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7)

  • 75605989717

    2019-08-10 07:17

    雲龍回答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凝聚著中國古聖先賢古老智慧的《易經》,曾被誤解為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其實,算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神秘的《易經》,也稱《周易》,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容易的書,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探索著宇宙人生的奧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沒有破解宇宙的秘密,難道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以前就做到了嗎?

    《易經》,亦名《周易》。相傳八千年前的伏羲創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重新演繹六十四卦卦序,匯集歷代口頭流傳的卦辭、爻辭,用文字記錄下來_這就是《易經》的經文部分。四百多年後,孔子解釋和讚頌經文的文字,形成了《易經》的傳文部分。

    《易經》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首,它也許是中國最神秘的一部典籍了。有人說它是一部哲學書,宣稱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奧秘。也有人說它只是上古時代卜筮事務的工具書,是那個時代巫覡的通用的工作手冊。那麼,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書呢?其實這個問題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是個多麼複雜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本哲學書,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就必然是在講述某個或某些哲學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確定經文的內容正是在講述這個或這些哲學道理的話,那我們宣稱《易經》是一部哲學書就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決斷了。但是,將它看作是卜筮工具書的證據也是很多的,至少在形式上它就是一部卜筮書,而且據歷史的記載,上古的筮書也並非只有《易經》一種。之所以會有人懷疑這個論斷,是因為它可能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留傳下來的最古老的一部書籍了。人們希望它是我們中華文明智慧的源頭。懷疑歸懷疑,希望歸希望,問題的關健還是在於確定經文的內容到底是在講什麼。經文的內容確定了這部書的性質也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定論。 所以,我們研究《易經》,首要問題還是在於明確經文的內容到底是在講什麼。

    如果說古代社會卜筮活動普遍是由於古人迷信這一點我是持異議的,為什麼呢?我們今天在社會生活中所面對的各方各面的眾多疑難問題與古人是一樣的。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的經歷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難題來困繞我們。比如,生病了。我們現代人可以去醫院看醫生,但是對於人類最古老的群族而言,他們既沒有醫生這個職業,也沒有醫學這門學問,怎麼辦?要麼等它自然痊癒,要麼就等著病死。在實際的情形,當人們患了病,有些人會自然痊癒,有些人則會留下病痛,甚至是死亡。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在古人看來那也只能歸結為天意或神意。又比如,男主人出了遠門,幾個月或幾年都不見回來,怎麼辦?如果擱到現代,通訊發達,交通發達,我們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發電報,發尋人啟示等多種渠道設法聯絡。可是古人呢?古代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人們都是睜眼瞎,怎麼辦?那也只能問天問神。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事情的發展進行預測。

    自古以來,許多人對周易進行過學習,也有許多有成就的人都不得善終,相信很多人也聽過「學易經的人都沒有好下場」這句話,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易經》描述的是世間萬物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世間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孕育、出生、成長、壯大、衰弱、滅絕的規律,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在天體運行之初,就已經將所有人的命運安排好了,但是有的人學習易經並通過生辰八字陰陽命格等對事情的發展進行預測,甚至改變結果。

    且一定會引起相關事情的變化,比如使一件原本要失敗的事情成功了,那相應的一定會有一件原本應該成功的事情變得失敗了,這就像是能量守恆定律一樣。

    許多人常說「天機不可泄露」,其實並不是不可泄露,而是一旦泄露,就會有相應的事物發生改變。

    所以歷史上許多學習易經的人都不得善終。而不同的人學習易經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習易經的結果要看個人的修為。

    有的人學習易經是為了修身養性,而有的人學習易經是為了騙人,但是不管是想要占卜問事還是修身養性,都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積德行善才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

    很多書裡面說,「自天佑之」就是來自於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上天如果保佑某個人,它就不公正了——保佑了張三,李四怎麼辦呢?一開始我們就把「自天佑之」解釋錯了,然後一直這樣以訛傳訛流傳了下來。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好的東西,但是由於我們的誤解,而沒有使之發揮良好的效果。「自天佑之」告訴我們,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己助者。

