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影響歷史的小人物?
- 106791970574
- 閱讀量:0
- 2019-08-10 15:20
2019-08-10 23:06
默默無聞的小醫官救了嬴政
公元前227年,受燕國太子丹的委託,荊軻帶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來去刺殺嬴政。嬴政召見了荊軻,並且在殿上想查看荊軻帶來的地圖。
隨著被捲起的地圖慢慢展開,在馬上要完全展開時,圖窮而匕見,荊軻抓住秦王的衣袖,秦王大驚,正當荊軻準備刺向他時,秦王扯斷了衣袖,慌亂的向大殿下跑去。因為朝堂上不准攜帶兵器,面對這突如其然的事情大臣們都沒有反應過來。於是荊軻開始繞著柱子追秦王。
這時我們的小人物就要出場了,朝堂上永遠默默無聞的醫官夏無且用自己醫袋投擊荊軻,居然還中了,這就給秦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拔出寶劍刺傷荊軻,秦王也算是保住了性命。
如果沒有這個小小醫官的投擲動作,秦王可能就被荊軻殺死,也就沒有後面那位開創了大一統的秦始皇了。
因為一碗羊湯滅國
戰場上任何一個小小的變故都會影響到勝負,可能因為一位馬夫,小到一碗羊湯。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華元率領軍隊攻打鄭國。因為第二天就要和鄭國開戰了,所以他下令伙夫晚上煮羊湯給士兵們打打牙祭。估計因為人太多也沒注意,自己的車夫沒有喝上羊湯,車夫以為華元看不起自己,便懷恨在心。
第二天戰爭正式打響,就當兩邊交戰正酣時,華元的馬夫駕著馬車直奔鄭軍,導致華元被鄭軍生擒,因為沒有主帥的指揮,宋軍打敗。最後歸結原因,還是因為那碗羊湯和那位貪吃的車夫啊。
創作不易,您的點讚是我最大的動力
2019-08-10 23:07
縱觀歷史,每次讀到西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小人物,影響了整一個華夏歷史,要不是他歷史絕對不一樣,這個人就是江充。江充本來是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由於告發劉丹與同胞姐姐以及父王的嬪妃有姦情,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有一次太子劉據的家臣坐著馬車在馳到上行走,江充抓了交給官府處置,太子劉據去求情,當場被江充拒絕了,而且還報告了武帝,漢武帝說:作為人臣應當如此,從此就對他更加的信任,但是這樣就得罪了太子,後來江充看到漢武帝快老了,擔心駕崩後被劉據復仇,於是向武帝說陛下你的病是被人下了蠱,最後誣陷劉據,劉據在巫蠱事件被江充等人誣陷,因當時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要起兵謀反,最終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從此歷史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改變,如果太子劉據在的話那麼又會有不一樣的歷史
2019-08-10 23:01
咱們遠的不說了,就簡單說近代的吧。
一個士兵放了一個人,差點改變了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各國軍民都帶來了慘痛的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標誌就是納粹德國偷襲波蘭。並且在希特勒的統治下,歐洲陷入了黑暗之中。但是這個人物就應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的卻因為一個士兵善念大發,放了他,那個人就是亨利·坦迪。
亨利·坦迪是1891年8月30日出生,19歲參軍,憑藉著英勇作戰,獲得了幾次榮譽勳章喝戰鬥勳章,亨利·坦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最多的士兵。
希特勒在一戰中還是士兵的時候在西線作戰,由於希特勒作戰英勇被英軍士兵槍擊受傷,無法動彈,當英軍在德軍陣地清理戰場的時候,一個英軍發現了一個德軍,這個英軍就是亨利·坦迪而德軍則是希特勒,當時希特勒以為自己死了,可是久久卻不見亨利·坦迪開槍,他倆就這樣對望著,亨利·坦迪示意讓希特勒走,亨利·坦迪就這樣放過了他。於是到了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訪問納粹德國,希特勒親自說出了這段往事,並且派人尋找這位故友,親自給他寫了一封感謝信,英國首相張伯倫聽完後大吃一驚,希特勒並還說:「希望首相閣下回國後再替我好好謝謝他,感謝他放過我一條生命,感謝上帝。」可是萬萬沒想到啊!亨利·坦迪放過的這名德國軍人則是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兇手。
2019-08-10 22:34
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從古到今歷史其實都是由民生大意而改變,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意思。這裡列舉有記載的幾個小人物。
1.荊軻行刺,而秦王侍醫夏無救了秦王。
2.老農錯指路,導致霸王烏江自刎
3.尉史降敵,殲滅匈奴化為泡影
2019-08-10 22:46
說起影響歷史的小人物,那不得說說楚漢相爭時期間接害死項羽的老農了吧!!要不是老農錯指路,怎麼會導致霸王在烏江自刎,到也許楚漢之爭的結局就是項羽贏了,但其實還是會劉邦贏的,項羽雖然勇猛但是自己剛愎自用,劉邦雖然所擁有的將士少,但是能人多 自己也善於用人。其中最能體現其成功的話一句話就是他在當上王位慶慶功宴上所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劉邦成功在哪裡?這句話是最好的總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所以老農的出現無非加速了項羽失敗的進程!!!!
