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能否發射導彈?
- 3909493053471884
- 閱讀量:0
- 2019-07-16 08:04
2019-07-17 21:42
謝謝邀請!
航母可以發射導彈,但能夠發射導彈的航母並不是未來航母發展的主流趨勢。
下面分三步回答該問題:
1、現代航母為什麼只裝備最低限度的導彈發射裝置?
現代航母往往只裝備最低限度的導彈發射裝置用於自身護衛。因為現在的艦載機、護衛艦艇和艦載雷達的能力與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經能夠完全保障編隊中航母的安全,所以航母就把防衛的任務交給了它們,而自己則安心發揮作戰平台的作用即可。同時,也因為設計航母的時候不需要更多地考慮配置武器系統的原因,從而使航母作為武器平台的作用變得更加專業,也能更好地避免把自己搞成「四不像」。
從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發射「改進型海麻雀」艦對空導彈
2、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導彈發射裝置配備情況
美國10艘「尼米茲」級航母都裝備了適量的「海麻雀」防空導彈、「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拉姆」防空導彈等用於自衛。這是因為美國現在不管是大黃蜂、超級大黃蜂艦載機、F-35C「閃電」Ⅱ、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E-2D「鷹眼」預警機、MH-60R/S「海鷹」直升機,還是J-UCAS聯合無人空戰系統都足以從空中保護其安全,另外,航母戰鬥群中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佩里」級反潛護衛艦、「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等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作戰能力也足以保證航母的安全。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編隊組成
所以,基於這種現狀,美國第二代「尼米茲」級航母,以及第三代「福特」級航母都只需配備最低限度的導彈發射裝置,即能滿足自身防衛的要求。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3、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導彈發射裝置配備情況
由於前蘇聯及俄羅斯發展航母的思路與美國人的不同,所以在前蘇聯時期及現在的俄羅斯都不將其稱為「航母」,而只是稱為「巡洋艦」。比如,第一代航母「莫斯科」號為直升機巡洋艦,第二代航母「基輔」號、第三代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以及在前蘇聯時期未完成的第四代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都統一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載機巡洋艦(模型)
而巡洋艦是為其核潛艇服務的,以保證核潛艇能有效應對美國的航母。基於這種發展思路,前蘇聯及現在的俄羅斯更加重視單艘航母的作戰能力,從而把航母本身的防空、反導、反艦能力搞得很強。以「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為例,其自身的火力就比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強很多,所以有更多的導彈發射裝置。比如,該航母上就安裝了12座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4座3K95「匕首」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10聯裝RBU-12000火箭深彈發射裝置等,其火力甚至比一般的巡洋艦還強很多。所以,想較於美國的航母,俄羅斯的航母導彈發射裝置安裝得更多。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綜合以上分析,航母是可以發射導彈的,並且俄羅斯的航母比美國的航母能發射更多種類和數量的導彈,這是由不同的發展理念決定的。不能說誰先進,誰落後,能達到目的就是最好的。當然,從俄羅斯下一代航母的發展規劃來看,有與美國趨同的趨勢。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補充和進一步的交流。
2019-07-17 10:4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可以發射導彈了。
即便是今天最先進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也可以發射近距離防空導彈,比如海麻雀防空導彈。
這是最基本的自衛能力!
航母可能不需要裝備反艦導彈,點防空武器還是需要的。
至於反艦導彈,對於航母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航母的殺手鐧是艦載機,而艦載機的火力投放量,攻擊效率,射程,均是遠遠超過反艦導彈的。
而即便是庫茲涅佐夫航母的艦載機,作戰半徑也有700公里,加上反艦導彈,攻擊半徑就更遠了。
既然有了現代化艦載機,當然就沒有必要使用反艦導彈。
比如蘇俄庫茲涅佐夫航母的P-700花崗石導彈,僅僅靠軍艦自身引導的話,射程不超過200公里。
如果有體系支撐,導彈射程可以達到500公里。
為什麼庫茲涅佐夫航母使用反艦導彈?
主要是彌補艦載機的不足。
因為米格29K,相比敵人美國來說還是太弱了!
