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

熱心網友回答 (15)

  • 68027251150

    2019-07-20 23:06

    我今天還帶著孩子去了培訓班諮詢,想給孩子報個暑期班。我也很心疼錢,但是為了孩子著想,還是咬咬牙報班吧,因為暑假在家沒人管,怕日子荒廢掉。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之所以給孩子補課,大部分是來自於周圍環境的焦慮,可以負責任地說,我所認識的,沒有補課的孩子屈指可數。絕大部分的家長都在給孩子補課。

    辦公室的同事沒事都在討論哪家培訓機構學費少,教的好。一節1.5小時的課,最低收費都要150元以上,這還是小學課程的收費,年級越高,收費也就越貴。同事的孩子上八年級,明天中考,每年補課費用都要八九萬,這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補課費用。

    但是我心裡是不認同給孩子補課的,我認為靠補課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能是短期行為,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課後還要去補習班,這樣填鴨式的教學,只能讓孩子被動接受教育!

    關鍵是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學會學習。與其直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不如教會孩子問「為什麼是這樣」,找到學習的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學習的根本之道。

  • 6104346734

    2019-08-03 22:54

    飛魚勸學,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https://i1.ask543.net/uploads/91/3d/d/174f40007b2e1b8546d79.jpg

    開頭的話:家長拿錢送學生讀書,為什麼就會被認為是在給老師「打工」呢?如果真的要問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在給老師「打工」,我覺得家長應該首先思考這個問題:家長的努力付出,究竟是在為誰「打工」?

    https://i1.ask543.net/uploads/7a/cd/5/2b29800002d739a7cab85.jpg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家長的確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https://i1.ask543.net/uploads/48/59/b/2b28400002cceef86622e.jpg

    當今社會有三座大山:房子,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壓得大家踹不過氣來。其中的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重頭戲」。

    https://i1.ask543.net/uploads/60/23/1/2b28f00002cc0b16797ed.jpg

    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

    https://i1.ask543.net/uploads/13/59/9/2b28500002caf38b12bc2.jpg

    01.中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支出,全球第一。

    https://i1.ask543.net/uploads/d0/e2/a/2b29700002bfa690129ef.jpg

    滙豐集團發布了一項叫做《2017教育的價值報告》的全球調查,調查顯示:

    https://i1.ask543.net/uploads/00/72/8/2b29400002c95e8a8e336.jpg

    中國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達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名列全球第一。中國台灣56424美元位列第四,中國大陸42892美元位列第五。綜合來看,中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支出是全球第一。

    https://i1.ask543.net/uploads/97/9f/7/174f40007b2db4ff62d5b.jpg

    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情,全球家長都是一樣的。60%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就開始為教育做儲蓄。近三分之二(63%)的家長給孩子請過家教,其中中國位居榜首,比例高達93%。

    02.中國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

    智課教育聯合新浪教育發布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有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40%,有16%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了60%,有4%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80%及以上。

    國內最大的家長社區家長幫通過取樣調查,於2016年3月發布《2016中國家庭教育消費者圖譜》,顯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產品支出大於6000元,其中一線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產品支出大於1000元的比例為32.8%。

    03.參加輔導班是教育支出的重頭戲。

    在新浪2017中國教育盛典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中,43.06%的受訪家庭中,輔導班在教育消費的占比最大。

    由此可見,中國家庭中國家長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的確很大,各種學費、培訓費、資料費、活動費等等,名目繁多,許多家庭因此而被壓得氣喘吁吁。

    但是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明確:送孩子讀書不是在「為老師打工」,而是在「為自己的孩子投資」!

    在家庭教育支出壓力沉重的現狀下,不少家長誤以為自己掙的錢全部被老師賺去了,自己完全是在給老師打工,這種看法可以理解,但絕不正確。

    家長們應該明確:自己的辛苦付出,不是在「為老師打工」,而是在「為自己的孩子投資」!

    其實,為了孩子的教育,許多家長都願意做出犧牲,因為他們知道:花錢讓孩子讀書,就是投資孩子,投資未來!

    根據《2017教育的價值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

    「為了支持孩子教育,31%的家長放棄了個人時間和愛好。甚至有25%的家長完全搭上了自己的休閒時刻。即使已經付出如此之多,家長們還是覺得自己能做的更好。」

    孩子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創造力自己的事業,這不僅僅是孩子本人的幸福,也是整個家庭的幸福。

    中國的父母,寧願自己少吃少喝,省吃儉用,也要攢錢給孩子上學。這既是中國父母的使命,也是中國父母的美德。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家長們如果總把老師拿來作為批判的對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會搞得好的!

