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為何後來不肯幫武松報仇?
- 4474642174
- 閱讀量:0
- 2019-08-07 13:54
2019-08-09 21:5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正常,知縣只是利用武松而已,談不上提拔。
武松打死了猛虎,被知縣任命為都頭。
都頭相當於今天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長。
這個位子可不好做,因為需要直接抓捕罪犯的。
古代沒有手槍,抓捕罪犯完全需要靠冷兵器肉搏,這是非常危險的。
即便你是武功高手,稍有不慎也會送命。
所以,都頭的人選很難找,願意乾的人不多,能夠勝任的更少。
而武松的武功高超,連老虎都打死了,對付普通罪犯肯定是沒有問題。
同時,武松也是一個沒有牽掛的單身硬漢,敢於拼命,敢和犯罪分子搏鬥。
其實,知縣提拔武松,不過是利用武松而已。
武松是他能找到的最好都頭。
然而,武松大哥被毒死,武松曾經寫狀子上告。正常來說,武松如果真的是知縣心腹,知縣應該不分青紅皂白把西門慶和潘金蓮抓了嚴懲。
然而,西門慶給了不少行賄以後,知縣就不追究了。
名義上,武松是知縣的忠實部下,知縣去京城行賄打點都讓他去。
然而,遇到這種大事,知縣卻不罩著他。這說明知縣只是利用武松,不願意為此丟掉一大筆行賄的收入。
官場就是互相利用,這種事情也不稀奇。
話說回來,知縣也不是完全不看重武松,畢竟武松是他的部下。如果他對部下完全不管,以後誰還為他效力?
所以,當武松殺了西門慶以後,知縣無法再從西門慶那裡得到行賄,就轉而幫助武松,減輕了他的罪名,從輕發落。
說到底,白花花的銀兩,比義氣要更有誘惑力。
套用古惑仔中烏鴉的一句名言:出來混的,沒一個講義氣的。
2019-08-09 23:35
報仇?不要說知縣收了西門慶的錢了,就是沒有收西門慶的錢,作為一個國家工作人員也不可能明目張胆的去暴力報仇。
使「陰招」呢?就需要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了,武松的性格,可能等十年嗎?
十天他也不會等的。
知縣不會和他這種「粗人」一夥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再說了,知縣提拔武松做都頭,官場潛規則來說,是武松欠知縣的恩情,不是知縣欠武松的恩情。
按照官場潛規則來說,武松應該好好的幹活,不要招惹知縣的富豪朋友——西門慶。西門慶是知縣的錢袋子。
武松你一個小職員,知縣看你一眼,你也應該跪下謝恩。
為你家的破事要知縣拿出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呢!還要撕爛知縣的錢袋子!開玩笑大了!
天下沒有如此「傻氣」的知縣。
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是唯上,武松應該叫知縣一聲「恩主」的。
不去回報「恩主」的提拔之恩,還在「恩主」的地盤鬧事殺人,影響「恩主」的年底考核不說,還影響「恩主」的經濟收入。
知縣不親自拿著刀子斬殺武松也只是因為知縣是一個文人,身份所限,不好殺人。
武松一爆發,整個陽穀縣最恨武松的除了西門慶也就是這個知縣了。
第一,武松不報恩,還搞事破壞知縣的治安政績。
第二,殺掉西門慶之前,不和自己打招呼,讓知縣有個準備。眼睛裡沒有「恩主」。
怎麼幫武松!
知縣瘋了呀!幫武松對他有一丁點好處嗎?
再來一句題外話,知縣的齷蹉價值觀裡面,也許認為武松是和自己大嫂潘金蓮不乾淨呢?
不然,幹麼這麼非要殺人呢!
整個縣城潘金蓮名氣在外,武松近水樓台,現在又鬧這麼大,典型的「奇淫有奇禍"嘛!
2019-08-10 18:38
這位知縣,讓武松做都頭,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政績,自己的口碑,你想啊,我能把打虎英雄收入麾下,做手下的一個班頭,這是什麼樣的官員,向上司一提起這個事,這是知賢勝任的官員,會為自己帶來許多好處,特別是升遷上,會更有好處。但是當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後,這位縣官自然感覺到,駕馭武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自己只是利用武松,現在當這樣的人出了事,及時退出自己,自己依然是一個好官員,還有良好的官員,而武松卻不同了,沒有了上級的庇護,自己要獨立承擔責任,哪怕是不公平的,也是承擔。這樣的事,在哪個朝代都會有,只要人民不能監督權利,冤假錯案多的是,沒有什麼奇怪的。
2019-08-09 13:54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為何後來不肯幫武松報仇?