美國專家評出史上最差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位列其中。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載機為:20架蘇-33戰鬥機,15架卡-27直升機,4架蘇-25UTG教練機和2架卡-31預警直升機。
而同時代的尼米茲級航母,艦載機配備是這樣:2個中隊F-14(24架)、2個中隊F/A-18(24架)、2個中隊A-6(24架)、1中隊EA-6B(4架)、1中隊E-2C(3架)以及S-3這樣的反潛機和各型直升機。
可見,兩種艦載機相差很大,僅僅F-14和F-18就有48架,而蘇-33才有20架。
因為艦載機不足,蘇俄航母才被迫安裝大量反艦導彈。
這並不是說蘇聯人想要在航母上安裝反艦導彈。
我國購買的瓦良格號後,將原來的反艦導彈發射管取消。
後期自造的同類國產航母,直接取消了導彈設計。
其實,這是我軍聰明的一面。
真正需要發射導彈來彌補艦載機的缺陷,完全可以在航母戰鬥群多裝備一些導彈驅逐艦。
航母就是航母,沒有必要搞得四不像。
搞武器裝備其實就像做生意一樣,搞得越複雜,死的就越快。
2019-07-17 18:00
作為排水量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航母當然可以裝載導彈並發射。不過航母作為海上的移動機場,其主要的攻擊方式是依靠艦載機,自身攜帶的導彈通常是小型的近程防空導彈,畢竟航母一般都會編隊出行,而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作為航母的帶刀護衛身上帶的防空導彈囊括了中、遠、近程的導彈,並且航母上面帶的預警機也可以撐起遠程防空的任務,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一般航母都會帶一點進城防空導彈,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航母也裝上大型的遠程反艦導彈。
蘇聯時期製造的航母都是裝備有大量的反艦導彈,包括俄羅斯從蘇聯手上繼承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以及中國向蘇聯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在艦首的甲板下裝著12枚SS-N-19重型反艦導彈,並且還擁有4座6聯裝垂直發射的SA-N-9中程防空導彈。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蘇聯是一個真正的導彈萬能論的實踐者,就像當年日本海軍高層一樣,認為只要是驅逐艦就必須要承擔反艦任務就必須攜帶反艦用的重裝魚雷,所以作為防空型的秋月級也帶了一座5聯裝的魚雷。而中國接手改裝瓦良格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反艦導彈和中程防空導彈給拆了,從而較輕重量和拓展空間,最後換裝4座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
瓦良格號航母艦首的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打開發射井蓋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
而像美國的尼米茲級同樣也是裝了射程達到22公里的RIM-7M「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而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則是裝備了兩型防空導彈,一種是射程高達30公里的紫苑-15型防空導彈,一種是射程為6公里以內的小型防空彈。所以航母都是有攜帶導彈,不過多是以近程的防空導彈為主。因為遠程防空導彈都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們帶,其射程高達幾百公里,而沒有後顧之憂的航母就不帶那麼多防衛的武器了,畢竟航母的排水量和空間都非常有限。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發射紫苑-15型防空彈
2019-07-17 07:49
航母這東西完全可以發射導彈,如果無法發射導彈,航母連自保的能力就都沒有了。導彈對於航母的意義,就是自我防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航母,既需要能夠遠程打擊的艦載機,也需要能夠自我防衛的防禦武器,雖然有驅逐艦、護衛艦什麼的保護,但是自身也必須具備防護能力。航母是幹嘛用的?這是一款進攻型武器,遠洋打擊用的,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可以搭載八九十架艦載機,開到敵國門口,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航母如果擺在家裡,毫無意義,頂多嚇人用。海戰的主力,就是航母。▲羅斯福號發射海麻雀導彈
一個航母戰鬥群,不光是幾艘船,更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海上作戰基地。而航母,是這個基地的移動型機場,可以提供遠程打擊。這個機場,是需要守衛的。一般來說,航母大概有三層防禦能力,戰鬥機攔截、伯克艦、航母的近防系統。▲RIM-7海麻雀導彈
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搭載的就有RIM-7海麻雀導彈或者是北約海麻雀導彈,這是一個對空導彈,主要是防禦反艦導彈的。還有RIM-116滾體導彈,這也是防空用的,打擊一些反艦導彈、飛行器一類對於軍艦有威脅的空中目標的。▲RIM-116滾體導彈
