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連環馬勢不可擋,堪稱翻版的「西夏鐵鷂子」,究竟是如何被破的?
- 4474650038
- 閱讀量:0
- 2019-07-31 17:27
2019-08-03 10:04
謝邀!
連環馬的出現,讓古代的戰爭格局有了新的變化,它的優勢是,戰馬都身披盔甲,只露雙眼,而馬上的士兵,也是全副武裝,手持長槍,但是馬腿卻沒有保護,所以被徐寧的勾連槍所破。
從表面上看,連環馬是敗在勾連槍上,其實不是。我們知道連環馬的最厲害之處在於所有戰馬都用鐵鏈相互固定,讓對手很難衝散自己的隊形,這在沒有火器的時代確實是很讓人恐怖的,但這也是他最致命的弱點,因為在雙方交戰時,只要有一匹戰馬倒地,就會拖累整個一排戰馬,而後面的戰馬由於轉彎困難,也會停下腳步,這樣一來,連環馬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說到這,就讓人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了解決戰船顛簸問題,用鐵鏈將戰船鎖住,被周瑜用火攻,由於戰船失去行動自由,結果全軍覆沒,一敗塗地。
可見,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
一家之言,歡迎不同意見。
2019-08-01 11:57
前幾天剛重溫了水滸傳,是拉和林沖有淵源的徐寧下水,教了涼山兄弟用鉤鐮槍陣法破解的!水滸轉里我最喜歡的是魯智深。魯提轄放蕩不羈,路見不平拳打鎮關西,對林沖這位兄弟情深義重,他兩入佛門而無法靜心,這個粗狂的好漢,在他整個涼山好漢故事情節展示里,有兩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深深抓住了我的心,第一是剛轉寺廟安排他去看菜園子,他對原來看守的老和尚說:我沒有讓你沒飯碗吧?第二是對那群以前偷菜的社會潑皮說:我來守園子,不能斷了你們的飯碗,直管來拿些換錢吧!他的第一任寺廟主持說他終成大義,果然,涼山走一遭,在招安被朝廷發往江南打方臘時,他終於從內心歸屬了佛門,下了山。
2019-08-01 11:28
《水滸傳》中的徐寧,是一名使鉤鎌槍的戰將,也是唯一的鉤鎌槍傳人。在宋軍用連環馬軍大敗梁山泊之時,徐寧的表兄弟湯隆提出使用鉤鎌槍破連環馬的建議。為此,吳用用計讓時遷盜甲賺得徐寧上了梁山,終於大破連環馬陣。
2019-08-01 11:11
《水滸傳》里有一回是「徐寧教使鐮鉤槍,宋江打破連環馬」。
雙鞭呼延灼所率領的連環馬「馬帶馬甲,人披鐵鎧。馬帶家,只漏的四蹄懸地;人披鎧,只漏著一雙眼睛」。
梁山好漢為救小旋風柴進,打下了高唐州,知府高廉被殺。高太尉保舉呼延灼為兵馬指揮使,韓滔為正先鋒出兵梁山泊。第一仗梁山被連環馬戰敗。
連環馬成了梁山好漢的大患。有人說,湯隆能打造一種叫鉤鐮槍的兵刃,可以破連環馬沒有會使用這槍。湯隆說,金槍將徐寧是朝廷里專門訓練撓鉤手的教練,使用鉤鐮槍非他莫屬。林沖說知道徐寧,曾與之比武,槍法絕倫。
湯隆說徐寧有一鎧甲是家傳寶貝,於是,吳用派時遷去偷徐寧的鎧甲。徐寧半夜丟了鎧甲,不知去向,心裡焦急。表弟湯隆來見他說路上看到有人拿一錦盒像是鎧甲。徐寧拿起腰刀便追。結果路上喝了放了蒙汗藥的酒,被誆騙到了梁山。
徐寧見妻子也被接上了梁山,鎧甲無恙,回單位上班是不可能了,只好留在梁山教習鉤鐮槍使用的方法。
再次開戰,呼延灼很自信的把連環馬放放了出來,結果三千連環馬全部被打敗。呼延灼只好投奔青州慕容知府去了。
梁山大破連環馬,徐寧立頭功,但是還是時遷的樑上功夫了得,成功偷了徐寧的寶甲,引徐寧上山的。
2019-08-01 11:42
熟悉《水滸傳》的都知道,「連環馬」是呼延灼打敗宋江的利器,連環馬全身披著鎧甲,只有馬腿未裹,其目的是便於奔跑不受縛。而且基本馬基本都是長腿高頭,疾奔如飛,騎上連環馬的將士,也是全身鐵甲鋼鎧,只露兩眼。說這支隊伍「武裝到了牙齒」也一點不過分。連環馬衝鋒陷陣,勢不可擋,弓弩飛矢不能力透,用刀砍槍刺皆不能入,那麼如此一支強悍的隊伍是如何被破的呢?