一、武松和陽穀縣知縣的關係。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上了景陽岡,醉意襲來,在山石上休息,猛聽得老虎動靜,嚇得酒醒了,在這時候,武松沒有退路,只得拼死一搏,最終武松憑藉神力和高超的武藝,竟然把這頭猛虎活活打死了。武松打死猛虎被眾獵戶敬為天神,抬下山去稟告知縣。知縣賞識武松英雄了得,相貌堂堂,賜武松一千貫賞錢,武松當即表示要轉贈給眾位獵戶,這一舉動讓知縣更加欽佩武松,心下甚為讚賞武松的義氣深重,就主動邀請武松擔任陽穀縣步兵都頭。武松深感知縣的知遇之恩,把知縣當作恩相來看待,而知縣也甚為倚重、賞識知縣,委派武松親自赴東京一趟,為他完成一件重要任務,武松完成得十分出色,知縣極為滿意,對他更加倚重和信賴。
二、武大郎之死。
就在武松去東京出差的這幾個月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卻遭遇了人生重大變故:潘金蓮國色天香、姿色妖嬈,偏偏嫁給了武大郎這樣的男人,心中始終覺得十分窩火又委屈,在清河縣被眾多浮浪子弟撩撥、騷擾,武大郎無奈只得把家搬到了陽穀縣,但潘金蓮淫蕩之心不改。武松打虎後偶遇哥哥武大郎,武大郎欣喜萬分把武松帶到家中,潘金蓮對武松生出非分之想,一心想勾搭,但武松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見潘金蓮不守婦道,三番兩次撩撥自己,便義正辭嚴斥責了潘金蓮,潘金蓮對武松死心了。便把求歡的眼光拋向了他人,在王婆攛掇下,潘金蓮和陽穀縣著名惡霸西門慶勾搭成奸,武大郎捉姦不成,反被西門慶踢傷,潘金蓮乾脆一把砒霜毒死了武大郎。
三、陽穀縣知縣為何不肯幫武松報仇?
武松從東京出差回到陽穀縣,第一件事就是來探望哥哥武大郎,卻聽到武大郎的死訊,這在武松看來絕對是件蹊蹺的事情。武松極為精明、機警,先是從潘金蓮口裡探聽到了一個關鍵人物團頭何九叔,由此打開缺口,找到了武大郎真正死因的物證和人證(鄆哥),武松便徑直帶著物證和人證去縣衙,狀告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殺哥哥武大郎,不料被知縣拒絕。按道理知縣對武松極為器重和賞識,為何不幫武松呢?武松不知道的是,他在追查哥哥武大郎的死因,搜集有關證據的時候,西門慶也沒閒著,他四處使銀子打點並施加壓力,陽穀縣知縣等大小官吏都受了西門慶的好處,也迫於他的壓力,不敢為武松報仇,因為他們害怕遭到西門慶這個惡霸的打擊報復。
四、陽穀縣知縣最終為何又幫了武松?