    家長的辛苦,老師能夠理解。但是,家長如果把自己的辛苦歸罪於老師,這就是找錯了批判的對象。

    老師能掙多少錢?我一個月就4000塊錢左右的工資,而家長替學生交到學校來的學費、

    雜費是多少?班上50人,每人每期1480遠,一共是74000元。

    這些數據,能不能推翻題主的觀點呢?家長的確為孩子的教育支出了不少,但是這些錢都不在老師這裡。

    家長們不能把怨氣、把戾氣、把脾氣都撒給老師,只要自己一不如意,都覺得是老師的罪過,這樣,老師如何能夠安心教學?如何能夠為學生的學習認真負責?

    結束語:

    為了孩子的教育,其實,家長和老師應該攜起手來,共同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認真輔導和犧牲付出!孩子才是教育的「中心目標」,在這個意義上講,家長都是在為孩子打工,而老師則是在為家長打工。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65541840616

    2019-07-20 14:07

    我不贊同家長為老師打工,而我耳聞目睹最多的是,孩子放在家裡怎麼辦?我從事基層,和老百姓打交道三十多年,從沒象現在這樣家長為兒女擔憂的,(但真正用心管的少)。成績差的,好的。暑假寒假。家長要攢錢上班,甚至有的除了上班便娛樂。說起補習,已成時髦,而非為補習而補習。其一,真正孩子要的,家長化錢刀刃上的有之。這類家長外教家管結合,有理有度。其二,很多家長是,人家小孩都去補了,我們也去,大不了辛苦幾天多攢點,至少不吵鬧。其三是娛樂人,有錢人。全托或補習。說什麼,不管小孩讀書怎樣,化點錢算什麼,自已自由就好,誰知誰家有多少錢誰知道小孩以後怎麼樣,我化錢盡責了,對得起小孩了等等。以上的一些,叫給老師打工,還是老師在收保姆費?其實課外補習,不但時髦化了,而且已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大痛病。說的嚴重點叫頑疾,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國家要在根本上解決它。而不是口號式的,雷聲大,沒雨滴。要確定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藥到病除。而不是全盤市場化。否則,後患無窮。

  • 1182721641557395

    2019-07-20 18:13

    大部分父母辛辛苦苦工作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將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在大部分家庭里,多掙錢,多為孩子交一份教育費,這是父母力所能及、竭盡全力做到的事兒。

    父母認為我的文化程度不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能寄希望於老師,除了平常上課,多給孩子報個補習班,讓孩子在補習班學習。

    大部分父母都沒有什麼文化,就和我的父母一樣(沒有什麼其他的意味,就只是單純的就我的認知來說)他們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也就只是為了錢,多掙一點錢就可以富裕一點,也許微不足道,但那一點點確實相當重要。

    有的家長也是很有文化的,他們會選擇更好的學校,更好的教育,這也是為教師打工的表現。

    看,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父母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盡己所能為孩子的教育買單,為教師打工。

    也許為教師打工這種說法不大正確,但是這是父母為孩子的教育能做到的最成功的事了,是最直觀的表現,花錢買教育。

    老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教育孩子,培養成人,或許老師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為了一名老師,也許是因為老師工資有保障,也許是因為個人本身就熱愛這份職業,又或許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老師,但是我認為成為老師的人,既然他成為了老師那他就一定會儘自己的力量去培養孩子。

    同時,我相信老師是有孩子的,那他作為一名孩子的家長,估計會更能體會作為父母的心思,從而,老師一定會更加盡心、盡力的。

    我不否認,在社會中,確實存在金錢比較至上的老師,但是學生既然會選擇,家長既然會交錢,那就證明這位教師有能力達成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就算只是分數。

    我覺得,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老師、學生、家長三者共同選擇的結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誰是誰非,這是當前社會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如果沒有基本的教育,那就沒有基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接受教育是相當兵必要的。

    總之,這種現象我認為無可厚非,只要在道德、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就可以。

  • 72360994086

    2019-07-20 21:40

    謝謝邀請!

