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阿登戰役中,巴頓為什麼要解救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師?

https://i1.ask543.net/uploads/25/f1/2/2b2a00000598b3f9d4c58.jpg

https://i1.ask543.net/uploads/b3/aa/7/2b29d00005863238bf74c.jpg

https://i1.ask543.net/uploads/c0/14/f/2b29900005950c23d1ea2.jpg

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4)

  • 臨沂大頭

    2019-08-10 19:55

    1944年10月,巴頓與蒙哥馬利的比拼仍在繼續。然而,艾森豪威爾決定由蒙哥馬利在北線突破萊茵河,並將美軍第1、第9集團軍配屬北線方向。同時,為了控制巴頓的進攻速度,在物資供應上加以嚴格控制。

    https://i1.ask543.net/uploads/61/96/d/2b29a0000599069be4eb2.jpg

    說白了,還是讓巴頓的第3集團軍當配角。但是,不服氣的巴頓還是打出了主力的風采,攻下梅斯城,奪占德國的重工業區薩爾,並牢牢地控制了摩澤爾——薩爾一線,為盟軍向萊茵河進軍建立了一個穩固的前進基地。

    https://i1.ask543.net/uploads/b1/f1/a/174f50007df4a77a2c3cc.jpg

    然而,一個巨大的威脅悄然而至。

    https://i1.ask543.net/uploads/ef/37/1/2b28f000059a9dbd23ee8.jpg

    由於盟軍推進迅速,戰線拉得過長,在一些地段的防禦力量就很薄弱,其中最薄弱的當屬阿登山區。這裡是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在近100公里的防線上,只有區區3個師在防守。

    https://i1.ask543.net/uploads/ee/05/6/2b28f000059a8cd432efe.jpg

    更要命的是,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蒙哥馬利等人都不重視該地區的防務。在他們看來,該地區地勢險要,不適宜大兵團機動,後勤補給困難,德軍從這裡進攻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自取滅亡。

    https://i1.ask543.net/uploads/a4/7b/b/2b295000058ebddc0a168.jpg

    巴頓憑藉職業軍人的敏感性和對希特勒的研究,清醒的意識到一路敗退的德軍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垂死掙扎的德軍很有可能冒險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攻,而這個反攻的出發地極有可能是阿登山區。

    https://i1.ask543.net/uploads/db/b3/c/2b29800005a4b5d5a66d9.jpg

    他的這一判斷不是空穴來風。他認為德軍的反攻必須依託於強大的裝甲部隊開路,只要盯緊著其裝甲部隊主力所在地域,就能知道對手反攻的出發地。於是,他要求情報部門收集並密切關注德第6裝甲軍的動向。

    https://i1.ask543.net/uploads/ad/1c/7/2b2970000593902752d8a.jpg

    果不其然,情報證實了他的判斷。在阿等地區附近,德軍的精銳裝甲部隊正在向該地區秘密集結,兵力達20萬人,其實力遠遠超過對面的盟軍。但是,這個消息並沒有引起盟軍高層的關注,巴頓也只能悻悻離去。

    https://i1.ask543.net/uploads/ce/f4/d/2b2880000593713795bce.jpg

    12月15日德軍發動了兇猛的反攻,迅速在盟軍防線上扯開了一個大口子。這下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艾森豪威爾舉棋不定了,因為北線的部隊必須堅守,唯一可以作為機動的就只有第3集團軍了,盟軍能否渡過難關就看巴頓的了。

    https://i1.ask543.net/uploads/7b/49/7/2b2a200011ee1cb2122db.jpg

    這樣的安排,巴頓很受用,他再一次成為戰場上的主角。

    https://i1.ask543.net/uploads/6d/c1/d/2b29a00005991eb50e14a.jpg

    「時間緊、任務重」。幾十萬人的部隊在4天內做一個近90度的遠距離大轉移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對巴頓來說,卻是一件展示自己高超組織能力的大好機會。越困難,越能激發他的戰鬥熱情和指揮才能。

    首先,他向各部隊下達任務並做簡短的動員。隨即到各部進行視察,現場辦公,解決問題,而他的參謀團隊根據命令展開緊張和高效的工作。作戰處很快制定了新的軍事部署,一部分兵力繼續留在薩爾地區,其餘部分全部轉向阿登地區。