西門慶這個惡霸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既欺男霸女,凌虐百姓,又有諸多手段詐人錢財、陷害他人,在陽穀縣臭名昭著、劣跡斑斑,更兼西門慶還有一身好武藝,因此上,滿縣的人都懼怕他的勢力,無人敢惹,包括知縣。武松是極其聰明的人,早就洞悉到了這個要害,於是,在搜羅了潘金蓮和王婆的口供後,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再把王婆押至縣衙,再次向縣衙狀告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殺武大郎,這一回,知縣不但受理了訴狀,還想盡辦法幫助武松減輕刑罰。這又是為什麼呢?知縣所懼怕的就只是西門慶,因為他惹不起西門慶這樣手段歹毒、卑鄙下作的人,更何況自己也受了西門慶的賄賂。武松殺了西門慶,這壓力自然沒了,也就願意幫助武鬆了。
2019-08-08 10:55
武松僅僅是個沒有出身的小吏,西門慶是個清河縣的首富,宋朝腐朽不堪的官宦體制,知縣肯定不會替武松出頭。
武松的都頭就是一個尊稱
都頭最初源自於唐朝,興盛於五代,完備於宋朝。它是禁軍當中的一個官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連長,手底下能管二三十口人。武松的編制在縣衙內,縣衙是沒有都頭一職的官設。非常有可能武松的都頭就是一種虛稱,比如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林沖真有這麼大的能耐統領八十萬人馬,就不用被高俅高衙內父子陷害而奔上梁山。
在宋代文人墨客的推動和朝廷文治國策的影響下,社會的文風非常濃厚,人們相見不自覺地會抬高對方,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武松的都頭說到底就是個綜合執法的隊長,而是還是臨時性的。官和吏原本就是兩個概念,官是有編制由朝廷任命,吏是地方自己招聘的負責一些日常業務等等。
西門慶有一些背景和手段
西門慶是如何發家的,勾結官府給自己弄了個理刑千戶。靠開藥鋪發家,藥鋪在古代是稀有資源,後來娶了商人寡婦孟玉樓家產成倍增加。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西門慶能力很大。楊戩案發後,西門慶的女婿躲到西門慶家裡,西門慶怕收到連累,就給蔡京進獻財物換來平安。一個九級縣城的藥材老闆,能找到當時任宰相的蔡京,可見西門慶的背景和手段的不一般。後來西門慶通過搜刮民脂民膏,拜高俅為乾爹,這種高官也是縣令所不能得罪的。
清河縣縣令七八品的品級,都未必能見得上宰職蔡京,縣令必然會想方設法巴結西門慶還來不及,難道還會替武松伸張正義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實,《水滸傳》就是一部小說,讀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無可厚非的。作為清河縣令,我們也不能過於譴責他不為武松主持正義,其實作為縣令,他也有他不得已的難處。
2019-08-09 22:58
知縣不肯幫武松報仇?
謝邀@愛問問。
博而化易,原創精品!
陽穀縣知縣是個什麼人品?
有句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水滸中,就有很多知縣,比如鄆城縣的知縣時文彬、壽張知縣、提拔武松為都頭的陽穀知縣等。這幾位知縣都不是好人,鄆城知縣好色,陽穀縣知縣貪財。
我們重點介紹一下陽穀縣知縣:
那日,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出名,成了當地的打虎英雄。眾獵戶引他到縣衙,沿途還有圍觀的人,好不風光。知縣大人見武松身材魁梧,威風凜凜,又是老虎英雄,當即把武松提拔為都頭。但知縣大人提拔武松,並非慧眼識英雄,而是私心,以後就要用武松為他辦私事了(見不得光的私事)。
武松工作差不多兩個月,知縣大人就派他去送禮。
卻說本縣知縣自到任已來,差不多二年半的時間,「積攢」好些金銀,需要送到東京去,打點關係疏通網絡,謀個升轉,又怕路上被強盜打劫,須得一個有本事的心腹人去便好。「……欲要送一擔禮物去……。」——《水滸傳》
這件差事,全權委託武松去辦理,武松一個來回差不多50天。前有楊志押送生辰綱,後有武松押送「金銀擔」。武松雖然成功押送了金銀,但卻失去了哥哥。因為就在這期間,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上了,並謀害了武大郎。
那麼,這「一擔禮物」是多少錢?我們可以從梁中書的生辰綱來推算。
梁中書給蔡京送的禮物,價值十萬貫。這些禮物,後來被楊志分成11擔挑著。這就說明一擔差不多是9090貫左右。
北宋末年,770文充當一貫錢,叫「省陌」,而當時一兩銀子價值差不多2000文。也就是說,1兩銀子折合2.6貫錢。而在水滸中,1兩銀子差不多折合今天1000塊錢。具體參考第十五回,吳用出一兩銀子,阮小七買了20斤生熟牛肉、一瓮酒、一對大雞,另外還把自己欠酒店的錢給還了。