我們先來大致回顧一下,當時呼延灼出場時十分高調,不僅允諾數日剿除梁山賊寇,還保舉好友韓滔、彭玘一起來分戰功,高俅一看呼延將軍如此自信滿滿,也覺得此人能解決自己的一大心頭之患。但呼延灼明顯小瞧了梁山將士的能力,應過武舉的韓滔僅二十回合就被秦明打得力怯,自己保舉的彭玘也僅二十回合就被花榮打得招架不住,更要命的是,本來計劃迅速踏平梁山的他遇到了實力與自己相若的林沖,僅一個槍棒教頭就讓他有點吃不消了。
在呼延灼與花榮短暫交手後,扈三娘前來迎戰剛剛落敗的彭玘,而彭玘看到敵陣中有女子出戰,態度有些不屑,二人斗到二十餘回合,扈三娘率先「敗走」,彭玘去追扈三娘,卻不幸被紅錦套索捉拿。看到自己親點的大將居然被一女流所擒,呼延灼的臉上已經掛不住了,他現在滿心想的都是打死扈三娘,但扈三娘的靈活性可比他高,呼延灼的絕命一擊也被雙刀格擋,扈三娘知道自己不是呼延灼的對手,就往本陣跑。這時,孫立出來擋住呼延灼,與其鬥了三十餘回合。既然單挑占不到便宜,呼延灼就擺出了他獨創的連環馬陣法,萬馬奔騰衝擊力可想而知。
呼延灼所使用的連環馬戰鬥力雖然很強,但是我們必須要更加看到的一個現實情況便是,一旦上面的騎兵部隊被人打死了,只要還保留戰馬,仍然可以再組建一支連環馬部隊,也就是說連環馬部隊的靈魂其實是胯下的戰馬,不把這些馬匹徹底搞死,那你就很難繼續作戰,就必須限制他戰馬的發揮,必須先把這些戰馬一匹一匹的全部搞死,否則這仗就沒法打。這就需要用一種可靠的武器,能夠對這個連環馬直接形成殺傷,這時候湯隆跳出來說自己的大表哥會鉤鐮槍法,之後吳用便安排時遷去偷徐寧的寶甲,徐寧就這麼上山了。
徐寧上山之後曾詳細介紹過鉤鐮槍的用法,說白了,鉤鐮槍的招式十分多變,然而只是單挑的變化使用較多,但陣團戰變化並不多,真正用在破連環甲馬就只有一個「鉤蹄拽腿,下三路暗法」,簡單來說,就是埋伏起來砍馬腿。鉤鐮槍講的是藏身暗伏,待連環馬沖將上來,先下鉤左右兩側馬腿,因三十匹馬相連,左右兩側一趔趄,中間的馬匹便會受拖累,馬匹一亂,或臥或倒,馬上的將士,便摔將出去,上面宋軍撓鉤手鉤爪齊伸,把敵兵縛了去。
因此吳用想出了一個良策:分十隊誘敵,引敵往蘆葦荊棘處走,十隊中分散開來,東南西北各據一處,呼延灼見到一隊,便派眾將趕衝上去,東奔西走,各路宋軍不戰且退,旌旗一展,便扭頭便跑,牽引呼延灼眾軍疲於奔命,待入了埋伏圈,凌振放炮震懾,馬匹一旦驚嚇,便管束不住,連環甲馬四處奔散,整個馬甲軍亂成一團,沖入蘆葦處,將士們的鉤鐮槍和撓鉤手施展手段,敵軍一旦被縛,便飽以老拳狠腳,一洗前戰之恥。所以在宋江等人的指揮下,鉤鐮槍和撓勾手配合,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逼得呼延灼兵敗山倒,獨自逃命去了。
其實,《水滸傳》中呼延灼所使用的連環馬,很可能是參考了歷史上面西夏使用的「鐵鷂子」,不同於後世鼎鼎大名的「鐵浮屠」,「鐵鷂子」雖然戰鬥力方面跟鐵浮屠沒法比,畢竟是一隻臨時組建的隊伍,但是其存在的時間卻很長,從西夏開國一直到他滅亡,鐵要子一直伴隨這個國家,直至終老,由此可見這一隻部隊旺盛的生命力。施耐庵在參考了這一個設定以後,將這個部隊的設定直接帶入到了呼延灼的麾下。
2019-08-01 02:27
被鉤鐮槍所破
2019-08-01 11:21
一根鐵鏈刀就破了!本來就像栓在一根繩上的螞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