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古人為什麼要把字從右往左寫呢?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7)

  • 69298769418

    2019-08-10 11:39

    古人之所以從右往左寫,與條件簡陋,沒有几案有直接關係: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沒有紙的古代,多數時候是用竹簡進行書寫的。如果把竹簡放在几案上書寫,從左往右寫或者是從右往左寫都是可以的。這種情況,其實從左往右寫更方便一些,因為從左往右寫手腕就可以放在竹簡上書寫,既不用擔心手腕把剛寫好的字弄花,還不需要懸腕書寫。但麻煩的是,要是沒有几案(古時候條件很簡陋,沒有几案是很平常的事情),要是只能把竹簡拿在手上書寫的話,從左往右寫就有問題了。我們通常都是用右手寫字的,竹簡只能握在左手裡,這樣就只能從右往左寫了,要是從左往右寫就行不通了。因為如果從左往右寫,把左邊的字寫好之後,就得把左邊那部分竹簡捲起來握在左手裡,這樣就會弄花剛寫好的字。相反,從右往左寫的話,寫好一部分字之後,左手就將握在手中未寫字的竹簡展開一些,讓右手接著寫,這樣,寫好的字就懸在空中,就會自然晾乾而不會被弄花。這就是古人習慣於從右往左寫的根本原因。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由此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關注中國簡體字,下次接著聊。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 55142370395

    2019-08-10 11:22

    春秋末年,有一個地主家老兩口60多歲了,才生了一個寶貝千金,自是歡喜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請村裡有名的先生取名兒就叫王桂枝,這王桂枝天生聰明,出口成章,6歲那年隨家裡的長工去鄉下收租子,看到一群白鵝自由自在的浮水,王桂枝隨口而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嚇得長工趕緊捂住她的嘴說:別說了,這是1500年後初唐駱賓王的作品,你就提前別說了好不好?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王桂枝小小年紀卻胸有大志,苦讀詩書,爭取建功立業,尤其書法最棒,書寫入行雲流水,舞姿翩翩,引的世人無不爭相一睹芳容,她寫的字一律自右而左,世人紛紛效仿,廟堂民間無不已收藏她的字畫為榮,並依次流傳了下來

  • 71040864788

    2019-08-10 11:33

    中國古人為啥要從右向左寫字,其實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包括為什麼一定要豎著寫字等等。其實有個事情很難想明白,在多行連續書寫的狀態下,寫字時右手的位置會遮擋已完成的部分,甚至在墨水時代,會模糊書寫或者搞髒衣袖,但是古人們依然堅持如此,還要在寫字時提腕,左手托住右邊衣袖。這樣寫字是偶然還是故意,或者故意折磨修煉心性?

     

    這個事情,大約有幾種解釋。

     

    一是古代習慣的延續。古人之所以豎著寫字,與文字記載使用的材料有關,在造紙術之前,他們最早是在竹簡木牘上寫字,把長條的竹木串起來,變成一個冊頁,,所以「冊」就是簡牘的象形文字。打開冊頁時,當然是右手執端,左右托底,所以,為了閱讀方便,書寫也是由右側往左側開始行文。

     

    二是漢字的特點使然。從漢字的特點和國人的生理習慣來看,漢字的結構筆順,就是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如果變成從右往左,寫左半部時,毛筆就要擋住右半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為了形象優美,最終的定筆都在中下或右下方,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便於筆勢連貫。

     

    三是以右為尊的禮法。漢字書寫順序,也反映了古人的禮法尊卑思想。古代制度「君臣父子」觀,君父為上,臣子為下。宋戴埴《鼠璞》,「漢以右為尊。謂貶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居高位為右職。」書寫規矩從漢制,右為大,左為小(古代制度,明清反之),所以有「無出其右」的成語。

     

    四是與古代篆刻有關。其實不僅在中國,古老的阿拉伯文、希伯來文,也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據史料記載,這與古代人使用石頭作為書寫材料有關係,因為在石頭上刻字,大都是左手拿釺,右手拿錘,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以此傳遞到毛筆書寫,也就延續下來。

     

    五是歷史規矩的延續。中國是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形態,先人傳下來的右起左行,成為故有的慣例,而國人都是對祖先持有謹慎敬重的態度,即使感到書寫不方便,也從不想要變更,恭敬地遵從著。直到辛亥革命以後,西方文化進入,漢字書寫形式才逐步改成橫排、左起的形式。

  • 52507602140

    2019-08-10 11:37

    書寫習慣源於生活,的確古代是由於不像我們現在的紙張一般輕便簡潔,那時在漢代時期竹筒已算先進一點的「紙張」了。竹筒的保存需要捲曲,再加上我們從古至今都是右手使用得多,攤開捲曲的竹筒進行書寫的話。也只有向左攤開才方便我們右手書寫,所以一直流傳之久的古代就延續了這一習慣。

  • 58351254026

    2019-08-10 09:42

    古人之所以豎著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而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竹木片,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方便。所以,書寫也就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了。

    其次,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因為是右手寫字,左手執冊,一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從右往左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方便,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 1622500488783149

    2019-08-10 11:35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人寫字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找到源頭。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二十世紀以後,隨著甲骨文和金文的大量發現,專家發現,甲骨文既有左行的,也有右行的,有的是左邊左行,右邊右行,還有全篇一概左行的。這和甲骨文的性質有密切關係。我們知道,甲骨是用來占卜的。甲骨經過灼燒會形成裂紋,巫師根據裂紋來判斷占卜的吉凶,然後刻下卜辭記載占卜的原因、時間、地點、結果,這就是甲骨文。一般來說,卜辭和裂紋延伸的方向有關。有時候一片甲骨上裂紋延伸的方向相反,刻出的卜辭就既有右行,也有左行的。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但是,在商周的青銅器上所鑄的文字卻是一概左行的,這才是後來漢字書寫下行和左行的源頭。而決定青銅器上行文方向的是銘文的製作工藝。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青銅器的鑄造很複雜,要先製作一個母模,再由模翻製成范,然後把銅液澆到范中,等青銅器成型後打碎陶土製成的范,青銅器就大功告成了。

    陶范分內范和外范。銘文就直接刻在內范上,然後燒成陶質。如果要銘文顯現在青銅器上,那麼范上的銘文就得是凸出的鏡像字。全世界主流的書寫都是用右手的,為了防止在刻制的過程中損傷用泥土製成的柔軟的范,就必須從左到右刻銘文,這樣右手就不會壓壞左邊已經刻好的銘文。反過來,鑄成的銘文便是從右向左的。

    青銅器的銘文對後來的漢字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而簡牘的使用方式進一步加強了這種順序。簡牘狹長,通常情況下,左手負責展簡,右手負責拉簡,還可以執筆書寫。如果漢字右行則諸多不便。因為竹簡的使用量極大,便養成了書寫者左行和下行的習慣。即使在絹帛和後來發明的紙上書寫時,已經沒有了相關的限制,後來人也還是繼承了這一習慣。

  • 61110156504

    2019-08-10 11:21

    1.造紙沒發明以前用竹簡記載,右手執筆從右開始至上而下書寫,便於管理竹簡,符合人體習慣,紙張出現後延續了這個習慣。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2.古人以右為尊,比如官職的升降稱為「右遷」、「左遷」,寫奏摺或書信從右起稱謂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