1兩銀子1000塊,1貫差不多385塊錢,那麼知縣大人價值這9090貫的一擔禮物,折合今天的錢差不多是350萬。兩年半搞了這麼多錢,算下來,知縣大人每年平均賺140萬左右。而這些,顯然不是他貪污的全部。
就因為太值錢了,所以知縣才找武松幫他送到東京,否則容易被人劫去了。
眾所周知,宋代官員待遇高,但實際上,基層官員的俸祿還是很低。直到宋神宗時,才提高基層官員的工資,其中縣尉的工資,從7貫2石米,提高到12貫3石米。甚至直到南宋,做了通判的陸游,還寫詩說自己工資低,養不活妻小。
總之,陽穀縣知縣僅在兩年半內,就搞到了這一擔禮物,僅憑俸祿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有灰色收入。事實上,文中多次暗示,武大郎死後,西門慶就多次給知縣送錢。西門慶給何九叔送錢時,一次性就給了10兩。要給知縣大人送錢,肯定就更多了。
故,我們知道陽穀縣知縣就是一貪官污吏,這種人只會利用別人,包括武松在內。
他不會真心把武松當作朋友,更不會幫助武松。
他眼中只有錢才是朋友。失去了一個武松,可以找別人替代的,錢可不能被替代。
2019-08-08 21:02
西門慶是當地一霸,有權有勢,又給知縣送了好多金銀財寶。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嘴短。武松只是當地的知縣,無權無勢。自然知縣拿他並不在意。如何能和西門慶相比。
據金瓶梅中寫道:西門慶還和蔡京等人有聯繫,一個人有了錢之後,就往往勾結官府,魚肉鄉民。武松官小,縣令不是很在意。
2019-08-08 17:13
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來對比一下,當時武松和西門慶對知縣的重要性就能得知。
先說武松和知縣
武松和知縣的關係好嗎?只能說不能算差;兩人初識在武松打虎之後,領了賞銀的武松出於同情,把賞金分派給了受到杖限的獵戶群體;
知縣見武松儀表堂堂、忠厚仁德,對武二郎很是欣賞,提拔了武松做了陽穀縣都頭。
之後更是委以重任,把上任兩年多搜颳得來的金銀財帛,託付武松押送到東京;這些金銀是知縣的大部分家當,用來孝敬上官、謀求升轉用的,把自己的身家前程託付給武松,可見對武松人品武功的認可和倚仗。
總的來說知縣對武松僅限于欣賞和利用,這裡的利用並不是貶義,有本事才能被利用。
再說西門慶和知縣
很多人認為西門慶和知縣關係好、交情深厚,然而並不是;知縣和西門慶屬於利益共享者,是知縣在當地的代言人。
書中說西門慶只是一個財主,其實這只是表面身份,
書中有介紹:
原來只是陽穀縣一個破落戶財主,就縣前開著個生藥鋪。只是近來暴發跡,專在縣裡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
這裡的「說事過錢」其實就是充當一個中間人,幫人收受賄賂,說和辦事。結合前面講知縣也是剛來陽穀兩年多的時間,而且西門慶也是近來才爆發跡起來。
這樣一看事情就很明顯了:西門慶是知縣在當地樹立的一個代言人,充當白手套的角色,專門幫著知縣收黑錢的。
由此可見,西門慶就是知縣的錢袋子,這也就不難理解知縣為什麼不肯幫武松報仇了,畢竟關乎自己的實際利益。
可是武松殺了西門慶之後,知縣為什麼還要幫他迴旋呢?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死了的西門慶是不值錢的。知縣之所以選定西門慶作為代言人,最大的原因就是西門慶在縣衙前面開了個藥鋪,所以和衙門的人混了臉熟,本著就近原則,選定了西門慶。
現在西門慶既然已經死了,那就從新在培養一個,官場中人也不會因為義氣幫西門慶報仇;並且知縣對西門慶只是利用,沒有像是對武松那樣欣賞。
而武松因為之前押運金銀的事情有功,並且誅殺西門慶此事,輿論影響重大,人證物證俱全,所幸就賣個人情,幫武松周全一二,未來再有相見之日也不會太難看。
也是因為知縣幫著武松周全了性命,才有了後面的行者武松、名標千古,聲播萬年。
文/三點文墨
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或吐槽,帶你看不一樣的文化趣事。
2019-08-10 10:17
《水滸傳》的時代背景是已經腐朽的北宋末期,官僚們想著升官發財不管不顧民生律法的大有人在,同時也不能得罪治下有錢有勢的人。陽穀知縣不願意得罪財大氣粗的西門慶,想來平常也沒少得西門慶的好處,對武大郎被毒殺這件事當然裝糊塗了。武松殺潘金蓮和西門慶拿到了證據,陽穀知縣趨利避害,判武松「斗殺」西門慶,「斗殺」不是謀殺,武松因此保住了命,刺配孟州。知縣同樣沒有為西門慶出頭,因為同樣不願得罪武松,武大郎之死是全縣愛問問話題,早已輿論沸騰,武松查出了真相為兄報仇,知縣根本不敢偏袒西門慶,何況西門慶已經死了。為了彰顯律法平息眾怒,不但輕判武松,還把王婆遊街處決。此事處置妥當,知縣繼續當他的太平官了
2019-08-08 09:01
知縣為什麼要幫武松報仇?