    實際上說家庭為孩子的教育為教師打工是不正確的,家庭為孩子花錢是自願的,是一種投資心態,望一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有的家長由於過份的溺愛孩子,投資越多越犯錯誤,讓孩子養尊處優,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是拿錢害孩子。所以家長要反思,不要埋怨孩子不成才,是自己的投資的路數不對。另外是教育上出了問題,誤人子弟,家長有怨言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怨言也要明事理,家庭為了孩子的教育真不是在為教師打工,國家有義務教育,教師有財政撥款。打工之說也可能說為私立學校教師打工。

  • 82362238061

    2019-07-20 22:04

    這話說的我就不愛聽了,什麼叫做給老師「打工」呢?你可以有選擇,不給孩子進行補課。你真打定主意,不讓孩子補課,難道老師還能威逼你不成?就算有那麼個別沒有師德的老師存在,你真不補課,也拿你沒辦法呀。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問問你的內心,你為什麼要給孩子額外補課?無非是這樣幾種理由: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即使你的孩子並不需要補課,你一聽說哪個補習機構,哪個老師教的好,就擠破腦袋,到處打聽,把孩子送進去。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二、你工作忙沒有時間,不能自行管理孩子,甚至是照顧孩子。比如說中餐沒時間做,放在老師那,你放心。晚餐也沒時間做,放老師那,你安心。

    https://i1.ask543.net/uploads/34/7c/2/tos.jpg

    三、你不會自行輔導孩子的學習,不能管束孩子的學習,所以要放到老師那。經常聽人說,孩子的學習問題太困難了,自己根本不能解決,也不知道怎麼解決,更不要談如何輔導呢,所以還不如放在老師那,有老師幫忙解決的,孩子提高也更快。也聽人說,孩子在家不願學習,做作業拖拖拉拉,放老師那更聽話,不用煩惱作業的事。

    您是不是其中的一種情況呢?既然是自己自願做的選擇,又為何把話說的那麼不好聽呢?

    所謂的打工,是把老師看成是老闆。老闆是資本家,是存在壓迫和剝削的。那你試想一下。老師真的是壓迫和剝削你嗎?

    除了最主要原因是你自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師也是付出時間和艱辛的。

    當然我不曾為孩子補習過,所以也不知,無論是老師還是培訓班如何的為孩子補習。但作為老師,我想無論怎樣的補習,總得要付出時間,也得要提前做好工作的準備,至少輔導孩子的作業,為孩子解決疑難問題。為孩子們講解知識點,也是付出勞動的。

    當然也請您放心,現在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塊的問題,相信也會逐步的解決和規範這些問題。到時,你真的不需要把孩子放到老師那的,你可能就放培訓班了,要為培訓班「打工」了。

  • 106611485723

    2019-08-04 00:49

    家長在為教師打工嗎?家長是在為子孫後代打工!這個人說的可能是指教師有償補課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學校不是過去的私塾,學生不會交錢給老師,現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上學是零收費,學生更不存在交錢給教師的問題!現在國家不准老師有償補課,如果有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偷著辦補習班,你完全可以不拿孩子去補課,你可以直接舉報,把辦補習班的老師開除公職!話又說回來,老師辦補習班,沒有強迫你拿孩子去補習,沒有強迫其你去交費,憑什麼說你是在為教師打工?

  • samll66511733

    2019-07-20 20:00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追求也隨時代變遷而改變。為了孩子將來有文化,有個好職業,做父母的甘心為小孩付出,這己經是我們現在的一種現狀。環視世界,真有遠見的父母,地區,無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新架波,大量母親為了小孩而辭掉了工作,陪小孩讀書。在我國經濟越發達地區,人們為培養小孩越肯付出。當然付出是要父母更努力工作,減少其它開節,甚至省吃儉用。這很正常的,在英美那些先進國家,也一樣的,富人去貴价學校,一般人,也儘量把子女送到好的學校,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心甘的。只有如義大利一些島上,很多人沒這意識,小孩讀書很快樂,不花錢,但培養出來的是垃圾。

  • 60072813500

    2019-07-20 15:10

    當今啃老族是越來越多,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孩子,自己捨不得東、捨不得西,將最好的都給予了孩子,最終的結局卻培養出了一個啃老的孩子。

    啃老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也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種錯誤教育的結局。並且啃老也有繼續往下蔓延的趨勢,比如老人養大了孩子,還得繼續養著孫子,孫子輩的些許支出成了老人的責任與義務。

    人生短短數十年,如果作為家長不想太過的辛苦、想讓自己的人生過的更有價值、最重要的是不再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新一代的啃老族,那麼,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應當引起各位家長的重視。

