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物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喜歡的理由?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5)

  • 5785347871

    2019-08-10 12:03

    喜歡魏武帝曹操。其餘二人,劉備工於心計、老謀深算,本人不喜歡。孫權前期知人善用,後期嗜殺成性,也不喜歡。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5/63/5/2b284000055a8b077cf93.jpg

    現在大部分人說曹操是奸臣,多半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但《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必須要刺激大眾的感情,迎合大眾的口味,還要得到上峰的許可。從《三國演義》流行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可以看出《三國演義》是極其成功的。

    https://i1.ask543.net/uploads/58/2b/c/2b29600005509ee8c7b4e.jpg

    但大眾通過《三國演義》對曹操的誤解越深,只能證明我們社會的文化程度就越低。因為他們不求甚解,不識英雄,只會跟著人云亦云。不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https://i1.ask543.net/uploads/94/34/4/2b29b000055f3f02aba3c.jpg

    一心為國、志向遠大

    https://i1.ask543.net/uploads/f1/83/5/2b28700002f67064b05f2.jpg

    曹操二十歲被舉孝廉,做了頓丘縣令。當時壯志滿懷的曹操說:「我現在不是有什麼名聲的人,怕給當世的人看輕了,所以要努力做一個好縣令。」他縣令做的不錯,隨後又做了濟南相。濟南相做的也頗有政績,卻得罪了不少權貴,曹操怕招致家禍,於是辭官回鄉。

    後來曹操被朝廷重新啟用,做了洛陽北部尉,但是他愛得罪權貴的毛病卻還是沒好,沒多久就得罪了宦官。不過,危機很快被化解,曹操又做了典軍校尉。他這個時候依然壯志滿懷,他說希望自己將來死後墓碑可以寫上「漢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這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曹操一心為國,抱負遠大可見一斑。董卓之亂時,曹操看著袁紹帶領的討董聯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於是就帶著自己的幾千人孤軍對抗董卓,這又是何等的氣魄!這比那些沽名釣譽明哲保身的各路諸侯不知道高出多少。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謬誤

    很多人說曹操的成功離不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何等的笑話。

    之前董卓、張楊、董承都挾了天子,他們怎麼沒有命令諸侯呢?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後,也沒見有哪個人因為皇帝的原因來投靠曹操,也沒見哪個人不惜性命的來營救漢獻帝,沒有,一個都沒有。若不是曹操有雄厚的實力,他就是挾了玉皇大帝又有什麼用?

    袁紹、劉備和孫權明知道曹操手裡有皇帝還和曹操對抗,明顯就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在他們嘴裡不過是一個託詞,一個實現自己利益的藉口罷了。

    所謂皇帝,在事實上卻有可利用之處,野心家們都還是要利用他的,倘若當時漢獻帝在實力最大的袁紹手裡,又能活多久呢?

    這裡需要提一個人,此人名叫董昭,原來是袁紹的謀臣,後來去幫助曹操,把漢獻帝迎往許昌的時候,董昭出力最大。董昭不是曹操的謀臣,卻盡心盡力的幫曹操。為何?那是因為在大亂之世,像董昭這樣顧大局的人總希望大局安定。而想要大局安定,非要在有實力的人中選一個最成氣候的人去幫助他。

    這就是英雄自古以來能得人扶助的原因。後世的王陽明曾說過一句話「莫要看輕了豪傑,能做一番大事業的人,總有一段真摯的精神在內。」所以天下事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斷不像寫小說的人說的那樣幼稚,儘是些蠅營狗苟的小手段。

    後來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大,官位也越來越大,直到做了魏王,一群人又坐不住了。嚷嚷著曹操要篡漢,但曹操終其一生並沒有這樣做,至於身後事,曹操做不了主的。

    直白坦蕩的大英雄

    有人詬病曹操的手腕毒辣,滅董承、殺伏後。各位,朝堂上的鬥爭雖然不是戰爭,其性質與戰爭沒有什麼區別,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曹操需要對付的全是些貪婪、強橫、狡詐的人,沒有手段難道坐以待斃?宋朝的包拯如果不是那些貪官污吏更加的狡猾,又如何做的了青天大老爺?所以,在群狼之中就沒有必要惺惺作態,把自己裝扮成人畜無害的樣子給誰看?