    其次,巴頓有一個是十分能幹的後勤處長馬勒上校,他被譽為「整個歐洲戰區最會撈取物資的後勤處長」。在他的帶領下,一套適宜遠距離的補給系統建立起來,在薩爾區徵集了大量的地方車輛,將物資和人員轉運到指定區域。

    如今,第3集團軍官兵也和他的指揮官巴頓一樣,聽說有仗打,個個興奮異常、士氣高昂,各作戰單位以最快的節奏進入到臨戰狀態。整個轉戰行動有條不紊,3天後全部到達戰區,充分體現了巴頓部隊的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

    巴頓最關心的還是如何作戰?他的情報處早已對該地區的德軍情況了解得十分清楚,現在要做的就是掌握德軍動向以及前線的戰鬥態勢,為指揮決策提供詳細的準確資料。很快,巴斯托涅成為巴頓下階段作戰的重點方向。

    為什麼要選擇巴斯托涅作為作戰重點?

    一是,儘管巴斯托涅是一個不足4000人口的小鎮,但它處於阿登地區公路網的交匯處,是德軍進攻的必經之地,還是一個重要的補給基地。控制它就可以有效的牽制德軍的進攻速度,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雙方極力奪取的必爭之地。

    二是,盟軍為了控制這個小鎮,把精銳的第101空降師部署在這裡。而德軍更是派出了5個師的兵力完全包圍了該部,深入重圍的第101空降師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了8天,連續多次打退了德軍的進攻,情況十分危急。

    更讓巴頓感動的是,當德軍派出代表對重圍中的第101師進行勸降時,面對狂妄的對手,副師長麥考利夫准將只回答了:「Nuts!」(白痴,神經病的意思)。守軍堅忍不拔的態度迅速傳遍了全軍,也感染了巴頓,「英雄惜英雄」,他怎能不管?

    當然,守軍聽到第3集團軍來解圍也是信心百倍。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巴頓完不成的任務。果不其然,巴頓的第4裝甲師經過激戰,終於殺出一條血路,突破了德軍的包圍圈,增強了該鎮的防禦力量,將巴斯托涅牢牢地控制在盟軍手中。

    12月26日,美軍徹底擊潰了圍困巴斯托涅的德軍,成為阿登戰役的轉折點。這不僅大大鼓舞了盟軍的士氣,而且巴頓和其第3集團軍的威名更是傳遍了盟軍和全世界,巴頓的「虛榮心」再次得到了滿足。

    第3集團軍官兵們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儼然將自己當成盟軍的「救世主」,美軍中「王牌的王牌」。儘管戰鬥慘烈、條件惡劣,但他們為了榮譽,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和殺敵復仇的激情,跟隨著巴頓一路追擊。

    此時,巴頓的目光又盯在了德軍進攻的突出部上,他開始籌劃更大規模的攻勢。第3 集團軍各部按照要求,兵分兩路,繞過德軍沿途的軍事據點,長途奔襲、窮追猛打,向德軍的軍事重鎮——烏法利茲快速推進。

    1945年1月,巴頓的部隊一舉削掉了德軍突出部,攻克烏法利茲,其前鋒已進抵達烏爾河,阿登戰役勝利結束。阿登戰役是納粹德國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是第3集團軍遇到的最殘酷的一次血戰,死傷近9萬人。

    但是,巴頓再次以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是金子遲早要發光」。有能力的人,不是誰都壓制住的,他總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煥發光彩。大家認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嗎?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雁雲

