之類的飲料,或許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2019-08-02 09:32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眾軍看到白日鼠白勝歇下擔桶坐在松樹下乘涼,便問他桶里是什麼東西,挑往哪裡去,多少錢一桶。白勝應道,是白酒,挑去村里賣,五貫足錢一桶。於是眾軍商量道:「我們又熱又渴,何不買些吃?也解暑氣。」
由此可見,當時的酒有解渴消暑功能,類似於我們現代的飲料,不過既然是酒,肯定也有輕微的酒精度。
隨著釀酒技術的進步,唐宋時期,人們已釀製出了黃酒和果酒。黃酒是用穀物釀造而成,而果酒則是用水果釀製的酒。
因此,《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一節中,白勝販賣的白酒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白酒,在宋代,那是一種解渴飲料。
2019-08-02 10:05
謝謝邀請!
中國釀酒業在晚於宋代的金世宗發明或者說引進蒸餾法以前,
是依靠純糧食自然發酵釀造的,
度數一般在7~8度至20度以下。
長途跋涉的古人通常用來解乏(實際上起到了促進血液循環的提神作用),解渴。
所以,智取生辰綱在設計環節上,
考慮到了楊志這拔歷經長途跋涉的挑夫,
必然會對這樣的酒有所需求,
因此就有了白勝這一擔投其所需,投其所好的酒了。
正好利用這個特點,
以酒為媒子,
引誘投毒達到目的。
吳用實際上是利用酒文化來幹了壞事。
這裡還折射出一個道理~
任何的謀略設計,
設計者了解的文化,歷史,常識,習慣習俗等等知識越是豐富,
可資利用的謀略資源就越多。
這就是通常說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事實證明。
吳用的確是個有文化的流氓而已。
2019-08-02 09:46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白勝賣的是「果啤」
話說黃泥崗白勝賣了一擔酒,眾人爭搶用瓢取食,吳用藉機下藥智取生辰綱,再看好漢武二郎景陽岡下村店之中豪飲美酒十五碗,打虎一舉成就千年美名,三看花和尚獨飲一桶,打了山門,砸了神像。那麼諸位肯定會問,喝的是酒嗎?這酒幾度啊?
先來個百度官方答案,宋代的酒大致分官方釀製與民間釀製兩種,根據發酵時間和方式的不同也分大酒(半年以上)、小酒(幾天時間的米酒),官方的提純技術好,能達到20度左右,民間的則要低點,多在10度左右,類如現代人喝的啤酒,應該沒有現代紅酒的度數高。當然,白勝賣的酒是酒飲料,度數應該更低些,魯智深五台山喝的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樣看來。若以現在梁山好漢演繹中的山東產的「尿泥碗」來看,一碗四兩,十五碗六斤,純酒精6兩左右,大致相當於1.2斤左右的某台酒,放在現代也是個好喝家啊。
再看武二在白虎山下喝了四「角」酒便醉了,魯達與史進、李忠到潘家酒樓時也說「先打四角酒來」,三個人喝四角,顯然這個「角」是一種酒具,據考證是一種兩端尖中間圓帶蓋可用來溫酒的酒具。那麼一「角」是多少呢?古代度量衡歷代不一,《儀禮·特牲饋食禮》中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為之。」 那麼,升又是多少呢?一般認為相當於現在的500毫升或少點,也有說是200毫升的。從另一個量度「斛」來看,是與「角」有關係的,具體關係如何,不知啊。那麼就按現在一角四升的話也就是四瓶,四角是十六瓶,雖說白虎山下村店的酒是度數低的劣酒,但要比景陽岡下的酒數量多,因此醉也是正常的,更何況喝的是窩心酒呢。
其實在唐宋詩人詞人的筆下,能喝「斗酒」人也不少,「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李白斗酒詩百篇恐怕也不是什麼狂言,連小酒都能「花間一壺」,李清照一個老女人還能「三杯兩盞淡酒」,看來宋代酒的度數是不會太高的。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啤酒或是果啤吧。
2019-08-02 09:46
感謝邀請!
古時候的酒水因為釀造工藝的原因,出酒的度數並不高,類似於今天的啤酒或者果啤之類的飲料,烈日當空又累又渴又熱的情況下正好可以解渴。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當時的酒只有十度左右,而且當時的酒大多都是米酒,經過多道工序加工,酒精度數也就會降低很多了,古代的酒都是很正宗的純粹的糧食釀造,在仔細查閱有關酒的度數的相關內容便會了解正宗的白酒是由糧食釀造而成的,而且不加任何輔料。現在的白酒度數高是因為人工的在裡面添加了酒精才使度數提高的。
武松喝得酒度數低才比較符合他連喝十幾碗,因為當時的酒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後勁,味道好,所以一連喝十幾碗在當時都沒有感覺,經過一會的時間,酒勁便會顯現出來,就比如武松在景崗山打老虎就是在遇到老虎後酒勁才逐漸顯現出來,導致他敢那麼大膽的與老虎打鬥。這也是武松魯達之流豪飲不醉的具體原因。後來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慢慢的有了高度酒,工業酒精出現以後勾兌酒可以勾兌出各種度數,只是沒有以前的純糧食酒養人了,因工業酒精勾兌酒傷人的事件倒是時有發生。
2019-08-03 01:18
高度酒利尿,肯定不會大熱天喝,想喝宋代也沒。
現在不少地方就有賣米酒的,淘寶一堆米酒機,糯米發酵的產物,看上去像米湯,買回來喝一口你就知道黃泥崗上軍漢為啥要搶著喝這玩意了。
2019-08-02 10:33
以酒解渴是古代將士習俗豪舉,因為古代酒沒現代酒度數高,相當於現在啤酒甜酒或低度米酒。
2019-08-02 16:02
水酒米酒總之肯定不是烈酒。
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食發酵的度數不會很高,所以酒量很大當水的喝,解渴
2019-08-02 09:18
因為渴,且古代白酒的度數相當於現代的啤酒度數,不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