    教育的目的應是為社會的發展服務,同時也是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期能力儲備。比如20年的學校學習經歷及學習成果,是為了後來50年(以70歲生命周期計算)職業發展生涯奠定基礎。以20年的付出換取50年發展的順利及幸福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也符合自然的發展規律及因果關係。 關鍵的前20年教育生涯經歷中,孩子很少以自己的成長規律或思想意願完成既定能力或學業的成長,完全是在學校的安排下、家長的安排下、課外機構的安排下完成。

    縱觀當今孩子的三點一線:學校、家庭、校外輔導機構。一年365天,不敢說全然,但300天的超負荷學習任務應該是有的。 當今的孩子缺少了學習的那顆「我要學的心」,87%的學子存在較嚴重的厭學情緒,比如河南省夏邑縣高級中學內,即將高考的學生考前將書本、試卷撕碎灑向校園,飄飄灑灑似鵝毛大雪一般。 撕書一角 撕書一角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還能指望孩子的學習出成績?當厭學情緒的存在,他們對書只有恨,而沒有了愛。試想,讓你和一個你痛恨的人生活,你能生活幾年?孩子們可以一生活就是20年。因此我特別能夠理解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是因為厭學而學習成績下降時,家長們便將「我要學」逆向為「逼你學」。因此造就了所謂的教育過程三點一線、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無限等等。 當今的孩子一生簡單軌跡:小時候的父母全權代理、上學時期的三點一線、畢業後的啃老現象等等。當今很多孩子只有年齡的增長、卻沒有心智的成熟,看過83版射鵰的對周伯通都不陌生。教育出來一批批的老玩童,大學畢業不急著工作,遊戲放不下;到了找對象的年齡,是皇上不急太監急;生個小孩不是自己的,生下來就交給了父母。父子之間好似兄弟,比如陝西一個案例,一個把孩子生下來就交給父母帶的年輕夫妻出外打工,一出去就是好幾年,自己的孩子曾多次把爺爺奶奶當成自己的父母,並相信就是他的父母。當自己的父母回家時,叫他們哥哥、姐姐。看似好笑,實則傷心。 最後,請各位家長們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停下來,認真的反思,你想給孩子怎麼的學齡經歷及心靈寄託;如此的付出到底培養的高度點在那裡?你們自己能說的清楚嗎?對於一個模糊說不清的教育,請讓家長們歇一歇、讓孩子們緩一緩。找到方法與目標再實施教育,如此你不累、孩子也不累,也許才是合理的教育過程。

  • 6990224401

    2019-07-20 22:02

    教育要投入,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我就不明白了你吃飯穿衣買房買車要花錢……這些你都能認可,不惜一切代價,為什麼你學知識長本事花錢就覺得不划算了呢?而且你在其他消費上都能接收自己的經濟定位,有多少錢辦的事錢的事比如你富有買房子就買別墅,囊中羞澀就買二手小房子;為什麼一到教育上就得必須要跟別人攀比,孩子要上名校,要補課還最後好是免費補課?這些問題究其根源不過是對知識的蔑視,對知識如此不敬,對知識傳播者的就更不會放在眼裡了。認為花錢買知識就是虧大發了。那麼老師賺了他家補課費簡直大逆不道,要口誅筆伐。當然知識真不是光花錢就錢能買來的,除了錢還得自己下功夫努力才能擁有,你不願你不認可可以不給孩子報補習班嗎,為什麼這麼勉強呢?

  • 57278152028

    2019-07-29 15:18

    什麼叫給老師打工?不想給老師打工你可以自己學明白了教孩子。又不想學又不想花錢,只能讓孩子繼續走父母的老路。看著別人輕鬆工作高薪長假,你不眼饞嗎?你不希望孩子長大輕鬆些嗎?你覺得給孩子100萬好還是花幾十萬讓孩子優秀些好?孩子優秀了可以輕鬆賺到花出去的錢吧?孩子差勁你給他100萬也剩不下吧?更何況錢這麼毛,幾十年後100萬是個啥?能買啥?而且重視教育這是良性循環,讓家風轉變一下,教育上去了打爹罵娘的孩子也少些吧?所以我覺得在教育上花點錢沒什麼好抱怨的,把孩子教育明白了,將來孩子能自立比給他存點錢要強,家長以後也輕鬆些。