    雲龍

  • 110083428847

    2019-08-10 08:11

    西方《聖經》,東方《易經》。傳承四千年而不衰,《易經》不可能是浪得虛名,必有一套倍受認可的核心思想。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易經的起源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連山易是中國最早的易學體系,屬先天易,以「艮卦」為首,同時也是三易之首。《連山》為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已失傳。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相傳《歸藏易》是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藏於地。《歸藏》有四千三百言,古今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但一般認為它是秦漢時期融匯而成的作品。《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經傳合一之後的《周易》傳承了下來,也就是人們一般所說的《易經》。

    《易經》的智慧

    刨除傳統的、過時的糟粕部分,《易經》仍有極大的現世價值,它的智慧跨越千年,如今依舊對我們的言行有指導作用。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在新時代的今天,《易經》的精髓可以解釋為和諧辯證法。需要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易經》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易經》提倡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在知乎上有人把《易經》的智慧總結為三句話,我也是很贊同的。

    第一句:乾卦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第二句為《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的一句話: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第三句為《易經》中的第四十七卦困卦的一句話: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 2581257814288515

    2019-08-10 07:02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整部易經都是精髓,幾千年來包括孔子做注,也都不曾改字一個。要說精髓,爻分陰陽、卦含六段。好比看一個事物,你要先判陰陽,或者說先從兩個不同角度去看,再看趨勢,發展進程會是怎樣,每一階段會如何發展,在某一階段的時候應當如何表現,才可以達成目標。易經是古代包括天文地理與社會學的結合,介紹的是如何順應天時地利人和。

  • 96519457145

    2019-08-10 09:04

    易經的精髓和智慧是什麼?很難說清楚的。舉個例子。老王開個實體店,賣衣服,生意越來越差,整日罵娘。用易經的智慧說,功業見乎變。不斷變化才能成就功業呀。所以,第一流的人懂易經,領導變。你看,馬雲就是變中取勝。第二等人,適應變,很多人,開網店風生水起。末等人不知道變化,就如老王,只會罵娘。不知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易經的精髓和智慧到底是什麼呢?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一,首先,易經是變化之學。易字,上面為日,下面為月,合起來就是日月往來,寒暑相推,指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無時不在變化。然而,也可以這樣理解,日月運行,生生不息,每天如此。變化中還有不變的事物,不變的法則。學易就是了解變化的規律,掌握應變的方法。

    二,然而,易經真正的內涵,真正的精髓為三者的綜合:象,數,理。所以,人們說易,博大精深,潔淨精微,總羅萬有,變化多端。象,就是卦象,我在易經的起源中講過,就是用符號,來表示天地萬有之象。數,是對象的概括,在空間上,表現為大小,剛柔。在時間上,有長短,緩急。在數量上指,多少,眾寡。古人多以此來占卜吉凶禍福,得失成敗,不過,數由心生,事在人為。知道所在位置,行所當行,就無憂無懼了。理,就是卦象包含的道理,卦象,指天地萬物,所以易經的理就是天道。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法自然,就來於此。孔子將包含的道理總結為,天尊地卑,效法天地,樂天知命,謹言慎行,恩威並施,靈活變通,剛柔相濟,居安思危。

    三,在舉一例,當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還稱臣於商,因為他推演卦象,知道自己的力量還沒有達到,只能做潛龍,韜光養晦,飛龍在天的事業只有等他兒子去完成了。看來,易經的智慧也在於辨數識理,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樣做。總結起來叫識時,辨別時機,知時,把握時機,用時,選擇合適時機。待時,就是知止,在恰當的時候開始,在恰當的時候停止。

    明白了易經,你的心靈就會更強大,你就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 85768305778

    2019-08-10 07:12

    易經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書,指導人們師法自然,尊重自然,分清事物陰和陽兩重性質。精髓就是觀察自然,學習自然,一切個人行為都要符合自然規律。

  • 109542791876

    2019-08-10 07:00

    兩個核心:

    一是它的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二是理解易的含義:簡易、變易、不易。通曉這其中的玄機,則可以做到一葉落而知秋,所以古人云:善易者不占。

  • 51703755650

    2019-08-10 09:22

    世界的本質是對立與統一。

    世界的發展是對立走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