打虎,幫忙安定了地方,幫忙出了政績是不錯,但也提拔你做都頭了呀!
體制內精髓就是交換。
以後就是上下級關係了。
無論下級受了何種冤曲,但都不能殺人,一旦出了人命,性質立刻就變了。
知縣總不能冒著天下大不諱來對抗政府,對抗法律,來幫助武松吧。
就是武松他爹,老武頭復活都不能。
散了吧,這種問題,以後就不要提了,就算提了,也不要再邀請我回答。
2019-08-10 07:43
陽穀縣的縣官也是一個貪圖金錢的貪官,黑社會的保護傘,貪贓枉法,誰有銀子幫誰。縣官提拔武松做都頭,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得力幹將,為了讓武松為自己賣命。
武大郎本是武松的哥哥,被西門慶與潘金蓮殺害了,縣官知道這些關係的,但收了西門慶的銀子,就全然不顧道義和武松是自己的部下的情義,就敢枉法,這充分說明了宋朝的官場黑暗 為了利益,武松和知縣,是上下級關係。只要受了賄,縣官連手下都坑。提拔武松是為了利用武松。提拔打虎武松做都頭,陽穀知縣並不是真正的愛才惜才,是為了自身利益,這樣做知縣名利雙收,又可以將武松為己所用。並不是重用人才的都是清官,清官重用人才是為國家網絡人才,為國效力。貪官是國家的官員,也需要利用人才做出業績,為他服務的,貪官需要人才為他創造業績。
打虎英國武松被知縣提拔做都頭,並不是一心為公,其實主要為了私心。
景陽岡上打死老虎後,武松威遠揚,提拔打虎英雄武松做都頭,可以給自己掙得一個任人為賢重視人才的好名聲,可以利用武松的威名震懾犯罪分子,使他們有所收斂,自己用著也方便。
武松打死西門慶,具官收了西門慶錢財,包庇西門慶,西門慶死後,從西門慶沒有了利用價值,於是看在武松曾為自己效力的份上,從輕發落了武松。
陽穀知縣做事是從自身利益來考慮義的,是個貪官。
2019-08-08 20:52
知縣以及整個縣衙的官吏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們都被西門慶買通了。所以儘管武松有證人和證據,但他們就是不聞不問,只是找藉口不處理。武松本來是想通過正當的途徑,來為武大郎報仇,但沒辦法,他只好親自動手。
縣衙小吏被買通,知縣又貪圖西門慶的銀子,這樣的縣衙,怎麼能幫武松報仇?