2019-08-10 22:53
No.1
戰國-夏無且
大家都聽說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但你知道是誰救了秦王嗎?
公元前227年,強秦先後滅亡韓國和趙國,燕國成了秦軍下一個目標,太子丹知道燕兵不可能抵禦秦師,於是孤注一擲,想刺殺秦王。
刺客荊軻提著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圖來到了秦都,經嚴格檢查後,荊軻見到了秦王嬴政,他展開督亢地圖,圖窮匕首見,毫無防備的秦國君臣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呆了,秦國規定不得帶兵器見君王,大臣們只能看著干著急。
嬴政急忙繞著柱子跑,腰中寶劍因太長,一時拔不出,就在荊軻快要追上時,秦王侍醫夏無且將藥囊當做武器丟向荊軻,得到這片刻時間,秦王把長劍背負拔出,擊殺了荊軻。
一個小小的侍醫,一個下意識的投擲動作,卻救了自己的大王,而他的大王在此後的數年間平滅了六國,結束了中國500多年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闢了中國2000多年的帝制時代!
No.2
漢代-武州尉史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想要一雪漢初以來對匈奴屈辱求和之恥,起兵三十萬埋伏在邊境馬邑,讓人誘騙匈奴單于親率大軍前來。
單于來到了馬邑,但過於平靜的邊境形勢,讓他起了疑心,於是就進攻要塞抓住武州尉史。
誰知尉史貪生怕死,一被抓就將漢軍的計劃和盤托出。
單于大驚,急忙撤回大漠。武帝知道消息後,再追已經來不及了。
馬邑之謀本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計劃,漢軍完全有機會以逸待勞一舉殲滅匈奴的主力,甚至可以畢其功於一役,消滅掉匈奴的領導層,進而擊敗整個匈奴,但一切的盤算都因為那個怕死的尉史而化為泡影。
從此漢匈幾十年的相對和平局面結束,幾乎整個東亞地區都陷入到戰爭的泥潭中,後來經過了40餘年的戰爭,匈奴才被擊潰,漢朝也因此元氣大傷,不但將「文景之治」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消耗殆盡,還出現了「海內凋弊,戶口減半」的慘境。
No.3
三國-許貢
公元200年,英武非凡的孫策平定江東,下一步便是圖謀中原。
四月的一天,孫策像往常一樣去打獵。
他的馬快如閃電,隨從跟不上。突然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不及躲避,面頰中箭。
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三人亂箭射殺。
原來,孫策曾殺死了告密的太守許貢。
許貢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於得手。
孫策因重傷而過世,年僅二十六歲。
歷史學家低估了這次刺殺事件,事實上,正是由於孫策之死,整個江東由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禦,曹操政權從兩面受敵變成單獨對付袁紹勢力。
如孫策不死,曹操就不可能統一北方。
那麼三國鼎立的局面或許永遠都不會出現。
No.4
東晉-祝公道
公元202年(東漢時期),郭援(袁尚部下,鍾繇(楷書【小楷】的創始人)之甥)攻打河東,賈逵(曹魏名臣、將領)抵擋不住投降。
郭援將賈逵囚於壺關土窖中,派人看守,準備適當時候再殺。
賈逵從窖中對看守者說:「這裡難道沒有一個有骨氣的敢來動手,難道要讓義士死在這土窖裡面嗎?」
當時有一個看守,與賈逵非親非故,而聽到這些話後,敬佩其處於危厄之中仍能堅守節操,於是偷偷把賈逵放走。
直到郭援被打敗後,賈逵才知道救他的人叫祝公道。
