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聽說過嗎?現在有嗎?
- 4176600663
- 閱讀量:0
- 2019-08-09 23:59
2019-08-10 11:52
姬姓不僅聽說過,也確確實實見過。在我身邊就有一個姬姓的同學,我們同從1984年就開始,住在一個寢室,畢業幾十年也都回到家鄉。姬姓同學一家在我們京山也算是一個比較大戶了。
我對姬姓也算是比較了解的。同學常說,中華民族的始祖就是由姬姓發起來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是黃帝,黃帝就是姓姬,因為長期居住在一個叫姬水的地方,黃帝便改姓為姬。黃帝生了25個兒子,其中12個姬姓,這些兒子分封到各地。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在分封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國,後代也姓姬。只不過隨著後來的發展,有的小國消亡,有的又在不停興起。而消亡後又興起的小國就只能以國為姓,有的甚至隱姓埋名,漸漸的姬姓就逐步減少了。現在的姬姓在百家姓五百餘個姓氏中排到了三百名以內,人口也就在五十萬多,所以就造成身邊見到姬姓的人很少的緣故吧。
姬姓是是華夏民族姓之始祖,有「萬姓之祖」的說法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有根據的。據百家姓,現在五百餘個姓氏,有四百餘個姓氏都是由姬姓演變而來,占到了姓氏的82% 。就像我的王姓,就出自姬姓,所以我的姬姓同學經常給我開玩笑說,我們「姬王一家,同姓」。的確,據歷史記載,黃帝的一個兒子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徙到琅琊(今山東一帶),在此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並稱王家,就改為姓王了。現在王姓倒成了第一大姓。但是不要忘了天下「姬王」是一家。嘻嘻!
2019-08-10 13:25
姬姓現在當然有,並且還很多。
我們單位原來有個小姑娘叫姬阿花,個子不高,但是很精神,眼睛大大的,像趙薇,她是濱州技校畢業的,學財會專業,不過沒有安排在財務科,讓她做後勤工作。
幾年後,我們單位搬到了青島開發區,我們好多人戀家,不想去,還留在了當地默默的耗費地球資源,浪費著大好青春直到白髮蒼蒼。
人家姬阿花第一個報名去的青島,並且成功跳槽,現在已是一名金領了
我的小漫畫
2019-08-10 12:00
我來回答下
先看下《百家姓》中的「姬」姓,我們選取明王相所著《百家姓略考》作為藍本
〔姬〕徵音。南陽郡。系出有熊氏。黃帝之先姓公孫,生於姬水,故姓姬氏。高辛氏立,以長子后稷繼黃帝之後,賜姓姬氏,為周始祖。漢有姬嘉,周公之裔,封周子南君。
「姬」姓在百家姓中排297位。
從其他文獻上我們看下「姬」姓的源流
①黃帝生於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於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7,11,15,60)。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②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③南北朝陳時尚書右僕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④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餘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⑤清滿洲人有姬姓。
⑥雲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奚、高、黃等。
⑦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變】 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望】 南陽。
【布】 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占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現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 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台江,雲南之瀘水、河口、 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 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 《續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①許慎 《說文解字》 注云: 「黃帝居姬水,以 為姓,從女臣聲。」