其次,知縣提拔武松不是好意
武松打死老虎,為當地除去大害,可以說無形中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因為老虎吃了人之後,陽穀縣知縣就勒令當地獵戶殺虎,獵戶們用盡辦法,依舊沒能解決。這個時候,作為縣令,應該是找人想辦法,可知縣大人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把獵戶們打了一頓,然後繼續讓他們去殺老虎。
出了問題,不想解決辦法,就知道打人,顯然他不是個好知縣。
至於他提拔武松為都頭,其本意也並不是真的欣賞武松,而是想讓武松為自己辦事兒。
武松被提拔為都頭不到兩個月,知縣就讓他為自己到東京送禮賄賂人了。這些金銀,都是他賺來的。一個知縣,靠什麼賺錢?靠認識西門慶這樣的人唄。這樣的知縣,怎麼會為武松主持公道?他不過利用武松而已。
2019-08-08 00:20
首先。感謝您的邀請。
首先,說起武松與知縣的關係,要先從武松景陽岡打虎說起。武松在景陽岡將老虎打死後,清晨時分遇到陽穀縣獵戶,通過獵戶的引薦,遇到了陽穀縣知縣。
在北宋末年,貪官污吏多如牛毛,地痞惡霸橫行鄉里的背景下。陽穀縣知縣也不免是其中一位。(在他提拔武松做都頭後不久,便安排武松押送一箱禮物到汴京交給自己的家眷,不難猜到這是知縣平時搜刮的民脂民膏。)所以,知縣並不是什麼好人。
其次,在西門慶與潘金蓮私通問題上,知縣想必也早就知曉了這件事,但是有礙於與西門慶平時的交情,所以,在武大郎突然去世這件事情上,明明有很多疑點,但是並沒有深究,草草了結了。並且,在武松剛回來想通過縣令給兄長申冤時,縣令並沒有理睬,而且勸武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方面,他知道武松有能力,想繼續利用武松,另一方面,他也不願意得罪陽穀縣的地方勢力即西門慶。
但是,通過書中的描述,這個縣令並不是一個只知道貪錢斂財的純粹壞人。在武鬆通過鄆哥和何九叔拿到證據,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主動向縣令自首。縣令就表現出他有感情和圓滑的一面了。
最後縣令給武松的判罰是二十大板,發配孟州。要知道。武松可是犯下兩條命案,他的判罰相對於他的罪過是輕的。
因為縣令很聰明,我猜想他的想法應該是這樣。
1.武松是陽穀縣的大英雄,深受老百姓愛戴,而西門慶與潘金蓮私通,又毒殺親夫,天理不容,在道義上武松站在了制高點上,有利於武松輕判。
2.武松在殺人和自首之前已經通過何九叔和鄆哥證實了西門慶潘金蓮私通和毒殺哥哥武大郎的事實,鐵證如山,武松是因為兄長報仇殺人,情有可原。
3.武松在陽穀縣期間確實幫助縣裡做了不少好事,還替自己送了財物回汴京。(早知道,這一路上山賊土匪多如牛毛,參考宋江去江州和楊志押送生辰綱),縣令對武松其實是感激的,有意放武松一條生路,而且這樣還可以給自己留一個善待英雄,公正執法的美名,對自己的仕途也很有幫助。
書中也只提到,縣令因全縣百姓替武松說情,又因武松替自己送禮物,心中頗有愛惜之意,最終判武松脊仗二十,刺配孟州,至於王婆,因所犯罪行證據確鑿,著斬首示眾
所以最終,縣令雖然沒能第一時間幫助武松懲處西門慶,但是在武松殺人之後,就坡下驢,既給了武松一條生路,又成全了自己的美名,不得不說是個十足的聰明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幫助,謝謝。
2019-08-07 22:20
因為知縣被西門慶用大量的金銀收買。貪官,北宋末年,從上到下沒有不貪,有錢才是理,沒錢,有理也沒理,理是花錢買的。所以北宋末年社會爛透了,社會黑暗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梁中書送給岳父蔡京的壽禮可以多到十一擔金銀珠寶,這還不是第一次。如果不貪,哪有這麼多錢做壽禮?這麼巨大的數字是老百姓做夢都不敢想像的。整個北宋王朝上下竟見怪不怪,沒有人把這當做貪污的證據,所有人都覺得合理正常。蔡京還敢公然報案,查找生辰綱的下落。
如此腐敗的北宋王朝不滅亡才怪呢!
提拔武松的是陽穀縣知縣,他也沒有完全害武松,還稍微有點良心。他見西門慶已死,他念武松是義氣烈漢,又幫他上東京送禮物,所以他把武松的罪過寫輕了一些,寫武松和他嫂子鬥毆殺死嫂子,西門慶和武松嫂子通姦,西門慶維護潘金蓮和武松鬥毆,被武松殺死。這樣寫,武松的罪過稍微減輕了一些。東平府府尹哀憐武松,把武松的情節也寫輕了一些。所以武松得以逃脫死刑,他得到的刑罰是脊杖四十,發配兩千里外。
2019-08-07 23:32
社會是個大染缸,成長就要付出代價,義氣不能當飯吃,這無關乎對錯,只是人生的選擇拿罷了。
知縣沒錯,武松也沒錯。
錯的是那個時代的風俗習慣,錯的是當權者的治理不當。
還是社會主義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