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突進的智能時代里,為何我們的教育也需要AI?
- 5547747601
- 閱讀量:0
- 2019-08-10 17:39
2019-08-11 09:40
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雖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但是總體的發展進程還是相對比較緩慢的,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人工智慧在數據和算力的支撐下,落地應用的前景也變得更加清晰起來,在這個大背景下,當前人工智慧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人工智慧目前正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對於應用場景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所以當前能夠實現落地應用的場景需要具備多方面因素,比如規則清晰、重複率高、複雜度相對較低、任務有固定邊界、外部影響因素較少等等,而教育領域有不少場景與人工智慧對於應用場景的要求有較高的匹配度,所以教育領域是率先實現人工智慧產品落地應用的領域之一。
除了應用場景有較高的匹配度之外,教育領域需要人工智慧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領域的優質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很多地區無法接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到更大的範圍,這是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方式之一。
第二:教育工作強度較大。教育領域工作者的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常常需要長期進行重複率較高的工作,通過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工作者的勞動強度。讓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工作,比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等等。
第三:教育需求量大。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持續推進,未來不僅學生需要接受教育,廣大的職場人也需要終身學習,這個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職場人接受教育往往對於時間和空間都有更多的要求,這也是驅動人工智慧進入教育領域的原因之一。
我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網際網路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2019-08-11 18:04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給人工智慧試錯期,允許荊棘中的披荊斬棘,在探索的量變中帶來質變。同時,我們仍然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實踐,正如業內專家提到的,人工智慧不能碎片化管理,國家需針對人工智慧時代到來和教育的走向,建一個系統的頂層設計。同時,將人工智慧技術和教育專家智慧有機集成,構成一個新生態
2019-08-11 11:03
我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教育也需要AI這種技術,讓教育變得更有效。嘗試回答:
1、教育的目的是,根據每個被教育者的情況,傳授邏輯、知識,培養技能。在這個總的目標下,就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比如如何衡量被教育者的水平?如何衡量所傳授的知識針對每一個被教育者是不是合適?傳授的方法對每個被教育者是不是最佳的方法?等等
2、在教育成為一門研究之前,比如孔子時代,雖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是缺乏科學的衡量和數據分析理念和手段,對被教育者的觀察、教育方案的選擇、教育實施主要是依賴於教育者的經驗。
3、教育成為一門科學以後,教育學家們創造了各種對學生、老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工具,讓對教育過程的科學分析成為可能。但是,受限於傳統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等採集數據手段的數據量比較小,且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更加依賴於統計學,因此,所得到的結果更傾向於是一種平均結果。這樣的結果針對被教育者人群比較有效,但很難做到針對個體的個性化分析。
4、現在所謂的人工智慧,也就是機器學習系列方法,在統計學基礎上,對多因素影響的個性化特徵較為敏感,能夠較好的分類。另一方面,現在對教育的常態化監控手段也層出不窮,攝像頭、腕錶等設備已經開始初步應用於教育,能夠採集的數據量大大增加,數據也更加強調從真實的教育場景直接獲得。因此,人工智慧方法在未來,將快速在教育領域發揮作用。
未來教育的夢想,是個性化的分析每個被教育者,推薦最佳的教育方案,讓每個人更加輕鬆、快樂、高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