②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 云: 「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 帝裔,故堯賜姬也。」 《史記·三代世表》亦云: 「堯立 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 后稷即周之始祖。 (按: 鄭樵則云: 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 王,三十餘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
③或為周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 「梁周弘正,詔附王偉,避侯 景諱,改姓姬氏; 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梁」,指南 北朝時之南朝「梁」 (按: 《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後 梁」 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後降梁, 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後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 知其何以諱「姬」。
④或為宗姓所改。《續通志·氏族 略·總論·有故改氏》 載: 「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 諱上一字(按: 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⑤ 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 恥」,或作 「蓋恥」,意為 「雞氏族」,遂以雞為姓, 或諧雞音而為姬、紀等姓。見《中國人的姓名·白 族》。
⑥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傳清代造冊登 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 「香雞」 者,遂諧 「雞」 音而為 「姬」,以為姓。
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 隋代有姬威; 唐代有姬 處遜; 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我們總結下姬姓的淵源:
姬姓的來源主要有兩個。
一是以水名為姓氏,傳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後人因以為姓。
二是堯立后稷以為大農,賜姓姬氏。相傳后稷為黃帝後裔,周之始祖。
黃帝姓姬,在黃帝的諸多兒子中, 也有姬姓。周武王建立周朝,而武王 自己就為姬姓,周武王分封天下,將同姓親族分到天下各地為諸侯,這些 後來大多以所在國的國名為姓。當周朝結束之後,周王朝後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為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已不多見了。 姬姓望族居住在南陽(今河南南陽)。
姬姓歷史人物有
姬昌,即周文王, 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商紂王時代為西伯。
姬昌之子武王滅商,建立了周朝,並追封其父為文王。姬發,即周武王,為西周的開國之君,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其在治理國家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姬重耳,即晉文公,晉國國君,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當年為躲避迫害,曾流落他鄉多年。 後在秦國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即位,為春秋五霸之一。
索性多說些,我們看下《百家姓》里哪些姓氏來源於「姬」
〔孫〕宮音。樂安郡。系出姬姓。衛武公子惠孫之孫,以祖字為氏,世為衛卿。又楚有孫氏。蒍姓之後。孫叔敖為楚相。又齊有孫氏,陳姓之後,陳無宇子子占有功,賜姓孫氏。其後有孫武子。為吳將。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漢末有孫權,為吳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周〕角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後,以國為氏。周有周任,戰國有周霄。