  • 62526899425

    2019-07-21 09:45

    現實生活中,基本上都是成績好的孩子在補課。成績越好的越抓得緊。家長重視學業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成績不好的孩子多半也都是因為家庭不重視。主動愛學習的孩子不多,多半孩子還是孩子的天性,需要家長督促,監管,如果家長放任自流,美名其曰給他快樂的童年,大多數孩子考個重點中學的普高都困難。我們在縣城,今年縣城一中初升高,全縣5600名考生參考,達到錄取線的只有九百多人,這還只是縣城一中而已。競爭是相當殘酷的,那餘下的四千多名同齡同屆的學生,要麼退而求其次上了其他普高,要麼職高,要麼從此混跡網吧開啟了渾渾噩噩的人生……總之,我發現重視教育重視學業的家庭,基本上沒有抵制補習的。

  • 3355299396458526

    2019-07-22 18:36

    這個問題中「打工」比較發散,既可以指老師的責任轉嫁,也可以指孩子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不充足需要課外補習,這兩個角度都是家長間接替老師「打工」。

    我主要想從老師責任轉嫁這個角度闡述。

    身邊常常聽見家長微信群有些吐槽的聲音,例如學校布置的手工美工作業其實都是給家長布置,孩子壓根完成不了;又例如明明是老師批改的作業,結果變成了家長批改簽名,諸如此類。

    這種確實是老師把自身的一些責任轉嫁到了家長身上,家長迫於無奈只能配合,畢竟誰都是為了自家孩子好。這種確實沒太大的改善辦法,只能儘可能配合老師。

    但這種情況其實都是對孩子影響不是影響最大的,最怕的是家長習慣性把孩子的教育轉嫁到自己身上或者是老師身上,陷入誤區:

    一、父母能幫孩子的儘量幫:本應孩子可以自己承擔的學習責任,家長過於關注和過於負責,把責任背到大人身上,讓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認為孩子有什麼問題都是老師的責任:其實沒有多少老師會陪伴孩子三五年的,老師對孩子能給予的影響是短暫的,階段性的,真正對孩子產生長遠幫助的就是家庭教育。

    希望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從長遠角度考慮,從孩子的終點為立場考慮。

    一、孩子的教育問題,說到底是孩子的自我教育和父母的引導為主。在任何時候,都要往這兩個方向去出發。

    二、老師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過客,傳授知識是主責,能配合老師工作的儘量配合,畢竟也沒有老師希望班級不優秀的,既然大家立場一致,那家長對待老師和對待班級發揮大愛精神就可以了。

  • 3496041268653547

    2019-07-20 13:13

    從這個問題來看,比較片面一些,認為好多家庭為了孩子的成長,在給老師打工。

    實際上每一種工作都是為了自己生存下去,同時生活的好一些,實現人生的追求意義價值。

    如果做父母的本身文化素養比較高,懂得一些教育常識,加分又好,在這種環境下生養出來的孩子,自然習慣成自然了,在學習方面幾乎沒有大的問題,可以表現得非常優秀。

    既然父母培養孩子很成功,讓孩子健康讓孩子樂觀,讓孩子積極向上,讓孩子好學,讓孩子喜歡思考,孩子很快的能適應學校生活,在學習方面成為拔尖的一流的學生,那家長還操心什麼呀?

    如果父母自己活得不太好,爭爭吵吵打打鬧鬧,經濟條件又特別差,在培養孩子方面又不懂教育教學常識,給孩子做不了榜樣,無法以身作則,在這個情況下給孩子養了一身的毛病,孩子成了問題孩子,把這樣的孩子送到學校,老師也頭痛的不得了。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已經形成了不良的習慣,討厭學習,那即使送到學校,老是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要改變起來也是非常艱難的。

    在這種情況下,好多家長恨鐵不成鋼,也是願意為孩子投資於是有一些人拼命掙錢拼命給孩子花錢,請家教報好多個培訓班,但是效果往往不太好,一個是孩子聽不懂學不會,另外一個是孩子不願意學不願意聽,望子成龍只是家長的願望,孩子一點點兒學習的願望都沒有,這樣花了錢也是白花。

    最好的情況就是做父母的喜歡學習喜歡思考,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第1任老師,成為孩子最優秀的老師,不知不覺之中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長起來特別順溜,一帆風順,又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為985211之類的大學的學生,甚至更優秀。

  • 86571578545

    2019-07-21 07:08

    是在為自己孩子打工,不是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一生夢想!得以生存,追求幸福,沒有文化,沒有能力,是很難達到的。老師的父母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否則,也會被社會所拋棄!時代不同了,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人,都在為生存而忙碌,都在為幸福而拼博,都在相互的在打工。為了後代不再打工,只有今天去打工!祝同胞們生活愉快[祈禱]