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願,家長「規劃」的人生好嗎?
- 海峽西岸
- 閱讀量:0
- 2019-08-07 14:52
2019-08-08 08:30
謝邀!
填報志願,家長「規劃」的人生好不好?針對這個問題,我談談我的意見:
一、從學生來講要尊重家長的意見。現在高三畢業的學生,從心理方面來講真實對家長質疑額階段。認為家長思想僵化、知識匱乏眼界局限等等。但是要知道家長的社會和人生閱歷是寶貴的財富。因此學生一定要尊重家長的意見,在結合自己興趣和目標規劃的基礎上綜合規劃自己的大學和專業,不要想當然的認為家長的意見都是不合時宜和僵化教條的。
二、從家長來講要重視孩子的興趣。興趣是高效推進工作的助燃劑和推動力。孩子將來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對孩子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而家長在規劃孩子的人生時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事少、錢多、離家近」,追求的是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但不要忘記孩子不管是鴻鵠還是麻雀,都會離開家長翅膀的保護,自己飛上遼闊的天空。家長要放開保護讓孩子自己去飛翔。哪怕只是自己飛出幾米,那也是孩子最美麗的風景。我們要鼓勵孩子去試、去闖,越年輕,試錯的成本就越小。我也相信,不管孩子在如何,家永遠都是休息的港灣。這也是我極力建議北方的孩子,特別是西北和東北地區孩子讀大學一定要出去的根源所在。「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到美麗的彩虹」,孩子在你安排好的道路上,最多也就是能達到你的成就而已。
2019-08-08 12:11
謝謝邀請:
填報志願,家長「規劃」的人生好嗎?
志願填報,說起來不是被家長「規劃」了人生,大部分考生,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和人生在哪裡,考生選擇專業,其實是和家長差不多,都是在網絡媒體上道聽途說。
人生不是規劃好的,而是這個社會,在潛移默化中,替你改變你的人生。
家長的規劃,只是家長夢想的延續。
事實上,只有那些高學識的知識分子,對整個社會的認識度比較高,可以按照社會的未來發展,社會走向,能合理的「規劃」孩子的人生外,普通家庭被父母「規劃」的人生,其實就是父母夢想的延續。
其實父母替你「規劃」人生,是面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浮躁妥協,父母沒有機會完成的事,大部分都要求孩子替自己完成,思維邏輯意識的差距,可能讓父母「規劃」與自己希望的人生,南轅北轍。
家長的「規劃」,是不是完全錯誤。
普通家庭的「規劃」,確實會因為目光的缺失,和這個社會脫節,因為普通家庭,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有限,不像知識分子那樣,「規劃」孩子的未來和人生,都是圍繞自己,擁有的社會資源來「規劃」,起步點不同,普通家庭在好的「規劃」,最終不是失敗,就是完全背道而馳。
大部分普通家庭,所謂的「規劃」都是來源於身邊的生活,父母看到的是失敗的案例,聽到的是成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生活無憂無慮,往往會利用聽別人說的,來規劃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規劃,與自己的選擇。
父母的規劃,是父母幾十年總結自己的經驗,不能說沒有任何道理,至少父母不會害你,當然,我們不否認父母眼光,和你對這個社會認識,顯的格格不入,你有自己的夢想,也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父母規劃的人生,和自己的夢想如果有衝突,解決的辦法最好是協商,說明自己喜歡什麼,願意往什麼方面發展,。
人生沒有規劃好的,父母的規劃只不過是提醒你,事實上,在你面臨真正意義上的生活,面臨選擇人生的時候,也許一個事件就能讓你重新認識社會和自己,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按照規劃好的人生一步步走下去,也許這個社會不是現實的。
規劃好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幾乎就不存在,真正影響你人生的是,你突然發覺自己的清醒。
2019-08-08 12:22
家長們的意願,有時候可能也代替不了孩子自身的想法,我是挺反感這樣的規劃人生的
雖然說家長們所作出的規劃,都是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也要考慮子女們的興趣愛好,鍾情於什麼樣的人生,要走什麼樣的路,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子女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路。
如果出現家長安排的並不是子女想要的,如果硬是要走,結果可能並不盡人意,
所以,自己的路,最終還是要自己去走,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家長在安排一切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適當考慮一下子女的意見!
2019-08-07 21:41
「規劃的人生」可能更容易取得父母心中的「成功」 但如果違背孩子的意願 未來可能會埋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隱患
2019-08-08 06:58
學生應該是可以參考家長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思想想法行動。高中畢業的學生年齡不小了,都是成年人了,對今後人生的規劃,對學習的偏好,都有自己的看法,家長的說法可以作為參考。
2019-08-07 21:26
家長應考慮孩子的喜歡,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