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二十九君,如何後人常言「二十四帝」?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3)

  • 1622500488783149

    2019-08-11 17:08

    兩漢確是二十四帝,因為呂后稱制期間所立的兩個傀儡皇帝劉恭和劉宏,以及即位不逾年被廢的劉賀、劉懿、劉辯等五人不計其中,若將五人算上,則共二十九主。

    為此特查閱蔡東藩著《前漢演義》與《後漢演義》,兩漢世襲表如下:

    西漢凡十二主共二百一十年

    一、高帝劉邦

    二、惠帝劉盈(劉邦子)

    三、文帝劉恆(劉邦子)

    四、景帝劉啟(劉恆子)

    五、武帝劉徹(劉啟子)

    六、昭帝劉弗陵(劉徹子)

    七、宣帝劉詢(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史皇孫劉進子)

    八、元帝劉奭(劉詢子)

    九、成帝劉驁(劉奭子)

    十、哀帝劉欣(劉奭孫、定陶王劉康子)

    十一、平帝劉衎(劉奭孫、中山王劉興子)

    十二、孺子嬰(劉詢玄孫、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侯劉勛孫、襲廣戚侯劉顯子)

    東漢凡十二主共一百九十六年

    一、光武帝劉秀

    二、明帝劉莊(劉秀子)

    三、章帝劉炟(劉莊子)

    四、和帝劉肈(劉炟子)

    五、殤帝劉隆(劉肈子)

    六、安帝劉祜(劉隆孫、清河王劉慶子)

    七、順帝劉保(劉祜子)

    八、沖帝劉炳(劉保子)

    九、質帝劉纘(劉隆玄孫、千乘王劉伉曾孫、樂安王劉寵孫、渤海王劉鴻子)

    十、桓帝劉志(劉隆曾孫、河間王劉開孫、蠡吾侯劉翼子)

    十一、靈帝劉宏(劉隆玄孫、河間王劉開曾孫、解瀆亭侯劉淑孫、襲解瀆亭侯劉萇子)

    十二、獻帝劉協(劉宏子)

  • 72375142080

    2019-08-11 15:51

    西漢自劉邦開國傳一十五帝,東漢自劉秀復國傳一十四帝,上下二十九君傳至獻帝以曹代漢,後人緬懷常道西漢十二帝,東漢十二帝,孔明罵王司徒也有言「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那麼好好的二十九帝怎麼就變成了二十四帝呢?

    我們從西漢看起,高帝惠帝以後呂后掌權,為穩住劉家,立三歲的劉恭為帝,在位四年被呂后廢,另立劉弘。又過四年,呂后死,群臣廢黜劉弘。這便是西漢前後少帝,這兩位不在十二帝之列。

    隨後劉弘廢,文帝即位,傳景帝武帝昭帝,昭帝死後霍光立其侄劉賀,但十九歲的劉賀荒淫無度,27天後被廢,因此也不在十二帝之列。而後宣元成哀平帝傳至劉嬰,西漢亡。

    東漢自光武帝後,明章和殤傳至安帝,安帝死閻太后掌權立劉懿,同年劉懿病逝,是為東漢前少帝。其後順帝即位,傳沖質桓靈,靈帝死,何太后立劉辯,隨即被董卓廢為弘農王,是為東漢後少帝。兩少帝亦不在十二帝之列,隨後獻帝登基,兩漢二十四帝至此。

    除去兩漢四少帝以及荒唐皇帝劉賀,餘下稱為漢二十四帝。這並非是一個能力或政績的篩選,更多的是從正統上而言,四少帝有三個被廢,劉懿雖未被廢,依舊是後宮掌權的結果,甚至年號都沿用安帝的。漢朝多短命皇帝,東漢諸帝平均壽命不過二十五,但即便如殤帝一般,襁褓皇帝,倏忽而逝,依舊為一帝,劉嬰又稱「孺子嬰」,兩歲被立為太子,六年後被篡位,期間王莽掌權,稱為「假皇帝」,雖未享一日帝王權威,但仍為十二帝。至於王莽以及更始帝之流,雖得權勢,但即位不正,甚至不在十五帝之內,更加談不上十二帝。

  • 111523998411

    2019-08-11 15:55

    呂后在惠帝後雖然擅政8年,但是她並沒有直接稱帝;惠帝後有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留傳下來的少帝,昭帝後有一個繼位僅27天的劉賀,安帝後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懿,靈帝後也有一個在位7個月的少帝劉辯,這4個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戰爭中,劉玄雖然稱帝,也建有年號,但並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王莽雖然與漢朝關係密切,但另立一朝。所以,這七個人均不計算在內,兩漢共二十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