    有人說曹操應該把兵權交給漢獻帝,說這話的人絕對是不負責任的。武人是認首領的,就像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一樣,一旦兵權交給漢獻帝,漢獻帝有多大的把握控制住這些文臣武將?不用想,過不了多久就會跟桓靈二帝那時候一樣,要麼被外戚控制,要麼被宦官控制,朝廷會重新變得烏煙瘴氣,分崩離析。

    關於這個問題曹操曾經回答過,他說一旦離了兵權,不僅曹氏家族會被人謀害,整個國家都會有災難。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說的是實話,至少曹操活著的時候,沒人稱王,也沒人稱帝。

    曹操擔心丟了兵權會讓曹氏家族被人謀害,試問歷來的英雄有幾人說的如此直白?大部分不都是說為了正義、為了人民嗎?要知道,天底下唯心底光明的人,說話能夠坦白。遮遮掩掩,把自己塑造的完美無瑕,修飾的毫無瑕疵,這種人我們反而需要注意的。

    喜歡曹操的坦蕩,喜歡他的真性情,喜歡他的《觀滄海》。

    結尾:呂思勉的評語

    呂思勉是我最喜歡的近代歷史大家之一,他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我就用他的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封建時代,是有其黑暗面,也有其光明面的。其光明面安在呢?公忠體國的文臣,捨死忘生的武士,就是其代表。這兩種美德,魏武帝和諸葛武侯,都是全備了的。他們都是文武全才。兩漢之世,正是封建主義的尾聲,得這兩位大人物以結束封建時代,真是封建時代的光榮了。」

  • 72415694448

    2019-08-10 10:50

    一部《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主線來寫的,當然也就把劉備描寫得很深刻。至於說到喜歡他們三人之中的哪一個?那就要說他們身上的哪一個點能夠吸引我?對於我個人來講還是比較喜歡劉備的。至於為什麼?主要是他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從一開始桃園三結義到最後關張兩位兄弟相繼離他而去,他們三兄弟的感情始終沒變過,一直是不離不棄。就這份兄弟之情是很值得稱讚的。還有就是對百姓的仁慈之心,即使逃難也是要帶著百姓的,這對於一位當權者來說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還有劉備的謀略也是可圈可點的,在當初不得已投奔曹操之時,他知道曹操在提防著自己,只要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被曹操殺掉,所以他平日裡什麼都不做,也不練武功,以免曹操起疑心。劉備只在自己的院子裡澆花種菜,做起了農夫,掩蓋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做韜晦之計,迷惑曹操。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我之所以喜歡劉備是因為他那顆仁慈愛民之心,顧惜手足之情。無論放在什麼時代他擁有的這些品格都不會過時,我們即使達不到劉備那樣的高度,最起碼在生活中我們也不會招人不待見,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 72375142080

    2019-08-10 10:13

    曹操,一代梟雄不是白給的!首先曹操的治世才能是有史為鑑的,他雖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確實是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其次知人善用,能很好的把麾下各色人等都靈活為我所用;再者能籠絡人心,麾下大將和謀士幾多,沒有幾個叛變的,足見其愛才惜才的一面;還有就是賞罰分明,該獎的獎,該罰的罰,天子與庶民同罪,雖說他只是割了頭髮示之於眾,可古來今往又有幾個帝王將相能如此作為?

  • 2123860709479326

    2019-08-10 10:18

    喜歡曹操,因為他比另外兩位都有魄力,實幹家

  • 109807413203

    2019-08-10 10:48

    喜歡曹操,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