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低賤的豐臣秀吉是如何被織田信長發現並提拔為大將的?
- bing7xue
- 閱讀量:0
- 2019-08-08 11:38
2019-08-08 14:29
豐臣秀吉可以說是日本歷代統治者中出身最為低賤的,最多是個足輕武士出身。但要知道日本是個等級異常森嚴的社會,社會不同階層的成員之間幾乎沒有交流的渠道,很難形成人脈關係。
正因如此,很多日本武士領主不是不想「英雄不問出身」,而是確實不知道底層社會有沒有可提拔重用的人才。既然如此,出身低賤的豐臣秀吉是如何被織田信長發現並提拔為麾下大將的呢?
傳統的說法是年輕的豐臣秀吉因為與繼父竹阿彌的關係不好而離家出走,然後在東海道一帶賣針維生。在此期間,豐臣秀吉曾在松下之綱家裡當過僕役,最後在流浪的過程中與織田信長相識。
但這個傳統說法錯漏很多而且沒有可靠的史料支持。根據靠譜的史料和考古發現,豐臣秀吉早年可能從來沒有離開過尾張老家,而他與織田信長相識的渠道恰恰是傳統說法中的反派竹阿彌。
竹阿彌是織田信長之父織田信秀的「同朋眾」。同朋眾是當時日本領主身邊負責書畫事務、收藏品管理、茶道和日常雜役的僕役,比如日本茶道大宗師千利休一族就是室町幕府將軍的同朋眾。
同朋眾沒有參政、領兵和受封領地的資格,一般是從不屬於武士階層的平民或者商人中挑選的。因此同朋眾基本上都打扮成僧人,以便與武士組成的侍從(小姓)區別,社會屬性上還是平民。
雖然不是武士,但侍奉領主的同朋眾卻擁有與高級武士建立人脈關係的渠道,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宦官。另外,由於選拔條件相對嚴格而又沒有上升發展的可能,同朋眾一般都是家族世襲的。
根據史料推測,竹阿彌在退休後推薦繼子豐臣秀吉接替自己當給織田信秀的兒子信長繼續做同朋眾。在當同朋眾的過程中,織田信長逐漸發現了豐臣秀吉的才能,開始委派他一些行政事務。
而豐臣秀吉把這些事務完成的很好,比如「三日普請」。於是織田信長後來便越來越多信任和重用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的地位也通過不斷立功而快速上升,最終成為織田信長麾下的一等大將。
2019-08-08 15:40
豐臣秀吉的發展要從他的人生初始開始講起:
一、出身貧苦
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的一個貧苦農家(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中村區),初名藤吉郎。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是織田信秀的親兵,是一名鐵炮足輕,後因在一場戰鬥中受傷致殘,無法再上戰場而回家務農,但不久就因傷重去世。其母親帶著七歲的豐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對豐臣秀吉叱罵不斷,並經常拳腳相加;後來豐臣秀吉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
豐臣秀吉自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
二、週遊日本
青年時代的豐臣秀吉的人生缺乏歷史記載,根據部分書籍及傳說,豐臣秀吉在青年時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他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方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不錯的交情,期間結識了蜂須賀正勝(小六),並曾經在遠江國引馬城成為松下之綱的家臣,後來因被人排擠而被辭退,只能回到家鄉,投奔織田信長。
三、初露崢嶸
1554年,豐臣秀吉回到尾張國,投奔到尾張的領主織田信長(おだ のぶなが)麾下。以足輕的身份成為了織田氏的家臣。最初豐臣秀吉也只是打雜的僕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逐步由僕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
1560年左右,豐臣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戰後因其功績突出,織田信長將淺野長勝的養女寧寧許配給他,並與次年完婚。
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豐臣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俁城一夜築城,進一步得到織田信長賞識。
四、聲名大振
1570年,織田信長以違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國朝倉家。在織田信長出征朝倉義景因淺井長政突襲被迫撤退時,中途撤退途中在金崎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豐臣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
1573年,織田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淺井長政自盡,淺井的舊屬歸織田家所有。三十七歲的豐臣秀吉因軍功受封近江國今濱城城主,領淺井故領北近江二十二萬石,將城改名為長濱城,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
1577年,豐臣秀吉受命攻略中國地方,任播磨國國主,根據城為姬路城,受命後不久,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背叛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分別予以征討。
1579年,豐臣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於織田氏。1580年,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戰敗,別所被捕,切腹自盡;荒木逃離,全家被織田信長誅殺。豐臣秀吉開始與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戰,攻下了鳥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據點。
至此,豐臣秀吉從一個農民出身的普通人一步步成長為織田信長的心腹,並且成為了日本舉足輕重的諸侯,為其後期在織田信長死後奪取政權奠定了基礎。
2019-08-08 16:52
豐臣秀吉可以說是日本歷代統治者中出身最為低賤的,最多是個足輕武士出身。但要知道日本是個等級異常森嚴的社會,社會不同階層的成員之間幾乎沒有交流的渠道,很難形成人脈關係。正因如此,很多日本武士領主不是不想「英雄不問出身」,而是確實不知道底層社會有沒有可提拔重用的人才。既然如此,出身低賤的豐臣秀吉是如何被織田信長發現並提拔為麾下大將的呢?傳統的說法是年輕的豐臣秀吉因為與繼父竹阿彌的關係不好而離家出走,然後在東海道一帶賣針維生。在此期間,豐臣秀吉曾在松下之綱家裡當過僕役,最後在流浪的過程中與織田信長相識。但這個傳統說法錯漏很多而且沒有可靠的史料支持。根據靠譜的史料和考古發現,豐臣秀吉早年可能從來沒有離開過尾張老家,而他與織田信長相識的渠道恰恰是傳統說法中的反派竹阿彌。竹阿彌是織田信長之父織田信秀的「同朋眾」。同朋眾是當時日本領主身邊負責書畫事務、收藏品管理、茶道和日常雜役的僕役,比如日本茶道大宗師千利休一族就是室町幕府將軍的同朋眾同朋眾沒有參政、領兵和受封領地的資格,一般是從不屬於武士階層的平民或者商人中挑選的。因此同朋眾基本上都打扮成僧人,以便與武士組成的侍從(小姓)區別,社會屬性上還是平民。雖然不是武士,但侍奉領主的同朋眾卻擁有與高級武士建立人脈關係的渠道,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宦官。另外,由於選拔條件相對嚴格而又沒有上升發展的可能,同朋眾一般都是家族世襲的。
根據史料推測,竹阿彌在退休後推薦繼子豐臣秀吉接替自己當給織田信秀的兒子信長繼續做同朋眾。在當同朋眾的過程中,織田信長逐漸發現了豐臣秀吉的才能,開始委派他一些行政事務。
而豐臣秀吉把這些事務完成的很好,比如「三日普請」。於是織田信長後來便越來越多信任和重用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的地位也通過不斷立功而快速上升,最終成為織田信長麾下的一等大將。
2019-08-08 15:44
幫領導搽鞋,論情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