〔吳〕羽音。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孫於吳,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有吳起;漢有吳芮,世為長沙王。
〔鄭〕徵音。滎陽郡。系出姬姓。周厲王少子友封於鄭。支子以國為氏。孔子弟子有鄭國,秦有鄭安平。漢有鄭子真,裔孫鄭露,避晉亂,徙閩莆,興立學校,化行七閩。宋鄭樵、鄭俠皆其後。
〔王〕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周有王詡,齊有王蠋。秦將王翦子賁生離,離子元,居琅琊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齊之後,避難改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孫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後亦曰王氏。凡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
〔馮〕宮音。始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畢公高支子,食采於馮阝,子孫去邑為馮氏。戰國有馮亭。漢有馮異。馮阝,音馮。
〔陳〕徵音。潁川郡。虞舜之後胡公滿封於陳,子孫以國為氏。孔子弟子陳亢。漢有陳寔,為太丘長,裔孫陳霸先,代齊有天下,國號陳。
〔褚〕羽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共公子段食采於褚,號曰褚師,子孫因以為氏。漢有褚少孫,補《史記》。
〔衛〕羽音。河東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康叔封封於衛,其後以國為氏。漢有大將軍衛青,丞相衛綰。
〔蔣〕商音。樂安郡。系出姬姓。周公子伯齡封於蔣,子孫以國為氏。漢有蔣詡,吳有蔣子文、蔣欽。
〔沈〕宮音。吳興郡。系出姬姓。文王子聃季食采於沈,其後以邑為氏。楚有沈尹戍子沈諸梁,為今尹,封於葉,號葉公。
〔韓〕商音。南陽郡。系出姬姓。武王少子封於韓,晉滅之,封桓叔子萬於韓原,世為韓氏。至韓虔分晉國為諸侯。漢有韓信。
〔楊〕商音。弘農郡。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於楊,晉滅之。晉武公子伯僑,食采於羊舌,後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於楊,子孫為楊氏。戰國有楊朱。漢有楊喜,封赤泉侯,孫楊敞為丞相;後裔楊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為三公,隋文帝楊堅之遠祖也。又有揚氏,從手不從木。周有揚侯,失國後為揚氏。漢有揚雄,是也。
〔施〕徵音。吳興郡。系出姬姓。魯惠公子施父之後。五代孫施伯,以高祖字為氏。孔子弟子施子常。
〔魯〕羽音。扶風郡。系出姬姓。周公元子魯公伯禽封於魯,支子以國為氏。戰國有魯仲連,漢有魯恭。
〔岑〕宮音。南陽郡。系出姬姓。周武王封叔耀子渠於岑,子孫以國為氏。後漢有岑彭,封武陽侯。
〔滕〕宮音。南陽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弟叔繡於滕,其後以國為氏。戰國有滕更,漢有滕嬰。
〔畢〕徵音。河南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以國為氏。晉國有畢萬,晉朝有畢卓。
〔於〕羽音。河內郡。系出姬姓。武王子封於邘,後世去邑為于氏。漢有於定國,相宣帝。
〔孟〕羽音。平陸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慶父,世為卿,號孟孫氏,孟子其裔也。漢有孟敏、孟嘗。
〔邵〕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召康公封於燕,其次子世為畿內諸侯,作王卿士,號曰召公,因為召氏。後世子孫,增邑為邵氏。秦有邵平,漢有召信臣,同出一祖。
〔毛〕羽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毛伯之後,世為周卿士,因國為氏。趙有毛公,漢有毛萇。
〔狄〕徵音,天水郡。系出姬姓。周康王封弟孝伯於狄城,其後以地為氏。唐有狄仁傑,宋有狄青。
〔米〕徵音。京兆郡。系出西域米國。漢有米楷,宋有米芾。○芾,音費。
〔貝〕宮音。清河郡。系出姬氏。召康公支子,食采於巨野之浿水,後為郥國,子孫去邑為貝氏。漢有貝瑗。
〔臧〕商音。東海郡。系出姬姓。魯孝公子彄食采於臧,其後僖伯、哀伯、文仲、武仲、世為魯卿,漢有臧宮、臧洪。○彄,口平聲。
〔成〕商音。上谷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郕叔武之後,去邑為成氏。齊有成覸。○郕,音成。