航母上搭載導彈,並不是為了去遠程打擊,靠發射導彈遠程打擊,有伯克艦呢,伯克艦上面有90個垂直發射單元,可以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能力非常好。而航母上搭載的導彈,主要任務就是自衛。光靠伯克艦的保護,是不夠的,一旦突破了伯克艦的防禦,航母沒有防禦能力,那就非常糟糕了。
▲伯克艦發射導彈
航母作為海上作戰的一個重要載體,用於進攻的是航母上的艦載機,用於防禦的就是他那些近防系統、導彈什麼的。作為一個軍艦,必須具備自身防禦的能力。
2019-07-16 11:46
當然可以!尤其以前蘇聯航母為甚。譬如蘇聯解體前的旗艦航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它從設計上便很重視單艦作戰能力,其本身便具備很強的對海、對空、反潛裝備,自身搭載了很多重型裝備,例如飛行甲板下搭載12具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垂直發射井,24具8槽 3K95 Kinzhal 防空導彈和2具RBU-12000DAV-1 反潛火箭。美國和法國航母同樣具備發射導彈的能力,下圖便是尼米茲級林肯號航母發射RIM-7P海麻雀導彈的瞬間。
圖、2007年8月13日,美國林肯號航母(CVN72)發射一枚海麻雀導彈
前蘇聯和美國設計航母的理念不同,美國海軍更加注重航母編隊的協同作戰,因此其戰鬥力非常依賴於艦載機,而防守的壓力大多由護航編隊承擔,從而導致整個航母編隊很龐大。而前蘇聯則傾向於單艦作戰能力,例如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本身就有很強的防護能力。它除了上述導彈裝備外,還擁有8 具 AK-630 防空炮,採用6 連裝 30毫米口徑,每分鐘 6 千發, 24 千發彈;8 具 CADS-N-1 Kashtan 近迫防衛炮,採用2 連裝 30毫米口徑 3K87 格林機槍。
圖、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發射一枚阿斯特-15導彈
美國航母也裝備了導彈,但是整體效果比前蘇聯的弱很多。例如林肯號搭載了2具Mk 57 Mod 3 海麻雀導彈、2具 RIM-116公羊導彈和3個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福特號航母同樣搭載了進化版海麻雀導彈系統、公羊導彈(RAM)和密集陣近防系統(CIWS),此外還具備磁軌炮和雷射武器。
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同樣搭載了導彈系統,包括4 具八管史維垂直發射系統、阿斯忒里翁15型地對空導彈、2具六管薩德哈爾防空自衛系統、西北風(Mistral)防空導彈和8 具20毫米F2近迫防衛機炮。
2019-07-16 16:01
航母,不是單艦在戰鬥,航母離港遠航,都有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護航艦艇,水下有攻擊型核潛艇負責掃清水下航道,伴隨有大型綜合補給艦實施海上補給,保障航母編隊成員的吃喝拉撒,以及燃油、彈藥和機械備品等供應。
作為海上實際上的流動野戰機場,航母的作戰威力大部分體現在艦載機上,能控制航母周邊數百公里範圍的海空,對上千公里以外的高價值目標實施導彈攻擊。
此外,就是航母護航艦艇的作用了,大國海軍替航母護航的除了多功能反潛為主,兼具對海防空的艦艇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大型防空驅逐艦,某些國家海軍有部分防空巡洋艦提供護航,是航母免遭來自敵方空中打擊的最有力保障。
對航母威脅最大的不是水面艦艇,而是來自空中平台發射的反艦導彈或陸基反艦彈道導彈,因此,航母防空艦的防空火力網非常密集,除了垂直發射的中遠程防空導彈以外,另外有20聯裝左右的近程防空導彈,以及1-2門艦載近防炮系統,包括艦上的多功能火箭干擾發射器等軟殺傷手段。
因此,來襲的空中平台要突破航母艦載機的攔截並不容易,即便避開了艦載機的攔截,發射空射反艦導彈,還得躲避護航艦艇防空導彈包括近防炮系統的多層次攔截,最終,擊中航母可謂難上加難。
儘管航母不是單艦在作戰,有艦載機和護航艦艇的保護,但航母依然不敢怠慢,生怕有漏網之魚的反艦導彈,衝破層層攔截打到航母上,因此,當代航母都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
俄式航母,不僅有AK-630近防炮系統、SA-N-9近程防空導彈、SA-N-11嘎什坦彈炮合一系統,竟然還配備射程500公里遠的SS-N-19反艦導彈,必要時對敵水面艦艇實施反艦導彈打擊,其火力不亞於一艘大噸位的驅逐艦。
美式航母,武器系統儘管不顯山露水,但也配置十分精緻,裝備有4座「密集陣」近防炮系統,3座8聯裝「海麻雀」近距防空導彈系統,對漏網的反艦導彈具備強大的攔截能力。
遼寧號航母,其艦載武器系統特別出色,裝備有3套11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3套18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4座24管舷外無源多功能火箭發射器、2座12管300毫米反潛火箭式深彈發射器。
2019-07-16 09:12
當然可以,蘇聯時期,俄人就把反艦導彈搬上了航母。但,航母配導彈的效費比很低,占用寶貴的航母空間。而航母最重要的功能卻是飛機平台。因此,除了蘇聯人,沒人傻到給航母配導彈,而是用護航艦隊編組的方式為整個艦隊提供防空網,航母專注于飛機海上平台這個最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