    2019-08-11 20:04

    二戰中的阿登戰役是德軍對於英美盟軍進行的一次少有的戰役級別的進攻作戰,在戰役初期,由於達成了突然性,正確的選擇了美軍部署的薄弱環節,德軍迅速突破了美軍的防線,在美軍和英軍之間打入了一個大楔子。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阿登戰役的地圖,英美也叫突出部戰役,德國方面的代號為守望萊茵。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應該說,盟軍應對這種突發情況的反應也是比較迅速,艾森豪威爾迅速把手上的2個師的預備隊投入戰場,101師去巴斯托涅,82師去斯塔佛洛,這兩個地方都是阿登地區的交通樞紐。在阿登這種山區作戰,由於道路稀少,攻防雙方都會把道路上的要點作為爭奪的重點,而巴斯托涅就是這樣一個要點。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參戰的德軍部隊。參戰的德軍部隊完全達成了突然性,把美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而當時巴頓剛剛結束梅斯-薩爾戰役,正在忙著補充缺額,準備進攻齊格飛防線,而巴頓從後勤部隊和司令部抽調了5%的人員補充作戰部隊,巴頓手下的幾個師已經達到了滿員的程度。而德軍發動反擊的時候,巴頓馬上意識到他不可能按照計劃攻擊齊格飛防線,而是會向北打擊德軍的側翼,在12月19日巴頓去盧森堡參加作戰會議以前,巴頓就已經命令手下的參謀人員制定三條路線,準備向北進攻。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101師在巴斯托涅的防禦可以說使德軍的運轉不靈,本來德軍在組織交通方面就是短板,在蘇聯就經常自己完成嚴重的堵車情況,而在山區缺乏道路的情況下,一個交通樞紐被占領,更使得自己部隊的運動十分困難。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在19日的這個會議上,巴頓提出它可以在3天之內用3個師的兵力向北進攻,而且在幾天之後,還會有幾個師陸續投入進攻,這樣就對德軍進攻部隊的側翼完成嚴重的威脅。艾森豪威爾在同意巴頓的計劃以後,巴頓馬上就命令手下的第4裝甲師,第26,80步兵師開始行動,而隨後幾天,巴頓手下的第7軍,第20軍相繼投入戰鬥。

    美軍當時已經全部實現了摩托化,美軍的步兵師就相當於德軍裝甲擲彈兵師,而且火炮還更多些,一般一個美軍師加上配屬的部隊都差不多有2萬人,跟德軍那些著名的黨衛軍師差不多了。

    一般來說,突出部兩側的部隊同時向突出部進行向心突擊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突出部北側的英軍蒙哥馬利元帥提出自己現在無法進攻,只能是守住現有的防線,到1月30日才能投入進攻,現在只有巴頓能夠發動快速的反擊,打擊德軍的側翼。

    應該說,蒙哥馬利的特點就是穩紮穩打,但是缺點就是行動過慢,在市場-花園行動中,蒙哥馬利就暴露出這個弱點,為當時的美軍將領說詬病。而巴頓這個瘋狂的老騎兵,對於機動作戰相當熟練,包括手下的參謀人員也有十分豐富的經驗,畢竟不久以前在橫掃法國的過程中,在快速機動部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個時候快速機動的經驗都派上了用場,當然,巴頓恰好結束了梅斯-薩爾戰役正在準備下一個戰役也是他可以馬上投入北上的原因。

    圖片來自網絡。

  • 111626365284

    2019-08-11 09:39

    二戰阿登戰役,別稱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也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群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戰爭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

    巴斯托涅戰役,盟軍原計劃守住防線過冬,等來年春天再進攻德國的,沒想到德軍集中了僅存的進攻力量,衝擊了位於阿登森林的盟軍防線,並計劃占領交通要衝巴斯托涅。美軍因為疏於防範,被打的挺慘,丟失了很多陣地,當101師被緊急調往巴斯托涅後,德軍合圍了巴斯托涅,但101師頑強抵抗,這時盟軍戰略防線上,巴斯托涅變成了一個前出的突出部。後經過苦戰,德軍沒能攻陷巴斯托涅,當天氣好轉後,盟軍空軍和調頭回來救援的巴頓將軍,為巴斯托涅解圍,戰役結束。

    第101空降師現在是美國的王牌部隊。在當年的巴斯托涅戰役中101師被德軍包圍。寫信給當時的師長要求投降。結果師長的回信就一個字,呸。成為有史以來最短的信。也成為101師死戰的怒吼。

    巴頓為什麼要解救101師。其實在整個阿登戰役中,希特勒在同盟國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集結僅有的力量發動突然進攻。結果盟軍節節敗退,在美軍的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美軍急調101師防守巴斯托涅。巴斯托涅成為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在德國重兵包圍下,101師浴血奮戰死死守住巴斯托涅。如果巴頓不進行解援。巴斯托涅岌岌可危。巴斯托涅如果失守將對整個戰局不利。

    巴頓的第三集團軍奉命解救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當然,巴頓就是巴頓,他的馳援也相當給力。沒想到此時的第101空降師經過了地獄般的磨練後士氣大增,當巴頓的援軍趕到時,部隊裡的每一名士兵都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巴頓的救援,於是就有了二戰中另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根本用不著巴頓,我們自己完全能撐得住!」

  • 4305704597

    2019-08-11 01:03

    不救援,難道眼睜睜看著一個師成建制被殲滅麼?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