〔茅〕商音。東海郡。系出姬姓。周公支子封於茅,其後以國為氏。秦有茅焦。
〔閔〕宮音。隴西郡。系出姬姓。魯公族閔馬父封於閔鄉,因以為氏。後有閔子騫。
〔季〕徵音。渤海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季友之後。又隨國大夫季梁。漢有李布。
〔賈〕商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唐叔虞少子封於賈,後以為氏。晉有賈華,漢有賈誼、賈復。
〔顏〕商音。魯郡。系出姬姓。魯公柏禽少子顏之後,以字為氏。有顏路、顏淵。
〔郭〕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武王封王季次子虢仲於東虢,虢叔為西虢,召曰二虢。後虢叔之國改號郭,支子以國為氏。漢有郭解、郭泰;唐有郭子儀;五代有郭威,為周太祖。
〔盛〕羽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孫封於盛,為燕附庸,姓奭氏。後避漢元帝諱,更以國為盛氏。
〔刁〕徵音。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刁,晉有刁協。
〔蔡〕徵音。濟陽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叔度封蔡,後以國為氏。晉有蔡墨,秦有蔡澤,漢有丞相蔡義。
〔凌〕徵音。河間郡。系出姬姓。衛公子仕於周,為凌人,以官為氏。吳有凌統。
〔霍〕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霍叔之後,以國為氏。漢有霍光。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虞〕商音。陳留郡。系出媯姓。舜後封虞,以國為氏。又姬姓。太伯弟虞仲雍之後。魏有虞丘子。漢胡虞詡。
〔萬〕商音。扶風郡。畢萬之後。孟子弟子萬章。
〔支〕徵音。邰陽郡。漢宣帝時郅支單于世子入侍,其裔留於京師,遂姓支氏。漢有支雄,晉有支遁。
〔柯〕商音。濟陽郡。系出姬姓。吳王柯盧之後。
〔昝〕徵音。太原郡。系出咎氏。商相咎單之後。咎,古音高,又音災咎之咎。故增一畫為昝氏。
〔管〕徵音。晉昌郡。系出姬姓。文王第三子管叔鮮後。齊有管仲,漢有管寧。
〔盧〕商音。范陽郡。系出姜姓。齊文公子子高之孫,食采於盧,因氏焉。漢有盧綰。
〔莫〕商音。巨鹿郡。系出高陽氏。封於鄚,子孫去邑為氏。漢有莫藏用。○鄚,音莫。
〔應〕宮音。汝南郡。系出姬姓。武王第四子封於應,其後以國為氏。漢有應劭。○應。平聲。
〔宣〕徵音。始平郡。系出姬姓。魯大夫宣伯之後,以諡為氏。漢有宣秉。
〔單〕徵音。南安郡。系出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為畿內諸侯,世相王室,號單伯。
〔石〕徵音。武威郡。系出姬姓。衛公族大夫石碏之後。漢有石建。○碏,音鵲。
〔邢〕商音。河間郡。系出姬姓。周公第四子封於邢。以國為氏。齊有邢子才。
〔滑〕商音。下邳郡。系出姬姓。滑國之後。漢有滑興。
〔荀〕徵音。河內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之後,去邑加草為荀氏。晉荀寅世為卿,周有荀卿,漢有荀淑。○郇,音荀。
〔惠〕商音。扶風郡。系出姬姓。周惠王之後,有周大夫惠施。
〔家〕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周孝王子家父之後,世為周卿,姓家氏。宋有家鉉翁。
〔巴〕徵音。高平郡。系出姬姓。楚附庸國,後為巴氏。
〔秋〕商音。天水郡。系出姬姓。魯大夫仲孫湫之孫有名胡者。仕於陳。以祖字去水為秋氏。
〔宮〕宮音。太原郡。系出姬姓。魯孟僖子之子韜,食邑南宮,即孔子弟子南宮适,其後支子為宮氏。又虞仲支子封於上宮,其後有宮之奇。
〔寧〕徵音。齊郡。系出姬姓。衛武公子季亹食采於寧,世為衛卿。後有寧俞。
〔欒〕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晉靖侯孫賓封於欒,世為晉卿。漢有欒布、欒巴。
〔暴〕商音。魏郡。系出姬姓。周公族有暴公,世為王卿。其后姓暴氏。漢有暴勝。
〔武〕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有文在手曰武。遂賜武氏。世為周卿。秦有武沙,唐有武士彠,武后之父也。
〔符〕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魯頃公孫,掌秦符璽,以官為氏。漢有符融。又氐王蒲洪改孫堅姓為符氏,從草不從竹,號後秦,別一族也。
〔詹〕羽音。河間郡。系出姬氏。周宣王支子封於詹,世為周大夫。楚有詹尹。
〔郜〕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於郜,後以國為氏。
〔懷〕角音。河內郡。無懷氏之後。又系出姬姓。唐叔虞初食采於懷,後封晉國,支子別姓懷氏。
〔從〕角音。東莞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封少子精英為樅侯,後為樅姓。漢有樅公,子孫改從氏。