東晉亂世,就源於三國這段經歷,而原因誰也想不到:因為祝公道放走的賈逵,後來生了個兒子叫賈充,賈充後來生了個著名的女兒,便是白痴皇帝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專權,並毒殺了天才太子司馬遹,可以說是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徹底了覆滅了東晉王朝,迎來了殘酷的南北朝血時代。
No.5
唐初-王晊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進封李世民為秦王。
李世民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眼線,他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藉此控制秦王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
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這才有了玄武門兵變。
如果當時王晊並沒有及時的告知或是打探到這個消息,那麼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盛世或許就要化為烏有。
2019-08-10 22:39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能,再加上趙高等人把控朝政,為虎作倀,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不堪重負,揭竿而起。秦朝才剛剛建立不久,朝政還未穩定,於是各地紛紛響應起義,秦朝廷不久便被滅亡。決定秦朝滅亡的關鍵戰役便是著名的巨鹿之戰,而次戰役的主帥便是項羽。雖然項羽有滅秦之功,但劉邦卻先一步進入咸陽,這為後來的兩虎相爭埋下了禍端。
項羽與劉邦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終於挑起了戰火,並於決戰於垓下。此時的劉邦帶領大軍浩浩蕩蕩而來,而項羽卻剛剛經過惡戰,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足。此時被劉邦幾十萬大軍所包圍,自然毫無勝算。
為了賭上一把,項羽帶領著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劉邦軍隊直至天亮才發現,並趕緊派兵追趕。雖然得以從城中逃跑,留有一線生機,但是項羽渡過淮河之後,身邊僅剩一百多騎兵。同時項羽還迷路了,被老農指路到沼澤之中,耽誤了時間,以至於被漢軍追上。在一場惡戰之後,項羽身邊僅僅剩下了二十八騎,而漢軍卻有數千人之多。
項羽破釜沉舟,突圍出去逃到了烏江,遇見了烏江亭長,此人勸說項羽先回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拒絕了,血戰到底,最終自刎而死。
回味完了整個故事,我們不經起了疑問,既然都是要尋死,為何要一路逃亡,倘若直接在垓下血戰到底,還能保住部下的性命,不是更好嗎?這就得歸結於烏江之時,項羽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項羽看到烏江亭長說起江東的父老鄉親之時,不由回想起自己當時帶領江東子弟渡江向西挺進,並成就了一番事業。但再想想此時,當時跟隨自己的鄉親們無一幸還,自己已然是江東的罪人了。
項羽還想到自己又是劉邦的心腹大患,倘若此時渡江逃亡,雖江東百姓會力挺自己,但劉邦必定會以全軍之力剷平江東。而當時自己兵力勝於劉邦之時,尚不能保全這幫兄弟,更何況是處於弱勢之時。那麼既然自己渡江只會為江東父老帶來災難,倒不如一死了之,也從而保全了江東百姓。同時此舉也能讓項羽從凡塵之中解脫,去陪伴自己最愛的虞姬。正是由於這種想法,項羽最終自刎於烏江。
2019-08-10 22:46
據說是武大郎,理由如下,
如果潘金蓮未嫁給他,而是西門慶或武松或某個衙內富二代。
宋江不可能做大。宋金之戰,宋勝而統一中國。
蒙古偏安漠北,元朝打到多淄河只是夢想和假設。
中國傳統文明自宋繼唐屹立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