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6)

  • neizhao

    2019-08-11 10:15

    我認為這是國內抗日劇中一種錯誤的渲染。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不知道表現日本兵退彈是彰顯他們「講究」,還是影射他們的「武士道精神」,相反,我方「偷著」放槍就顯得有些「不體面」。雖說表面上看我方是一種智慧,但背後總覺得「贏得」有些「不光彩」。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而據說實際情況是:在影片中看到日軍退子彈,其實並不是在退子彈,而是在給槍關保險,一是以防誤傷隊友,二是隨時準備擊發。所以,初期階段,這個誤解動作使我方在白刃戰中吃了大虧(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右旋轉到定位,即為保險狀態。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左旋轉到定位,即為待擊狀態),因為我方若要拼了,基本是彈盡了。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另外,日本兵也不喜歡換刺刀,他們作戰有個「百年不變」的死規鉅……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你躲炮不理他們吧!人家步兵沖,你理他們步兵吧,步兵退後炮兵轟。真正用刺刀、我們拼刺刀的時候,大家想想就一目了然了。《亮劍》中就有一段,很真實。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去你媽的,幹掉一個夠本,幹掉倆個攥一雙」!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而這種鏡頭在「美劇」上就看不到,因為不到萬不得己的情況下,美國大兵不會讓自己的身體變成魚網。而真正拼命的時候,日本兵的刺刀往往是一針見血。

    相反,日本兵只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才發起自殺性白刃攻擊,且槍里都留著子彈,打光了,寧願挨美軍衝鋒鎗、步槍的掃射(美軍有的步槍也可連擊)。所以,美軍意義上不拼刺刀,雖然M1加蘭德步槍有刺刀,但美國士兵一般不裝,強調火力壓制、制勝論。所以,在太平洋上戰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日軍上好了刺刀準備來個豬突把美國人打回去,但美軍不觸那個霉頭,往往都是成梭子的集成掃射外加大炮、追擊炮等往死了轟。

    我們那個年代真正的戰場上,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動不動就刺刀見紅、大快人心。笨人都會想到,如果幾百個日本兵都退掉五發子彈,何不把這一千多發打出去?那所剩無己的我方還能有掄大刀片子的機會?除非把他們幹掉三分之二。

    還有,日軍的子彈是相當精貴的。據我們當地一位老抗聯講,偽滿洲國期間,進山討伐抗聯和山林隊的日本討伐隊後期並不帶足彈藥,當無功而返或註定敗亡時,他們會把子彈打光後再返回駐地或拼刺刀。前者是防止有落單兒的被殺死後搶去彈藥,後者是玉碎時也不留給對方一粒子彈和手雷。(初期討伐時,日本鬼子在這方面就吃了大虧,所以後期就學奸了,老人說)

    不過,這方面說法不一。日本《步兵操典》中也沒有退彈一說,裡面只提到槍和子彈是步兵的命根子,並沒提到拼刺刀時須退掉子彈,以防傷到自己人。

    大概意思吧!

    都是文獻,看法不同,還請見諒。

  • shiyu990303

    2019-08-10 11:44

    退彈是不可能退彈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退彈的。也不知啥時候傳說要退彈來著...

    https://i1.ask543.net/uploads/f7/e2/e/2b28a00005572a1171433.jpg

    要是彈倉內剛塞進一夾子,是不是還得全部退完啊...所以這純粹就沒依據嘛~ 為此我還特地去翻了半天的日本陸軍《步兵操典》,借著機翻夾生的看到腦殼疼之後發現了這麼一句話。

    https://i1.ask543.net/uploads/56/db/8/2b2a1000054f8a058371d.jpg

    大概意思就是在作戰中,豬突非常重要,而士兵要相信自軍的白刃戰水平很高,應當奮勇殺入,從氣勢上壓倒敵人。如果周圍沒有指揮官或者戰友,也不用等號令,合適的時機自行找機會上刺刀突入。(非日語系,錯了勿怪)反正通篇是沒扯到要鬼子拼刺之前退彈的。

    https://i1.ask543.net/uploads/b5/28/5/2b299000055d96928a4ba.jpg

    至於現在不少人都開始信奉上保險以防誤擊發一論,雖然在《步兵操典》中也沒找到,但我個人理解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鎖槍機(拉機柄)的保險。(動圖為三八大蓋上保險方式)

    畢竟在拼刺中,持握把的手難免手滑,而鎖死狀態下的拉機柄還能起到一個限位作用。

    不過話說回來,在86年的電影《血戰台兒莊》中,最後被圍的沙雕日軍確實有這麼一幕退掉子彈,然後板載送人頭的鏡頭。不知道是故意加戲還是什麼了。

  • 60727968129

    2019-08-11 10:11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據與日軍拼過刺刀的老戰士回憶沒有發現日軍士兵退子彈,二戰時的日軍士兵也稱沒有這樣的戰術要求。拼刺刀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彈藥用盡,不得已才白刃相向,美軍在太平洋的島嶼爭奪戰中,經常會有困獸猶鬥的日軍士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發起自殺式的衝鋒,最終被一槍斃命,這是槍中無子彈的主要原因。

  • 63650001155

    2019-08-10 10:31

    三八步槍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日本軍隊裝備的三八式步槍,使用的是6.5毫米有坂步槍彈。由於彈頭形狀、膛線纏度等原因,使得其飛行狀態非常穩定,彈道平直,射入人體之後,不容易發生翻轉、滾動。子彈射入口和射出口的大小基本一致,都比較小。只要不是打中要害,通常不會造成大的傷害,而且近距離拼刺刀時開槍往往子彈打出後穿過第一個人還會繼續打傷第二個人,容易造成誤傷。所以日本士兵拼刺刀時按照步兵操典要退出子彈。

  • 241501222214915

    2019-08-10 11:46

    二戰中日本人以作戰兇狠為著稱,特別是擅長拼刺刀,但是據說他們拼刺刀之前會退掉剩餘子彈這是真的嗎?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不少抗戰主題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在描寫侵華日軍進行白刃格鬥的時候都會類似的敘述或者畫面:「訓練有素的關東軍士兵在突如其來的打擊前迅速做出反映,他們嗷嗷地嚎叫著從車上紛紛跳下去,嘩嘩地拉槍栓聲響成一片,黃澄澄的子彈從槍膛里跳出來迸在地上。訓練有素而又墨守成規的日本士兵百忙中也沒有忘了在白刃戰前按《步兵操典》退出子彈。」

    對於日軍士兵拼刺刀前退子彈的原因,一些相關書籍和網上文章給出了幾點解釋:1.日軍步兵操典上硬性的規定;2.日軍深受「武士道」精神薰陶,為了展現其精神故而如此;3.為了避免誤傷己方士兵。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近距離穿透力強,白刃戰時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如果開槍或者走火,極易貫通後殺傷自己人,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被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上述論點看上去都十分確切足以讓人信服,然而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日軍條令、戰術要求以及其所使用的武器構造特點,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 56816848187

    2019-08-11 09:29

    因為是假的

    栓動式步槍,拉一下打一下,你打完不拉不就得了

    這麼簡單的問題也能被編個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