〔鄂〕商音。武昌郡。系出姬姓。晉侯光居於鄂,號鄂侯,子孫以為氏。又楚子熊紅僣稱鄂王,後為鄂氏。
〔堵〕羽音。河東郡。系出姬姓。鄭大夫堵叔師之後為堵氏。楚堵敖之後。亦有堵氏。
〔冉〕宮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冉阝季載封於冉阝,後世去邑為冉氏。孔子弟子冉雍、冉耕、冉有。
〔宰〕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周大夫宰孔之後,以官為氏。孔子弟子宰我。
〔郤〕商音。濟陰郡。系出姬氏。晉大夫郤獻子之後。本封於郤,遂以為氏。世為晉卿。漢有郤正。郤,音隙,與郗字通。
〔壽〕商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吳王壽夢之後。漢有壽良。
〔通〕商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巴國之裔,邑於通江,因姓通氏。又有轍氏,避漢武諱,改通氏。
〔燕〕羽音。范陽郡。系出姬姓。召公封於燕,支子以國為氏。隋有燕榮。
〔郟〕徽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定鼎於郟鄏,支子以地為氏。○鄏,音肉。
〔溫〕商音。平原郡。系出姬姓。周畿內諸侯,以國為氏。晉有溫嶠。
〔閻〕宮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太伯曾孫仲燮,封於閻鄉,以邑為氏。漢有閻未央。
〔茹〕羽音。河內郡。系出如氏。魏有如姬,漢有如淳,其後加草為茹氏。南齊有茹法珍。
〔耿〕宮音。高陽郡。系出姬姓。周有耿國,晉趙氏滅耿以為邑,後以國為氏。漢有耿弇。
〔國〕角音。下邳郡。系出姬姓。鄭公子子國之後。有國僑即鄭子產。又齊有世卿國姓。
〔蔚〕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鄭公子翩,封邑於蔚,後以邑為氏。
〔師〕徵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師尹之後。又晉公族大夫師服之後。
〔鞏〕宮音。山陽郡。系出姬姓。周公族大夫鞏伯之後。
〔晁〕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晁,古作鼌,即朝暮之朝。周景王子朝之後為晁氏。漢有晁錯。
〔養〕羽音。山陽郡。系出姬姓。鄧大夫養甥之後。楚有養由基。
〔鞠〕宮音。汝南郡。系出姬姓。燕公族大夫鞠武之後。
〔豐〕宮音。松陽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於酆,後去邑為氏。
〔蒯〕商音。襄陽郡。系出姬姓。衛莊公蒯聵之後,以字為氏。漢有蒯通。又古國名,以國為氏。
〔游〕宮音。廣平郡。系出姬姓。鄭穆公子游吉之後。又晉桓莊之族,亦為游氏。
〔公羊〕宮音。頓丘郡。系出姬姓。魯公孫羊孺之後為公羊氏。子夏弟子有公羊高。
〔公冶〕宮音。魯郡。系出姬姓。魯大夫季公冶後,以字為氏。孔子弟子公冶長。
〔濮陽〕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鄭公族大夫居濮水之陽,以濮陽為氏。吳有濮陽興。
〔太叔〕宮音。東平郡。系出姬姓。鄭穆公孫太叔儀後,姓太叔氏。○太,音泰。
〔仲孫〕商音。高陽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慶父之後。慶父曰共仲,稱為孟孫氏,又號為仲孫氏。
〔令狐〕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畢萬仕晉,其孫魏犨子顆,別封令狐,其孫文子頡因為令狐氏。漢有令狐邁,唐有令狐楚。
結語: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位於《百家姓》297位,目前姬姓人口54萬多
2019-08-10 10:51
河北的萬青青年旅店樂隊,詞作者兼貝斯手就姓姬,姬賡
2019-08-10 10:20
「姬」姓聽說過,有姓的。在濰坊喬官鎮有個村子--名叫「姬」家莊子,村裡的人大部分姓「姬」。這個「姬」姓並不稀奇啊,在全國應該有不少吧。
2019-08-10 10:44
聽說了。比如演員姬牧晨 導演姬智
2019-08-10 10:11
帶「女」字旁的姓都是歷史悠久的姓,來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姬姓也不例外。
現在姬姓也不少,前任外交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我上學時的班主任也姓姬。
2019-08-10 09:58
姬昌,文王武王都是這個姓,現在也有,少見,姓氏流傳,暗改也有,只要是現有的姓氏字,基本都有人姓,只有個別是絕了,或者沒人見過罷了,死姓都有,何況姬呢。
2019-08-10 09:55
武林外傳:姬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